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号飞天!“天宫”闪耀太空

神舟十五号飞天!“天宫”闪耀太空
11月29日晚,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30日7时33分,翘首以盼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进入中国空间站。至此,我国首次实现中国空间站6个舱段组合体结构和6名航天员在轨驻留,空间站组合体达到最大规模,航天员生活空间超过100立方米。

摄影:汪江波

  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7次飞行任务,也是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11月30日05时4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提前做好迎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驻各项准备工作,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载人飞船来访。

  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首次在轨轮换。其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和交接工作。

  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先后在文昌、酒泉两个发射场成功组织3次空间站舱段、4次载人飞船和4次货运飞船发射,同一发射场两次任务最短间隔仅12天。

6名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这是一次期盼已久的“天宫相逢”。太空出差近六个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终于见到来自地面的亲人,两个乘组都难掩激动。航天员在太空亲历了中国载人航天多个这样的重要时刻。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首次出舱行走、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每一次“高光表现”,背后都是载人航天的一次次重要技术突破。中国实现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的跨越,如今又迎来空间站不间断有人在轨驻留的时代,中国航天员正不断刷新在轨驻留的时空纪录。

  令人关注和感慨的是,神舟十五号乘组平均年龄达到53岁,是中国航天平均年龄最大的乘组,其中费俊龙57岁,邓清明56岁,张陆46岁。特别是邓清明,作为199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时的14名首批航天员之一,他曾经四次作为备份航天员,一次又一次地目送着战友飞天,但从未因为备份身份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25年磨一剑,如今终于圆梦飞天。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到访后,中国空间站首次形成其目前最大构型,即三舱三船组合体,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总质量近百吨。

  为了迎接神舟十五号乘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提前将空间站设置为六人在轨模式,以保障6人同时在轨飞行所需的氧气、用水等。航天员在轨生活需依靠空间站的电解制氧、二氧化碳去除、尿处理等再生生保功能。专家表示,从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数据来看,天和核心舱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可以支撑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工作生活。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神舟十五号乘组将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开展面对面的工作交接,完成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太空换班”。这是中国首次进行飞行乘组在轨轮换。在轨交接将是未来中国空间站运营期间主要的任务交接模式,相较地面交接更加高效可靠。

“神箭”长二F装了三个“黑匣子”

0db03f40cfcb4434aa5e36c7da521daa

  本次是新批次长二F火箭和全新的地面设备首次应用于载人发射任务。长二F火箭是中国第一型载人火箭,素有“神箭”美誉。新批次火箭的控制系统应用了起飞时间偏差修正技术,使火箭在点火时间出现偏差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动修正轨道完成入轨和交会对接任务。同时,型号队伍对遥测系统也进行了升级迭代,使遥测精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以往,长二F火箭发射神舟载人飞船前,航天员乘组均已安全返回地面,但本次任务中神舟十四号与神舟十五号两个航天员乘组要进行在轨轮换,这意味着长二F遥十五火箭在准备发射神舟十五号飞船的同时,还承担着对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的应急救援任务,救援任务直到发射前才能解除。

     据介绍称,用于“送货”的长二F火箭“T”系列和飞机一样配置了两个“黑匣子”;“送人”的长二F火箭“Y”系列则有三个,其中,第三个“黑匣子”安装在逃逸塔下方。

ee7b3642df554eddb94d8679888143fe

  逃逸塔是位于火箭顶部像巨大避雷针似的装置,主要在火箭从待发段到上升段期间保障航天员安全,被誉为“生命之塔”。火箭“黑匣子”装在这里,如果出现意外情况,“黑匣子”会将逃逸全过程的关键数据存储下来,为研制人员分析和判断逃逸系统是否工作正常提供重要依据。

     专家表示,由于长二F火箭的飞行可靠性和安全性极高,所以这个“黑匣子”至今无用武之地。长二F火箭另外两个“黑匣子”分别安装在整流罩和助推器中,用于存储火箭飞行过程中关键动作的参数和图像数据。

  11月末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最低气温低于零下20摄氏度。这是我国飞船首次在夜间严寒条件下载人发射。为给火箭“保温”,发射场系统为火箭提供了空调送风支持,保证火箭处于适宜的温度,火箭系统也采取了粘贴保温层等措施。未来几年,长二F火箭还将每年执行2发发射任务,在我国空间站运营过程中担纲重任。

中国空间站建造的主线任务已完成

  按计划,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的主要任务包括:验证空间站支持乘组轮换能力,实现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轮换;开展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安装与调试,进行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进行空间站日常维护维修;验证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常态化运行模式。

  其中,此次任务将全面启用三舱科学实验机柜,航天员将完成15个科学实验机柜解锁、安装与测试,开展涵盖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4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之前的科学实验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果,许多实验还在接续开展中。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还将实施3到4次出舱活动,完成梦天实验舱扩展泵组和载荷暴露平台设备安装等工作,与地面协同完成6次货物出舱任务,开展常态化的平台测试、维护和站务管理,以及在轨健康防护锻炼、在轨训练与演练等工作。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建造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据悉,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以后,接下来将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初步计划是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要长期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对空间站进行照料和维护。

  同时,我国还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以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以及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未来十年还将利用空间站舱内安排的科学实验柜和舱外大型载荷设施,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这主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航天新技术等众多领域。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如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第30个年头。神舟十五号的发射,是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第十次奔向太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航天人不断超越自我,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用奋斗书写不朽传奇。


     来源:中新网、新华网、央广网、央视新闻客户端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