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丽江5月16日电(记者栾铖、特约记者姜博西)16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云南丽江等地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3”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演习,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及民兵应急救援力量参演。
“应急使命·2023”演习在雪山脚下举行。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演习模拟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白沙镇发生7.6级地震。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房屋倒塌,震区道路、电力、供水、通信中断,发生山体滑坡、堰塞湖油气管线断裂泄漏、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相邻省份部分地区房屋设施一定程度损坏。
“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军委联指中心、南部战区联指中心依案启动应急响应。南部战区位“震中”开设军队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任务部队及民兵救灾行动。南部战区陆军、南部战区空军、桂林联勤保障中心、云南省军区、武警云南总队、武警第二机动总队等救援力量,采取空中投送、摩托化机动等方式迅速抵达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搭乘运-20飞机依令跨区支援灾区。云南省双拥系统启动拥军支前应急响应,跟进开展服务保障。
军地救援力量集结。万端武 摄
军地多支紧急救援力量突入“震中”。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载有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运-20飞机抵达丽江机场。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开辟空中救援通道、协同救援“孤岛”、抢通损毁公路桥梁、现场救治和紧急转运伤员、及时处置堰塞湖险情……各路应急救援力量争分夺秒、密切配合,紧张有序投入到各项救援行动中。
第75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直升机参与抗震救灾。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第75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直升机空投应急物资到“灾区”。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军地联合架设机械化桥梁连通“震区”道路。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救援车辆通过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架设的桥梁进入“灾区”。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军队抗震救灾指挥部统筹运用信息通信、测绘导航、气象水文等专业力量,持续对灾区损毁和救援情况实施态势感知,为指挥决策和救灾行动提供保障支撑。第75集团军某旅直升机编队突入灾区刚落地,救援人员驾驶山地摩托车从机舱内疾驰而出。中国国际救援队、西南方向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等多支救援力量进入灾区后,迅速展开现场评估、人员搜救、现场救治等救援行动。
军地联合抢运“伤员”。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空地联合扑灭山火。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局地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西电东送输变电站线路损毁引发森林火灾”……针对演习模拟的次生灾害,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迅速对滑坡体实施动态监测,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开挖泄槽;云南省军区、武警云南总队所属救援力量紧急驰援,协同地方消防有效扑灭火灾。
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驾驶冲锋舟营救被困群众。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驾驶冲锋舟营救被困群众。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开挖堰塞湖泄槽。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演习中,南部战区统一指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及民兵各类应急专业队伍900余人,动用各型装备器材1600余件(套),参加空地应急投送、空地联合搜救、次生灾害处置等8个环节20余个课目演练。通过全要素、全流程的实战实练,全面检验提升了高山峡谷地区抗大震救大灾的综合应急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灾情险情,能够快速响应、科学应对、高效救援,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更多演习现场↓
中国国际救援队搭乘运-20飞机抵达丽江。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西南方向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突入“灾区”。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西南方向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搜救“被困群众”。赵文环 摄
西南方向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操控“机械狗”展开搜救行动。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西南方向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转运“受伤群众”。赵文环 摄
官兵紧急奔赴指挥所。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武警丽江支队官兵和丽江军分区民兵奔赴火场参与灭火。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消防人员扑灭火灾。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丽江军分区民兵转运空投到“灾区”的应急物资。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丽江军分区组织民兵扑灭山火。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武警云南总队官兵携搜救犬搜索“被困群众”。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操控柔性机械臂救治“受伤群众”。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使用顶撑器材支撑坍塌的楼板。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使用建模无人机进行废墟建模工作。万端武 摄
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使用移动DR对“受伤群众”进行快速X线片摄影。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