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这一年,乌克兰危机十大关键时刻!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2023-02-24 14:16:17

中新网2月24日电 (记者 孟湘君)2022年2月24日,俄军进入乌克兰,乌全国进入战时状态。

递刀、拱火、助燃,交锋、拉锯、斡旋……在美国及北约国家的推波助澜下,欧洲大陆中心地带,一道触目惊心的伤口就此撕裂。

一年过去了,回看这场21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地缘政治博弈,僵局仍未化解,烈度仍在升级。一些关键时刻,共同构成了推动事态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时刻一 危机爆发的前一天

2022年2月23日,俄罗斯“祖国保卫者日“,普京循例向克里姆林宫旁的无名烈士墓,献上花圈,纪念苏联时期牺牲的军人。

每逢此节,普京都会发表讲话。那一次他指出,俄方呼吁建立平等和不可分割的安全体系,但一直未得到回应。而确保国防能力,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任务。

当天,俄联邦委员会批准了普京在境外动用俄武装力量的请求。次日清晨,普京向全世界宣布,进军顿巴斯。

普京出手寻求搭建自己想要的安全体系框架,但这不是美国和乌克兰想要的。23日,在乌总统泽连斯基宣布制裁351名俄罗斯人之际,美国总统拜登也宣布制裁俄银行业,“世纪制裁”大幕拉开。

关键时刻二 制裁大战的演进

美西方先行的“武器”之一,是将俄剔除出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以及冻结俄企海外资产,并将俄高官、富豪、寡头等,列为制裁对象。

从高科技、奢侈品到航天、艺术、文化、体育,美西方在这一年将制裁大棒挥到了极限,对俄实施超15000项制裁,使其创造了一项历史——成为全球遭制裁最多的国家。

就在危机一周年前夕,乌最高拉达(议会)通过乌总统泽连斯基的倡议,对俄所有银行及金融机构实施为期50年的制裁。不过,这会让其“伤筋动骨”吗?

事实上,俄方2014年来长期遭受西方制裁,具备了抗压和反制裁能力。除开发本土版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俄方还拉出“不友好国家和地区”清单,对欧美实施“镜像制裁”,并以卢布结算令和外汇管制等手段,扳回一局。

关键时刻三 围城之战的决心

或许,再多制裁也无法改变俄军继续行动的意志。比如,针对能将克里米亚与顿巴斯连在一起的战略要地,俄军对马里乌波尔艰苦的围城战,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乌国民警卫队“亚速营”将当地结构复杂、防卫森严的亚速钢铁厂作为大本营。为俘获乌军,俄军改攻入为封锁,普京曾下令“让一只苍蝇都无法飞出去”。

之所以要攻克这座 “钢铁堡垒”,与普京的战略目标息息相关。“亚速营”被认为与“新纳粹主义”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消灭其主力,意味着俄方“去纳粹化”的意愿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路透社等外媒认为,马里乌波尔之战,标志着乌方这一年的一次重大失败。

关键时刻四 从闪电战转为消耗战

不过,胜利女神并不总是光顾俄军。过去一年里,俄黑海舰队巡洋舰“莫斯科”号的陨落、克里米亚大桥的爆炸事件、飞入俄境内的导弹,都被认为是对俄军士气的挫败。

曾认为能以“闪电攻势”逼迫乌克兰坐上谈判桌的俄罗斯,如今不得不意识到,美西方的炮弹、坦克正运往战场,危机还看不到结局。

如同俄乌对扎波罗热核电站的争夺拉锯战一样,虽然双方深知在核反应堆旁“玩火”有多危险,但这场消耗战,只能继续打下去。

德国不来梅大学历史学家米特罗欣对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指出,或许,俄乌都没有足够的武器、弹药和军人来实现各自的目标——乌克兰无法回到2014年克里米亚入俄前的边界,而俄罗斯无法掌控整个顿巴斯。

关键时刻五 谈判走入死胡同

就在危机升级一周年的前夕,俄副外长加卢津表示,俄罗斯已做好准备,“通过政治外交途径来实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

加卢津认为,展开谈判的前提,是西方和乌克兰“放下武器,停止攻击俄罗斯城市”。

一年来,俄乌谈判从密集举行,到土耳其调解斡旋,再到各说各话,走入死胡同,按照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的说法,主要责任在乌克兰。她表示,乌政府2022年9月立法禁止与俄谈判,原因是受到美国操控。

普京此前强调,俄方从未拒绝任何形式的和谈,关键在于乌方。

而乌总统泽连斯基提出了多个版本的谈判条件,如重启谈判的5条件、10点 “和平计划”、加速实现和平的“三步骤”等。不过,其核心诉求,始终围绕着俄方完全撤军、恢复2014年以前的乌领土展开。

