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2月21日电 (记者 韩星童)随着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高铁香港段、罗湖等陆路口岸陆续恢复服务,久违的两地往来人潮重现,正宣告香港摆脱新冠疫情阴霾,曙光初现,恰是春暖花开好时候。
对于一贯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为独特优势的香港而言,未来一年须紧握时机,继续善用所长、弥补短板,从而在世界经济、旅游及商务交流等活动的复苏里抢占先机。
两地首阶段“通关” 激活香港旅游等行业
两地恢复人员正常往来后,香港旅游市场明显回暖,早前特区政府公布,自2月6日全面“通关”至17日,超过260万人次旅客经各陆路口岸出入境。根据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统计数字显示,过去一个周末(即18日及19日),入境旅客逾53万人次,其中入境内地旅客近12万人次,比一个月前增加了近4倍。
内地旅客纷至沓来,海外旅客同样对香港青睐有加,有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来自海外旅客的香港产品订单平稳增长。
同时,两地经贸合作正迅速恢复,甫“通关”,逾300人的南京代表团便来港举办推介会,并在金融创新、服务业扩大开放等领域,与香港集中签约一批合作项目,成为首个内地来港招商团。天津、深圳等地紧随其后来港交流。
翘首以待的旅游、零售等行业复苏近在眼前。有观察者认为,入境措施放宽及与内地“通关”固然振奋,但却不必然代表“报复性出行或消费”将随之出现,复苏之路道阻且长,仍需官方层面配合带动。
文化发展势不可挡 以香港之声讲中国故事
2月2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主持“你好,香港!”启动礼,为一连串向世界说好香港故事、推广香港商机、文化景点等的活动揭开序幕。李家超所理解的香港故事,其中重要的一个章节是与祖国联系、与国际联通的故事。
借香港之声讲好中国故事,在过去一年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自去年开幕以来,以生活化视角、独到匠心的策展手法拆解传统文化,令其立体、灵活地走入现代生活,被海外观众所理解、接纳,完成文化的有效输出。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回望过去几年,文化基建日益完善,推广硕果累累。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马逢国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到,他关注香港如何通过与内地和海外加强沟通合作,达至这一目标,毕竟他预料未来一段时间文化交流活动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应怀着文化自信将香港故事、中国故事传扬至更远的地方。
创科“抢人才” 效力国家大有可为
去年,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科学园,无疑给了香港更足的底气深耕创科。创科界人士普遍认为,现在是香港创科发展的黄金时期。
要发展创科,人才是首要条件。香港去年推出一系列“抢人才”“抢企业”措施,冀在未来3年内每年吸引3.5万人才。中西荟萃的优势,令香港在机制、语言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吸引海外人才相对容易。
而本身拥有较强的科研人才储备的香港,又紧握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等多个机遇,发展创科事半功倍,而且能够助力国家科技发展。去年,国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社会反应热烈。这令香港科技大学校长、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主席叶玉如看到香港以己所长效力国家所需的空间,她建议成立大湾区健康老龄化研究中心,并在港设立生命科技及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这些都是香港的强项。
在这春暖花开的时刻,香港期许从中看到更多融入国家发展的机会,共同筑梦,共享繁荣。(完)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