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在日本、美国建厂后,前不久有法国媒体报道称,台积电正考虑在德国设立其欧洲首座芯片工厂。从企业运营角度来看,台积电似乎真正做到了立足台湾、辐射亚洲、布局全球,堪称业界楷模。但有不少业内人士却对此深感忧虑,认为台积电步子迈得太大,后续盈利压力恐怕会持续升高。
从建厂点位来看,台积电的“火种”已遍布欧美日等主要市场,形势可喜。但问题是,从投资收益上看,在美、日、欧建厂均非明智之选,甚至可以说是烂透了。
以12月6日美国总统拜登亲自出席迁机仪式的台积电凤凰城工厂为例,尽管美国政府及当地州政府释放不少优惠条件,但考虑到人员、材料、运输等成本,有观点指出,台积电利润空间将被大幅压缩,利润率将从原本50%以上,极具下降至15%—16%。换句话说,台积电出钱、出人、出技术,被美国生拉硬拽去建厂,结果赚到的钱却变少了,而且不是少一点。有不少评论指出,台积电赴美建厂根本就是在“做慈善”,完全是亏本的买卖。实际上,台积电日本工厂也面临同样问题;若法媒报道属实,台积电德国工厂的状况,也不会有太大改善。
如果台积电的全球布局是出于其自身的理智思考和科学决策,那么台积电建厂越多,效益就会越好,影响力也会越大;反之,如果台积电全球设厂只是迫于政治压力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工厂越多,越会耗损其元气。遍地开花与魂飞魄散之间的差别正在于此。很显然,台积电的真实情况更倾向于后者,不容乐观。
台积电的困窘处境,让民进党当局承受了不少舆论压力。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民进党当局在台积电赴美过程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而赴美建厂导致的一系列后果,将让台积电与台湾都沦为输家。为了强撑颜面,民进党当局一直强调台湾才是台电机的大本营,台积电在台工厂拥有无可比拟的技术、人才和产能优势。然而这一说辞,跟民进党官员的任期一样,只在短短几年内有效。
从目前情况看,台积电的确把5纳米、3纳米,甚至尚处实验阶段的1纳米,布局在岛内。但问题是,台积电赴美进程并未结束,凤凰城工厂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美方提出的要求明确而粗暴,他们要的不是一座工厂,而是台积电一半的产能,尤其是高端芯片的产能,如此才能有效摆脱对台湾的依赖。
美国这一构想的实现过程,也是台湾和台积电被掏空的过程。在台积电赴美大潮中,数以千计的相关配套企业将同步转移到美国;而美国本土芯片产业也将通过挖角人才、购买专利等方式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台积电将逐步“去台化”,转变为“美积电”“日积电”甚至“德积电”。
为展示所谓“深耕台湾”的决心,台积电将于12月29日在南科晶圆18厂举行3纳米量产暨扩厂典礼。该消息释出,似乎有意回应台积电全球设厂导致“护岛神山”倾覆的质疑。但在民进党执政下,就算台积电有意“深耕”,台湾的能源供应能够满足这一需求吗?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11月30日出席活动时,公开呼吁民进党当局必须关心五年后电够不够用。台“经济部长”王美花对此重申“台湾不缺电”。但有台媒指出,从去年5月至今年3月,一年不到就已发生四次小则数十万户、大则数百万户的大规模停电,更不提近年不胜枚举的小区域无预警跳电,已让民众对于当局的保证信心尽失。
台湾《工商时报》以《台海两岸和平,台积电才可能根留台湾》为题发表评论文章。文章指出,台积电赴美建厂是美国为避免台海战争导致先进制程厂被毁而采取的行动。回到根本,如果两岸得以维持长久和平,台积电没有被摧毁的疑虑,自然能持续提升制程技术,根留台湾。
显而易见,大陆无疑是台积电的一步“活棋”。一旦两岸关系得到改善,实现和平发展,不仅台积电的被动处境将得到根本性转变,台湾的前途命运也将充满光明。遗憾的是,民进党当局与外部势力狼狈媾和,早已把台积电当成博取好感的政治筹码。台积电此刻的身不由已,也透露出未来的风雨飘摇。(来源/海峡之声微信公众号 文/大力)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