对此,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强调,如不考虑“四地入俄”等乌局势“新现实”,就不可能在实现和平方面取得进展。

关键时刻六 代理人战争与核威慑

事实是,一年来,从头盔到装甲车、自行火炮,美西方对乌军援力度节节升级。北约还对乌军提供人员培训与情报支持。截至目前,西方国家对乌军援总额或已达千亿美元级别。其中,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承诺的对乌军援已达304亿美元。

就在危机爆发即将一周年之际,拜登突访基辅,与泽连斯基握手拥抱,支持乌方继续与俄对峙。

一些外媒直白地指出,这是一场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的“代理人战争”,意在将乌克兰当作地缘赌注消耗俄罗斯。这种做法,自然激起了俄罗斯的怒火。

拜登身处波兰之际,普京在俄宣布,俄方暂停执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要知道,该条约是俄美间唯一军控条约,失去约束,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普京频频释放信号,指示加强“核三位一体”力量、宣布新型“萨尔马特”洲际导弹系统将投入战斗值班等,都让美国吃味。毕竟,核威慑的平衡,美国目前不能轻易打破。

关键时刻七 北约扩张步伐再迈进

不得不指出的是,美国在对俄发起消耗战的同时,还有其他战略意图。如借机在东欧、波罗的海三国等俄周边地区加强军事部署;拉拢盟友“秀团结”,将曾被法国总统马克龙形容为“脑死亡”的北约“激活”。

这一年来,北约很忙,其在欧洲的扩张没有太多发挥空间了,触角逐渐伸向亚太。但吸纳北欧的瑞典、芬兰入约,还是其心心念念的事。在俄特别军事行动开启后,瑞典、芬兰的担忧情绪日盛,最终决定倒向北约。

然而,要加入北约,须获得全体成员国一致同意。这期间,出现了两只“拦路虎”——土耳其和匈牙利。

尤其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他暗示可批准芬兰加入北约,但不同意瑞典加入。他指责瑞典庇护反对土政府的库尔德势力,还允许示威者在土大使馆前焚烧《古兰经》。

因此,芬兰和瑞典可能无法“手拉手”,一起被批准加入北约。但两国都已递交申请,北约的扩张之路,还是向前迈进了一步。

关键时刻八 “北溪”之殇与能源危机

过去这一年,欧俄间的输气大动脉“北溪-1”和“北溪-2”管道,随着西方对俄能源制裁以及2022年9月的爆炸泄漏,损失惨重,陷入沉寂。

德国、丹麦和瑞典调查后认为,管道或系遭人为破坏。而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的一桩爆料,将事件推向高潮。

他认为,美国白宫是“北溪”管道爆炸案幕后主使,其目的正是防止德国等欧洲国家,通过能源贸易与俄建立密切联系。这样做不仅能强制欧洲切断对俄能源依赖,还能推促欧洲继续与俄对抗。

失去低价能源的欧洲,天然气、油价等飙涨多倍,美国借机捞金,以3到4倍的价格向欧洲出售天然气。此举遭马克龙指责,认为美国做了“不是真朋友该做的事”。

总之,谁是“北溪”管道爆炸的最大获益者?答案一目了然。

关键时刻九 运粮船的黑海之旅

除了能源问题,粮食危机也逐渐凸显。

近70%国土面积为黑土地的乌克兰,拥有先天的优质资源,2019年至2020年度在谷物出口方面排世界第二,是名副其实的“欧洲粮仓”。

然而,乌克兰危机升级后,乌粮食种植受到影响,2022年春播面积比前一年减少一半以上。同样为小麦和玉米重要出口国的俄罗斯,也受到影响。此外,乌港口一度瘫痪、通道受阻、物流中断。加之国际运输成本上涨、粮食和化肥价格高企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粮食危机爆发。

虽然7月在土耳其斡旋下,俄、乌、土三国和联合国签署了“黑海粮食协议”,恢复了部分运粮,但危机的外溢影响仍在发酵。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显示,不断上涨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使全世界7100万人陷入贫困,巴尔干半岛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关键时刻十 民众何时能远离苦难?

危机之下,能源、食品、供应链等多重问题叠加新冠疫情,推高通胀,让欧洲处在衰退边缘。

随着严冬来临,在取暖和吃饭之间,欧洲的普通民众们不得不做出选择。人们付不起燃气费和电费,只能用木柴这种“最古老的燃料”取暖,或者穿上更多衣物,有的人甚至连微波炉或热水壶,都无法使用。

这个难捱的冬天,为民众带去了巨大的生活压力,而数百万逃离乌克兰的难民,也让欧洲国家承担了庞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

正如《华盛顿邮报》所形容的那样,战争迷雾、意识形态甚至是历史遗产的冲突,仍然笼罩着乌克兰。

文章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姚思寒
寰球热点
国际观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