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4日报道 台湾《中国时报》4月20日刊登社论,题为《被“小粉绿”绑架 民进党政府失能》。
文章称,民进党2024年选举参选人赖清德大谈和平保台,主张两岸要交流合作、谅解和解,但民进党当局与绿营侧翼一唱一和,前脚围攻台北敦化小学学生合唱《我们同唱一首歌》,后脚指责中学课本(采用大陆用语)将“马铃薯”称为“土豆”,瞬间把赖清德的善意一扫而空。当民进党高举“统战”大棒乱挥,殊不知迟早会“捅”到自己身上。
文章称,暂且不谈两岸文化交流、心灵契合这种“高高在上”的话题,仅仅对照民进党自己人对待大陆文化、用语的表现,绿色双标嘴脸就已经令人嗤之以鼻。最“抗中”的苏贞昌曾把大陆语言“接地气”挂在嘴边,苏贞昌的幕僚更是模仿大陆抖音风格拍视频宣传政绩,蔡英文有篇手书通篇是简体字。民进党却指责抖音危害岛内安全,而民进党民代林楚茵则在会场偷看爱奇艺影片、一众民进党高官爱看大陆宫斗剧,数不胜数。
文章称,其实两岸交流进入网络时代后,用语相互影响早就习以为常,不少台湾常用词,因为两岸政治性交流、互动,成功影响大陆。比如,2005年连战破冰访陆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此后“愿景”才在大陆流行起来。
举个最新的例子,绿营侧翼力挺的民代林静仪不久前在脸书上发文,用了“哈哈哈哈哈救命”的说法。普通民众一定会对这里突然出现的“救命”一头雾水,但只要熟悉大陆网络媒体,特别是小红书的人,就自然将会心一笑。因为这两年“救命”突然被大陆女生赋予表达惊讶、感叹的意涵,成为网络流行语。不妨大胆推测,林静仪或者帮她撰文的小编,十有八九是小红书的隐形爱好者,围攻“土豆”的侧翼们要不要去检讨一下呢?
文章称,两岸交流被政治化上纲上线,实在令人反感,但荒诞剧重复一遍又一遍,民进党就沦为唾面自干的孔乙己,变成众人围观耻笑的对象。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尽管这些年两岸关系兵凶战危,却仍然无法阻挡两岸文化交流感动人心、治愈伤痕的深层次力量。
文章称,蔡英文任内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事务,可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中华文化总会虽然未敢更名,但“中华”二字的精神内涵早就烟消云散;金马奖俨然变成“台独”麦克风,形同亲手把台湾软实力的招牌砸烂。如今,蔡当局的“陆委会”、教育事务主管部门采取政治干预的粗暴做法,打压两岸文化交流以及自然互通与融合,表面看只是政策错误的选择问题,实质的巨大隐忧不止于此。
文章称,民进党当局遇到两岸议题就被“小粉绿”绑架,而且这些“小粉绿”很有可能私下都爱用小红书、抖音。
此外,台湾《旺报》4月21日也发表了题为《唱方文山的歌 谁统战谁》的社论。
文章称,民进党台北市议员痛批台北市教育局放任敦化小学合唱团唱《我们同唱一首歌》,成为大陆“统战”的工具。“时代力量”民代指康轩出版社的生物课本以“土豆”称呼马铃薯,非常不妥,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潘文忠要求出版社修订。
文章称,很明显,这两起事件最终都被认定是犯了错,但敦化小学合唱团和康轩出版社真的错了吗?
《我们同唱一首歌》是台湾知名作词人方文山的作品,这首歌终究不是禁歌,绿营再不喜欢,任何人都还是有演唱的自由。台当局“陆委会”根本就是对创作者罗织罪名,让台湾回到了戒严时期。
至于康轩版教科书之所以提到“土豆”,用意是在提醒同一种东西若有不同的名字,就可能造成沟通的困难,所以科学界的标准命名非常重要。潘文忠逼着业者认错、修改,这才是对教育和创意最大的戕害。
文章指出,文化是生活的底蕴,交流才能减少误会与恶意。渲染“仇中”意识,不但磨损两岸善意,也使得彼此的距离愈来愈远、敌意螺旋不断上升,这对台湾有什么益处呢?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