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搜索引擎,敲下“青春”二字,会出现很多关联词:热血、冲动、勇敢、浪漫、困惑、永恒……
青春,是“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的蓬勃生机,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壮志,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念……
鲜花盛开的五月,军队7名优秀青年代表应邀走进中国人民大学,与青年学子面对面交流。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洋溢着蓬勃朝气,一场关于理想与奋斗的青春对话就此展开。
海军中校朱悦萌的青春,是“跟着航母闯大洋”的平凡坚守;空军试飞员马晓云的青春是“为国试剑写忠诚”的使命担当;火箭军某部教导员谢杰的青春是“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的自信宣言……
一张张珍贵的合影、一份份惊喜的礼物、一段段激情的发言……激励着这群年轻人在新征程上奋楫扬帆,也让这场特别的青春对话,碰撞出奋斗的共鸣。
五四青年节前夕,军队优秀青年代表走进中国人民大学,与青年学子交流互动。张景岳 摄
一场特别的青春对话
■解放军报记者 杜 娟 通讯员 张 婧
青春的姿态是拼搏
“只有最泥泞的道路,才能留下最深的脚印”
威武的军装,闪亮的奖章,黝黑的面庞。第71集团军某旅“济南英雄连”连长孙金龙一亮相,便赢得了现场学子阵阵掌声。
“很庆幸我的青春能够身披‘迷彩绿’。”孙金龙身后的大屏幕上,呈现出一幅曾感动万千网友的照片——
一名身着救生衣的军人左手打着绷带,眉头紧蹙,右手指向前方,正大声喊着什么。他的背后是不断上涨的洪水,脚下是亟待加固的大堤。
那是2020年7月,孙金龙带领连队赶赴江西九江抗洪任务区,日夜坚守在一线。那时,他刚刚做完手术,左肩植入一颗钢钉。出征时,他出院仅5天。
“你后悔吗?”现场一名观众问。
“不后悔。因为我是连长,我的连队在哪里,我就应该在哪里。”回忆起那年夏天的故事,孙金龙朴实的话语难掩钢铁般的意志。
大堤上,烈日下,汗水渗进孙金龙尚未愈合的伤口,钻心地疼。每天返回休息的地方,他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卫生员消毒。晚上吃了止疼片,他才能靠在墙上勉强休息一会儿。
“看到堤坝一点点加高加宽,我就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有价值。”交流活动现场,这位铁打的“钢钉”连长只用寥寥数语,将过往的“高光时刻”轻轻带过。
令现场众多学子没有想到的是,孙金龙坦诚地谈起自己军旅生涯中的几次失败经历:第一次射击脱靶,第一次考军校碰壁,第一次出国比赛失败……
“我经历的失败比成功多得多,成功是由失败和挫折堆砌而成的。” 孙金龙永不言败、永不言弃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青年学子。
如果说,孙金龙的青春是“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的笃行不怠,那么在空军某部90后试飞员马晓云眼中,青春则是“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的志存高远。
“你害怕吗?”青年学生向马晓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试飞是勇敢者的事业。对马晓云来说,既然从事这份事业,必然有着足够的底气。这底气,来自对理论的熟练掌握,来自驾驶飞机的精湛技术,来自团队的全力支持,更来自起飞前无数次的科学论证。
“勇敢不是傻大胆,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飞行实践去探索飞机的性能指标及其边界条件。”面对青年学子,马晓云分享了自己如何战胜自我、成长为一名试飞员的经历。
活动现场,来自空军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飞行学员班的学员们听得格外认真,不时热烈鼓掌。看着这些未来的蓝天骄子,马晓云鼓励道:“你们本身就是千里马,一定要守住自己的本心,坚持到底,要做就做到最好。”
其实,鲜花和掌声并不常出现在马晓云的世界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对军人身份最好的注解。对这句话深有感触的,还有火箭军某部21分队教导员谢杰。
望着身穿迷彩的谢杰,想到“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的热血口号,年轻的学生充满好奇:“你们的工作是什么?你们是如何训练的?”
