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泽尊王圣号为"威镇·忠应·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广泽尊王",简称广泽尊王,此外尚有郭圣王、郭王公、圣王公、保安尊王诸称。据传广泽尊王宝姓郭氏,名忠福,系五代后晋天福年间人氏,郭子仪十一世孙,开闽郭在嵩五代孙,乐华之孙,理柱之子,后唐同光初年(923年)安溪石排山下蓬莱崇善里诞生,为杨荏长者放牧,后来机缘得到崔芸公堪舆恩师献风水宝地并指引迁居现泉州南安诗山公园内龙山宫位置居住,时龄十六岁在诗山凤山寺第二殿左边大房古址,盘膝于古藤上坐化得道成神。据史志记载,广泽尊王成仙登神后,神通广大,有求必应,行仁赐福,兴神助战,功勋卓著。自宋至清,获历朝皇帝六次敕封祭典。
3月13日,纪念广泽尊王诞辰1100周年活动在福建南安凤山寺举行。图片来源:中新网
3月13日,由南安市诗山镇凤山寺管委会、南安市台属台胞联谊会、南安市金门同胞联谊会、南安市台港澳传统武术交流协会等相关团体,台南市下林玉圣宫管委会、台北市广泽堂管委会、桃园市镇抚宫董事会等13家台湾宫庙代表,香港圣公坛管委会、香港凤山寺管委会、澳门凤山寺管委会等港澳宫庙代表共同主办的纪念广泽尊王诞辰1100周年活动在福建南安凤山寺举行。来自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逾千名海内外信众共同拜谒广泽尊王。
上午九时许,古老庄严的圣王公祝寿典礼在悠扬金钟锣鼓声中开启,敬珍馐果品、进香、宣读祭文……海内外信众鞠躬、叩首,共同拜谒广泽尊王,祈求安康。
逾千名海内外信众共同拜谒广泽尊王。 图片来源:中新网
活动为期三天,主要包括“共叙凤山缘,同心促融合”台湾嘉宾代表会见座谈会、迎宾餐叙、圣王公祝寿典礼、成功故里•溯源之旅及南音、高甲戏、传统武术等非遗展演,来自台湾本岛及金门160名嘉宾及港澳侨嘉宾、海内外凤山寺主要分庙代表、南安社团代表、当地信众近千人共襄盛会。
凤山寺驻台湾办事处主任、台南市下林玉圣宫管委会主任蔡国辉接受采访。图片来源:中新网
来到福建省南安市诗山镇的凤山寺,台胞蔡国辉不禁感叹,“三年不见,甚是想念”。作为凤山寺驻台湾办事处主任、台南市下林玉圣宫管委会主任,蔡国辉与凤山寺渊源颇深。此次,他组织台湾13家宫庙共200多名台胞跨海前来参加活动。“多年来,两岸信众以广泽尊王为情感纽带,常来常往,增进彼此了解与交流,共同助推广泽尊王信俗的传承与发展。”蔡国辉说。
1999年出生的台湾青年刘俊承第一次来到大陆,他表示,共同的民间信仰是两岸民间交流的根,希望借此加强两岸年轻人之间的互动与了解,共享商机、共赢未来。
台南南安商会会长周芷茹表示,我觉得广泽尊王的信仰,就是连接着我们海外华侨跟台湾民众的神缘跟文化认同,尤其是在原桑梓地的寻根谒祖,更是通过广泽尊王的信俗作为一个桥梁和联系的作用。每次一回到南安,我都觉得像是回到家里,看到今天的现场,既觉得感动,又感受到两岸真的是同根同源。
中国海峡两岸农业协会秘书长龚世明表示,借由这个机会来学习了解广泽尊王在大陆的事迹,回台湾后跟我的家人、亲朋好友说广泽尊王在大陆忠孝伦理的相关的典故。
图片来源:泉州文化产业网
凤山寺,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是广泽尊王信俗的发源地,也是闽台港澳及海外各地广泽尊王宫阙庙宇的香缘祖庙。到了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乡邻增修庙宇,使之殿寝、廊庑、门庭、层阶齐全。直至宋理宗开庆初年(1259年),加封“威武英烈广泽尊王”,并赐建寺宇以祀。因郭山地形类凤盘舞,从此改名为“凤山寺”。此后300年,风荡雨淋,栋宇虽有修葺,但寺貌未作扩建翻新。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年),倭寇劫掠诗山,纵火焚毁庙宇,所藏敕赐匾额荡然无存。明穆宗隆庆丁卯年(1567年),乡邻募资重建;明神宗万历庚辰年(1580年),继而扩建;清宣宗道光丁亥年(1827年)到清德宗光绪戊寅年(1878年),相继屡有修葺营造。寺宇规模日益宏敞,壮观绮丽,不失旧观,又增建诸多前代没有的设施。宋、明、清各代都有皇帝为之赐匾封号,因而香火鼎盛不衰。
后因沧桑多变及十年浩劫,寺庙、佛像荡然无存,凤山胜景几乎倾地湮没。1978年冬,在海内外同胞的极力倡议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古刹得以重建。经20余载的营造,凤山寺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规模日趋宏伟。
结束语
广泽尊王信俗蕴涵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寻根溯源的民族文化认同,以及孝悌、行善、爱民等精神,与现代文明相衔接,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群体、社会和谐融洽。广泽尊王信俗在台湾及东南亚各国有广泛信众,是维系海峡两岸及海内外闽南乡亲文化认同、情感交流的精神纽带。保护广泽尊王信俗,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资料来源:中新网、百度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