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传承中医药精神 弘扬中医药文化之理疗篇:刮痧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效果。

6.刮痧

图编者按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

  刮痧常用于治疗感冒、中暑、恶心、呕吐、头昏头胀、胸闷、腹痛、腹泻、食积、晕车、晕船、晕机、水土不服等症。《景岳全书.杂证谟》:“盖以五脏之系,咸附于背,故向下刮之,则邪气亦随而降。凡毒气上行则逆,下行则顺。改逆为顺,所以得愈。虽近有两臂刮沙之法,亦能治痛,然毒深病急者,非治背不可也。”

刮痧的来源及历史

  “刮痧”这个“痧”字也就是“痧症”。这种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

  刮痧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确切的发明年代及发明人,难以考证。较早记载这一疗法的,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指一种病证。刮痧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因很多病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刮痧疗法”。

  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他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话,就可以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这些毒邪越深,郁积的越厉害,那么它就越剧烈,象发急如燎原之势,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采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须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治疗。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象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汗孔张开,痧毒(也就是病毒)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元、明时期,有较多的刮痧疗法记载,并称为“夏法”。及至清代,有关刮痧的描述更为详细。郭志邃《痧胀玉衡》曰:“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吴尚先《理瀹骈文》载有如“阳痧腹痛,莫妙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串雅外编》、《七十二种痧证救治法》等医籍中也有记载。由于本疗法无需药物,见效也快,故现仍在民间广泛应用,我国南方地区更为流行。

刮痧的适用范围与疗效

  刮痧疗法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治疗的主要病证有:感冒咳嗽、体虚易感、自汗盗汗、发热中暑、头晕头痛、纳差不寐、牙痛口疮、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厌食、遗尿流涎等。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病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促进代谢

  刮痧可以帮助提升人的代谢能力,但是这必须持续去刮痧才能看到效果,如果偶尔的刮痧一次是没有这样的作用的。刮痧可以让人的体内循环加快,气血运行更为畅通,代谢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平时代谢慢的朋友可以考虑经常去刮痧。

  缓解疼痛

  患有颈椎病或者是肩周炎、落枕,可以经常进行刮痧,因为刮痧能帮助缓解疼痛。比如说落枕严重的时候,人的脖子是完全不能动的,肌肉产生了严重的损伤,还会影响到日常生活。而刮痧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让疼痛明显的减轻。

  减肥

  刮痧能让人的代谢能力提升,从而更快的排走体内多余的脂肪,坚持去刮痧的话,身材会变得越来越好。比如说想瘦手臂,就可以经常用刮痧板去刮自己的手臂,每天坚持,每次几分钟即可。

  调整脏腑平衡阴阳

  中医认为,身体的阴阳平衡是很重要的。刮痧就能提到调节人体功能的双向作用,对于脏腑器官的调节也有很大的作用,是脏腑的器官恢复平衡。比如说肠胃蠕动比较亢进的人群,在腹部和背部等部位刮痧之后就能抑制肠胃的亢进,让肠蠕动恢复平衡。

古籍中记载的刮痧方法 

  郭志邃的《痧胀玉衡》,是一本介绍痧症的专门书籍,书中记载刮痧的方法有:

  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症,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之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之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淬痧法——在头额和胸胁出现小出血点或小充血点,用纸捻或大个的灯草蘸上少量香油点燃, 然后用火头直接粹到痧点上,火头爆出一声响即熄灭, 再点燃去粹烧其他痧点。

  放痧法——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疗法或放血疗法。

  搓痧法——用手指撮拧、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现出血点,此法若用于治疗痧症,则叫撮痧法。

刮痧常用的手法

  轻刮

  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大、移动速度慢或下压刮力小,是初学者常用的手法之一。普通患者无疼痛或其它不适感觉,多用于儿童、妇女、老年体弱者及面部保健刮痧。

  粗刮法

  重刮是针对骨关节软组织疼痛性疾病而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小,移动速度快,或下压刮痧力量大,能承受为宜。本法适用于年轻健壮、健壮、后背脊柱两侧、骨性关节软组织较丰满者。

  快刮

  快刮法指每分钟刮擦次数超过30次,力量有区别。刮力强,多用于强身健体者,主要刮刮背部、下肢或其它明显疼痛的部位;刮力轻、快,多用于体质虚弱或全身保健的人,多用刮擦背腰、胸腹部、下肢等部位,以舒服为主。