“备战一默如雷,胜战一锤定音。我们平常都在深山密林,在荒漠戈壁,在林海雪原。”谢杰耐心回答着一个个问题。最后,他深情地说:“其实,我们并不神秘,就是人民军队中的普通一员。我们平常干的就是练兵备战,就是守护你们的幸福。”
孙金龙和马晓云获得了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谢杰所在的火箭军某部21分队获得了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他们的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砥砺拼搏。
自然界的春天是等来的,一年四季循环往复;人类社会的春天则是奋斗出来的,一锤一斧雕琢而成。
面对失败、面对未知、面对寂寞,军队的优秀青年们用奋斗给青春镀上了一层闪亮的颜色。结合自己的体会,谢杰寄语青年学子:“只有最泥泞的道路,才能留下最深的脚印。我们只有到艰苦的地方,到值得拼搏的地方,才能真正锻炼自己。”
青春的光彩是担当
“当祖国需要时,我们打起背包就出发”
活动现场大屏幕上,延安宝塔的红色剪影在左,中国军人手持旗帜的身影在右,中间“青春与青春对话”7个大字格外耀眼。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80多年前,一批批有志青年为了救亡图存,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他们走出课堂,奔赴战场,一手拿枪,一手拿书,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贡献青春乃至生命。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这一年,一名18岁的辽宁青年工人,迈入中国人民大学校门。同年,朝鲜战争爆发,新生的中国空军急需大批飞行员。这位名叫于福海的年轻学子主动报名参军,后来成长为空军一名领航员,让青春在祖国的蓝天上划出一道道航迹。
聚光灯下,退役士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周晓辉,动情地讲述着老学长于福海的青春故事。
观众席中,一位老人站起身来,向在场的年轻人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他叫于军,是于福海的儿子,也是一名老兵。
周晓辉将于福海学籍档案的复印件,郑重地交到于军手上。这份档案清晰地记录了于福海的入学信息、专业情况和入伍离校时间。
穿越时空,青年学子携笔从戎的故事仍在继续。周晓辉感慨地说:“我想,我们青年人勇敢奔赴军营的起点就是:当祖国需要时,我们打起背包就出发,昂首挺胸,站排头、当先锋、做闯将。”
“实事求是”的校训,既是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真实写照,也是青年学子在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的生动缩影。
来到父亲的母校,于军也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58年前的立功喜报。
1965年5月14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空爆”试验,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并能进行空投的国家。当时负责投弹任务的空军领航员,就是于福海。
于福海成功执行这次空投任务后,荣立一等功。作为新中国首颗“空爆”原子弹的投弹亲历者,他后来多次参加重大试验任务,为空军培养了一大批领航人才。
“这份珍贵的礼物,是我们人大学子奔赴军营、报效国家的见证。”作为青年学子和“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周晓辉告诉记者,虽然时代不同,但青春的选择一脉相承。在遥远的边关、偏僻的海岛,在雪域高原、戈壁大漠,一名名青年学子身着戎装,奋力奔跑在迷彩铺就的青春赛道上,以实际行动向前辈致敬。
青春对话青春,穿越时空,激起圈圈涟漪荡漾。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张秦越谈道:“他们对人生的重大选择震撼了我,启发了我,让我看到了前进的目标,找到了人生攀登的着力点,激励着我向他们学习,将青春之我奉献给青春的国家。”
青春的选择是奋斗
“没有‘躺平’的青春,只有奔跑的岁月”
活动现场,150名青年学子带着年轻人的“困惑”来到这里。当代年轻人在最好的年纪忙碌着、奔跑着、彷徨着、焦虑着。其实,他们都在追寻一个答案: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
“在‘卷’和‘躺’之间,时常摇摆,如何协调好外部竞争和自我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面临求学、求职或者职业生涯的岔路口时,我们该如何找到自我?”
