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1日报道 台湾《经济日报》2月28日刊登社论,题为《两岸经贸关系必须突破僵局》。全文摘编如下:
在承认“九二共识”的时期,台湾地区的对外经贸表现明显优于目前不承认“九二共识”这段时期的表现。两者之间的差异也许是突破台湾地区对外经贸关系的关键。
当年马英九就任之后,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8年间两岸共签署23项协议,其中大多数与经贸有关,包括直航协议、观光协议、农产品检验检疫协议、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保协议等。
其中,直航协议让两岸每周航班最高达到590多班,两岸人员和货物往来非常便利。而观光协议签署后,大陆游客团体和自由行来台人数快速增长,2015年达400多万人次,对于台湾的观光业有非常大的助益。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通过开放早收清单项目先行减税。早收清单项目涉及的减税品,进出口金额都大幅增加,台湾厂商一年减免关税超过6亿美元。
当年达成“九二共识”的主要目的就是处理两岸的事务性协商,包括各项经贸议题。过程中,两岸依据“先经后政、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了协商。
但在蔡英文上任之后,因为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协商中止,再加上受疫情影响,现在几乎没有陆客和陆生来台;同时,两岸航班和航点骤减,“小三通”也仅限金马人士,使得两岸人员往来非常不便。此外,对于台湾的水果与农渔产品也增加诸多限制。
总之,两岸各项协商的基础就是“九二共识”,在这个原则下,两岸许多事务都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在两岸有沟通渠道的情况下,不但经贸问题可以解决,而且比较不容易出现兵凶战危的风险。反过来说,在现在关系冰冻的情况下,不但许多协议无法继续进行,而且两岸缺乏沟通渠道,万一有什么意外发生,难保不会造成事件的扩大。蔡当局仅剩不到一年半任期,可以寻求两岸的突围之道。
来源:参考消息网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