  慢刮

  慢刮法指每分钟刮擦次数在30次以内,力量也是有区别的。对于体质较强的病人,主要是刮腹部、关节部位及一些明显疼痛的部位;力量轻、速度慢,多用来给面部保健的病人,多用刮擦背腰部正中、胸部、下肢等部位,以没有疼痛感为宜。

  逆刮

  逆刮是指刮痧方向与常规由里向外、由上向下相反,即从下往上或从外向里刮刮。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浮肿或按常规方向刮痧效果不理想的部位可采用。逆刮法操作宜轻柔、温和,从近心端处开始逆刮,逐渐延展至远心端,目的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水肿或疼痛。

  折弯法

  刮痧是刮痧板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刮痧板的两边长的棱角、厚边或薄边,与皮肤接触成45度角刮擦。该方法可用于大面积的刮擦,如腹部、背部、下肢等部位。其中,刮痧手法主要有直线刮法、摩擦法、梳刮法、点压法、弧线刮法、按揉法、角刮法等。

刮痧的常用工具

  常用的刮痧用具包括刮痧板和刮痧油。

  刮痧板

  牛角刮痧板:牛角材质的刮痧板是民间为传统的材质。主要就是水牛角、牦牛角、绵羊角等。其中为使用广泛的就是水牛角。它的硬度适中,而且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功效。

  玉石刮痧板:玉石中有着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能够帮助我们镇静安神以及健身袪病、滋阴清热的功效。而且玉石这种刮痧板还不会对于人体产生副作用。

  砭石刮痧板:砭石刮痧板这种材质比较容易携带,也是为常见的保健材质刮痧板。

  蜜蜡刮痧板:蜜蜡的材质是属于琥珀的一个种类,这种材质的刮痧板容易吸收,刮痧的效果为明显。

  刮痧油

  液体类:主要有凉开水、植物油(如芝麻油、茶籽油、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橄榄油)、药油(如红花油、跌打损伤油、风湿油)等。不仅可防止刮痧板划伤皮肤,还可起到滋润皮肤、开泄毛孔,活血行气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的中草药,煎成药液,根据病情选用。刮痧油宜避火使用和保存;皮肤过敏者禁用,外伤、溃疡、瘢痕、恶性肿瘤局部禁用。

  乳膏类:选用质地细腻的膏状物质,如凡士林、润肤霜、蛇油、扶他林乳膏等。亦可将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芳香开窍等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制备成乳膏剂使用。避光,阴凉干燥处保存;宜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刮痧介质,如扶他林乳膏有镇痛、抗炎作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疾病疗效较好。

刮痧疗法的禁忌

  1、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禁刮。因为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2、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则会引起流产。妇女的乳头禁刮;小儿囟门未合者禁刮。

  3、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

  4、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5、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因为这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6、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刮痧,因为这类患者在刮痧时所产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

  7、过度饥饱、过度疲劳以及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出现虚脱的情况。

  8、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

  9、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为刮痧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

 刮痧的注意事项

  1、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响刮沁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2、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治疗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个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3、刮痧后洗浴的时间:治疗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侍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可以刮痧。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保暖。

  4、糖尿病及下肢静脉曲张者刮拭方法: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血管脆性增加,不宜用泻刮法。下肢静脉曲张局部及下肢浮肿者,宜用补刮法或平刮法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以促进血液循环。

  5、不要使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如铜钱、塑料晶、瓷器、红花油等)。

  6、头部、面部不必抹油,保健刮痧可以隔着衣服刮拭;治病出痧,必须使用专门的刮痧油。

  7、刮完一次,务必在痧退以后再在同一部位刮痧,平时可以用轻手法补刮,促进微循环,以加强退痧作用。

  8、刮痧时,有时会有少许毛细血管出血,渗到附近组织,然后再行吸收,这是增加抵抗力的一种方法,属于正常情况。

  9、刮痧不必非要出痧,出痧是体内有毒素的外在表现,如果身体健康,即使用大力刮痧,也不会出痧,反之即使手法不重,出痧也很明显。

  10、保健刮痧,不必抹油,不必刮出痧来,从头到脚每个部位、每条经脉,都按顺序柔和地刮拭数次,每天3-10分钟,就自然地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了。

  (资料综合百度百科、医学百科、99健康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