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安保政策,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日本可发动“反击”:日本受攻击或友好国家受攻击威胁到了日本的生存;没有其他合适手段可以击退攻击;武力使用被控制在最低限度。对此,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称,“反击能力”意味着能够攻击敌人的领土,这表明日本已经转向一种完全不同于“专守防卫”的国防政策。英国《金融时报》则称,这三份文件标志着日本大幅背离了其宪法所确立的和平立场。
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明确日本要发展“反击能力”。所谓“反击能力”,不过是日本政府为进攻性武力起的“美称”,是为了掩盖突破“专守防卫”原则而生造的强辩之词。文件出台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坦承,所谓根本性强化军力,说到底就是“购买战斗机和导弹”。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用以证明扩军合理性的缘由,是所谓“外部威胁”更为严峻。特别是相关文件对中国国防建设和正常军事活动等无端抹黑,将中国定位为“迄今最大战略挑战”。实际上,“军事大国化”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的长期追求,当下重新武装日本也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可以说是美日共同推动的结果。
从美国方面来看,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强调更多利用盟国力量谋求自身战略利益。无论是展开对华全方位战略竞争,还是推进所谓的“印太战略”,美国都更加倚重盟友的力量。从日本角度看,所谓“五眼联盟+”、“美英澳+”等,日本也都在积极寻求成为第一个扩大后的加入者。岸田内阁此时通过上述三文件,无异于纳上了“投名状”。
事实上,日本在制定上述三份文件过程中,一直与美国保持着密切沟通,滨田靖一承认日美战略“方向一致”,就连《防卫计划大纲》这一具有日本特色的名称也仿效美国国防战略改为《国家防卫战略》。明年,岸田则将赴美与美国总统拜登商讨修改《美日防卫合作指针》,重新确定双方分工。下一轮日美外长防长“2+2”会谈中,联合运用包括上述导弹在内的新型武力很可能会成为商谈重点。
发展进攻性武力并随时准备为美国行使“集体自卫权”,意味着日本过去所坚持的“专守防卫”原则已失去意义,“和平宪法”的实质内容进一步被架空。日本历史上曾步入军国主义歧途,犯下侵略扩张和反人类罪行,给地区和世界带来深重灾难。此次日本大幅调整安保政策,强化反击军事能力,必然给地区安全带来风险挑战,同时也不会让日本变得更加安全。
《国家防卫战略》明确提出自卫队要具备“反击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即当日本遭到武装攻击或弹道导弹袭击时,自卫队能够有效回击敌导弹基地,并确保远程导弹和精确制导导弹的数量足够支撑“持续作战”。文件还允许自卫队拥有“防区外防御能力”,可以从敌防御区以外直接攻击其领土和军事目标。这意味着,日本防卫界梦寐以求的所谓“先敌打击能力”正式得以官方化、国策化。
《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强调,日本将加强在太空作战、网络战和电磁作战等新兴领域的作战部署,重点将网络防御能力建设提升至 “与西方大国相当水平”,引入“主动网络防御条款”,使得自卫队可以在预见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情况下进行所谓前置处置,阻止有害网络活动。日本此次防卫政策“大转向”,其最终目标是彻底突破战后秩序束缚,实现所谓“自主国防”。
首先,借机将此前谋求突破束缚、扩充军备的诸多小动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开始着手进行体系部署。此前,日本自民党与防卫界经年累月炒作日本防卫费要对标北约达到占GDP2%规模,自卫队应发展“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等等,这些可视为自安倍政府时期就开始的具有倾向性、引导性的政策试探。此次日本通过3份文件,将自民党内部共识抬升为国家战略,其最大用意在于统一国内思想,统筹未来军备建设资源。
其次,以响应美国“阵营对抗”思想为名,谋取实现“自主国防”之实。《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不仅名称效仿美国,在威胁判断上更是紧跟美国节奏,对周边主要国家的威胁定位用词有样学样照搬美式风格。这种做法显然有利于讨取美国“欢心”。
美国白宫发言人称,“美国祝贺岸田文雄历史性的决策”。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发表声明称,“美国政府和国务院欢迎日本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不难预料,今后日本将继续基于“美国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的逻辑判断,以呼应盟友诉求为名发展军备,利用模糊空间朝着“自主国防”的目标快速迈进。
第三,尽管日本防卫政策目前看来仅在部分领域实现了点状突破,实则却孕育着体系调整的征兆。日本此次在防卫费预算增长和对敌进攻能力上实现了质的突破,今后亦可推动摆脱其他“束缚”和制约机制。一旦这些底线性制度被突破,如今25万人的规模显然难以承载其不断膨胀的军事野心。这些都将引发日本防卫战略出现更进一步的“转向”。
日本与英国和意大利公开发表领导人联合声明,正式对外公布新的“全球空中作战计划”,提出将进一步整合英国“暴风雨”及日本F-X等未来战斗机项目,共同研制一款可于2035年部署的第六代战斗机。据日本防卫省透露,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首次与美国之外的国家共同开发防卫装备。不少媒体就日本为何选择与英国和意大利联手研发六代机展开讨论。
按照目前的设想,“全球空中作战计划”打造的新型第六代战斗机将于2025年进入全面研发,2027年实现原型机首飞,2035年正式服役。日本已雄心勃勃地提出到2035年部署100架第六代战斗机的计划,以替换日本航空自卫队现有的91架F-2多用途战斗机。
从技战术指标上看,日、英、意对于下一代战斗机的技术需求不谋而合。当前,三国各自使用不同版本的F-35战斗机,但F-35无法满足他们的所有作战需求。三国均希望购置一款具备超长航程、出色导弹装载能力、拥有强大传感器和信息网络能力的大型多用途双发隐形战斗机。
英国国防部发布的声明称,“全球空中作战计划”将充分整合3个合作伙伴的技术优势,旨在研制一款同时拥有先进传感器、尖端武器和新一代信息网络系统的增强型下一代战斗机,该型战斗机还将具备与无人机和卫星等进行网络协作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合作研发有助于进一步分摊成本和研制风险。日、英、意三国计划于2025年前制订合作研发的成本分摊协议,以实现为“全球空中作战计划”持续“输血”。同时吸纳BAE系统公司、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欧洲导弹集团、三菱重工和石川岛重工等军工企业加入,相当于集齐了三国最先进的航空制造及发动机制造企业。
未来,通过合作研发第六代战斗机,日、英、意三国或将进一步强化国防工业基础。目前,日本正不断突破对国防设备出口的限制,一旦“全球空中作战计划”研制成功,日、英、意三国势必顺势将其推向国际军火市场。
日本激进推动防卫政策调整,盲目走扩军备战之路无疑将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制造分裂对抗,加剧军备竞赛。同时,日本无法忽视的一个基本现实是,当前日本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居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之首,经济增长乏力,物价高企,如此空前庞大的防卫费支出无疑也将进一步加大日本财政负担、加剧民生困境。
三份文件对华定位更趋负面,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将中国定位为“迄今最大战略挑战”。文件大幅增加了有关台湾问题的表述,并以应对“台海有事”为借口,宣称将大幅强化西南诸岛军力部署,同时强化海上保安厅装备能力、深化其与自卫队协同配合,靠渲染“中国威胁论”为自身强军扩武寻找借口。
日本新安保战略不仅在日本国内引发巨大争议,也引起周边国家高度关注。近代以来,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给亚洲邻国和日本国民都造成了巨大伤害。日方必须明白,只有切实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彻底划清界限,才能真正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才能切实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向未来。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唯有合作才能获得安全。迷信武力对抗、固守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老路走不通。
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