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学品茶 日饮50泡茶
2003年,台青黄启荣跟随父亲的脚步,从台湾台中西进福建。20年来,品茶、评茶、种茶、製茶、售茶……黄启荣从个性张扬的年轻人,逐渐接过父亲的班,成长为两岸茶文化传承人。“早年茶叶从大陆、从福建到了台湾,我们又把台湾的茶带回大陆种,我们一家从此也扎根大陆。也因为扎根大陆,我娶了大陆的太太,成就了一段两岸姻缘。”黄启荣说,如今他已把事业重心放在大陆,也呼唤有更多台青到大陆寻找“机和缘”。\大公报记者 蒋煌基报道
“其实到了最近的5年,我才真正觉得可以在大陆长期扎根下去。”黄启荣告诉记者,到大陆的这20年,前面15年,虽然很辛苦,但从来没想过放弃。“茶叶这东西,主要靠兴趣。每做一泡好茶,拿去比赛,拿去评比,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对我们来讲是莫大的鼓励。何况,如今大陆茶叶市场已经庞大且变化到无法想像了。”
学品茶 每天喝50泡茶
黄启荣的父亲黄群和,从事建筑业;黄启荣早前干了2年餐饮。到大陆前,父子俩对茶都是外行。2000年,黄群和有位台商朋友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种茶,于是黄群和也跟着一头扎到了安溪的茶山。“2003年,父亲打电话叫我过来,我也不放心他自己一个人在大陆。”对茶懵懵懂懂的黄启荣,就这样开始与茶结缘。
安溪县,以铁观音茶闻名全国,号称中国茶都。在安溪县城,有个规模庞大的茶叶批发市场“茶都”。“要学会经营茶叶,就必须先学会制作茶叶,而学会製茶前,也必须学会如何品茶、懂茶。”为了学品茶,黄启荣每天都泡在茶都。“那里面每一家茶店都可以免费拿样品,我就每一样的茶都抓一点,每天不停地泡茶、喝茶,对比不同的铁观音口感、风味。老师傅讲的,最终还是要自己去领悟。”他说。
两年的时间里,黄启荣几乎每天都要泡50泡茶。2005年,黄启荣成为职业评茶师。
学品茶,对黄启荣而言还不是最难。黄启荣和父亲面对当时已经略固化的大陆茶叶版图,将台湾四大名茶之一的“东方美人茶”带到福建种植:“我们的种植、製茶技术没问题,但销售成了最大的困难。”
黄启荣选择了最笨、最传统的方式推销自己的茶:开着车,车后厢、后座,堆得满满当当的茶,广东、湖北……一家家的茶店跑,和顾客一遍又一遍讲解。渐渐地,大陆的销路打开了。
事业逐步稳定,黄启荣和父亲商量后,2010年将公司迁到了厦门。而后,他遇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人。2019年,一直埋头在茶山上种茶、做茶的黄启荣,经由朋友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太太,2020年两人喜结连理。
黄启荣的太太是福建三明人,黄启荣便将茶叶工厂设在了三明。如今,太太专职照顾2岁多的孩子,黄启荣则每天以茶会友,与茶结缘,一家人其乐融融。
抓机遇 深耕大陆市场
黄启荣的东方美人茶,一度八成返销台湾,两成销往美日韩。随着大陆茶叶市场日渐庞大,茶叶品种日渐多元,黄启荣把事业“真正的战场”更多地放在了大陆。2021年,黄启荣在厦门湖里区开了第一家茶叶旗舰店。
“虽然两岸茶文化同根同源,但如今大陆的茶文化创新性比台湾高了很多。”被这种“创新氛围”环绕的黄启荣,今年拿下了“带花苞的茶叶”发明专利,“一颗茶是一芯两叶带两个花苞,不仅有乌龙茶的香气,还能保健。”
得益于大陆良好的创业氛围和扶持政策,黄启荣的茶叶事业越做越大。“茶叶一片含千古文化,香茗一壶容万载风情。”黄启荣说,“茶”作为意义非凡的纽带,早已将两岸民众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台湾,饮茶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大陆,与茶相关的产业同样深入每个角落。”
若没登陆创业 或只能一辈子在台打工
3年没回台湾的黄启荣,户籍已经被当局吊销。“今年过年一定要带着全家回台湾过年,也给孩子落户口,然后再回大陆读书。”黄启荣说,除了回台湾会“现身说法”,平时他也时常鼓励仍在台湾的朋友多到大陆寻找发展机会。
“如果没到大陆创业,我或只能一辈子在台湾打工。”黄启荣坦言,“台湾很多产业都饱和了,人才也饱和了,经济成长上不去,大家都在混,怎么可能创业。”相较之下,大陆不断深化两岸经贸融合,持续推动应通尽通,持续落实惠及台胞政策,持续增进民族情感融合。“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台商台企面临诸多困难。启动资金、场地补贴、住房补贴……大陆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帮助,政策非常好,对台胞非常照顾,我们也都有享受到。”黄启荣说。
黄启荣于2021年获得首笔厦门银行面向台商推出的“创业担保贷”,助力在厦台青实现“创业梦”。“这笔资金如同‘及时雨’,缓解压力的同时,也让我对在大陆创业更有信心。”黄启荣说。
二十馀年来,黄启荣父子见证了大陆巨大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祖国大陆的“高速度”。“生活在福建,仿佛我们从未离开故土。”黄启荣说。记者蒋煌基
来源:香港大公报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