面对提问,朱悦萌、董珺等青年军人用自己奋斗的故事给出了回答:青春可以奔跑,可以狂放,可以激烈,可以绽放如夏花,可以奔腾似骏马,可以奋不顾身奔赴热血边关,可以一腔孤勇投身火热基层。
青年学生与海军中校朱悦萌(中)合影留念。张景岳 摄
来自海军航母部队的朱悦萌告诉大家,在航母上,有一群人叫“间隙异物排查员”。他们的工作就是清理甲板上一切可能影响飞行的杂物。平日,他们或是顶着灼灼烈日,或是冒着刺骨寒风,一天下来连跑带走可达4万多步。
“这幅画的名字叫‘辽宁舰上的微尘’,是由歼-15战机尾钩砸在甲板上激起的碎屑拼成的。”说着,朱悦萌拿出一幅特殊的画作,画面上是“飞鲨”战机从甲板上起飞的英姿。
航母上数千名舰员在人们看不见的岗位上,合力托举巨舰航行、“飞鲨”出击。令现场学生钟晓雨感触最深的是,许多年轻军人坚守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为祖国和人民默默付出着、奋斗着,如同一粒粒微尘,以合力凝结出一片星辰大海,闪烁灿烂,震撼人心。
“只有甘于琐碎、甘于平凡,才能铸就伟大。在‘躺’和‘卷’之间,我们选择奋斗。”朱悦萌说。
对于空军战斗机飞行员董珺来说,“没有‘躺平’的青春,只有奔跑的岁月”。去年,董珺和战友驾驶国产最新型战机,降落在珠海金湾机场参加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向公众近距离展示“空中威龙”的霸气英姿。
落地后,当董珺打开战机座舱盖的一刹那,现场观众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和欢呼声像潮水一般涌来。他说:“那种振奋和自豪是无与伦比的!”迎难而上、义无反顾,这是董珺和战友们共同的青春选择。
“用脚步丈量浩瀚宇宙,我们都是追梦人。”“英雄航天员”刘洋通过视频向年轻朋友们发出青春的召唤,“希望广大学子能积极报考军校,投身军营。让我们一起在火热的军营中淬炼青春,将个人的价值融入国家的荣耀,让青春的梦想焕发出最美丽的光芒。”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自信阳光,敢于追梦。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学员李盈一出场便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在2020年高考中,李盈考出693分的好成绩。她一心追梦,成为一名军校学员。
“最重要的是,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李盈的一席话,久久回荡在中学生李悠扬耳畔。李悠扬也领悟到,让自己不后悔的最好办法,就是把自己融入家国。
军校生活有苦也有甜,但更多的是成长的喜悦。航天工程大学“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班”学员王府圣,刚入学时默默无闻。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他笃志不倦,荣获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一等奖。他的成长故事,激励了众多青年学子。
交流活动临近尾声,全体参与者齐声诵读8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为陕北公学的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
人群中,青年学生徐海毓十分激动,他写下这样一段感言——
正当年少的我们,有无数选择、无限可能,有蓬勃朝气、一腔热血。我突然萌生出一种巨大的历史责任感——祖国的希望,肩负在我们的身上。我希望,多年后与下一辈青年对话时,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做出这个抉择的时候,我也能自豪地说,“只因国家需要”。
“青春不可沉睡,不可躺平,不可当懦夫,不可老态龙钟,不可坐享其成……”交流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场。
此刻,关于青春,他们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用热忱编织梦想,用汗水浸染青春,用忠诚诠释信仰,用行动守护祖国。
青春心语
海军中校朱悦萌:我为我有这样的同辈青年感到骄傲,更为祖国有这样的“后浪”而自豪。我会在自己的岗位上,与大家并肩奋斗,阔步前行。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周晓辉: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这是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青春。青春逢盛世,我辈勇担当。愿我们心境澄明,心力茁壮,愿我们青春壮盛,勇毅前行。
国防科技大学学员李盈:看到大家因为我的分享而有所启发和感悟,我非常开心。青春与青春之间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希望我们都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活出青春最靓丽的模样。
中国人民大学2020级本科生刘佳玮:我曾无数次想过,我的青春应该有怎样的色彩。当我跟随这些军队青年的身影,望见跨越深山丛林、步履铿锵的那一抹“迷彩绿”,望见远赴重洋、驶向深蓝的那一朵“浪花白”,望见搏击长空、壮志凌云的那一抹“天空蓝”,我找到了心中的答案:奋斗就是青春的底色。
空军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飞行学员胡善鑫:时代各不相同,青春一脉相承。虽然岗位不同,但我们都有着同样的初心使命。从这些优秀青年代表身上,我感受到了青春的朝气和复兴的责任。我们当不负重托,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跑好新征程。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生陈天一:在这场青春与青春的对话中,我看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积极进取精神,以及“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无私奉献品格。新时代,我们应该以这样的榜样为“顶流”,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何晓峪、王理想整理)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