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可持续性和美好生活

  5月18日,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和美好生活”。全国各地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开展数千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平台。

什么是“国际博物馆日”

“南博奇妙夜”现场。江苏省文旅厅供图

“南博奇妙夜”现场。江苏省文旅厅供图(来源:中新网)

图为馆藏文物吐蕃石狮子。日喀则博物馆供图

图为馆藏文物吐蕃石狮子。日喀则博物馆供图(来源:中新网)

  国际博物馆日为5月18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于1977年发起并创立。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福建

487418_700x700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举办地福建博物院。记者 姜克红 摄(来源:新华社)

  5月18日上午,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活动开幕式在福建博物院举行。“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主题展览同日开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和美好生活”。

“福寄冶山”博物馆之夜主题晚会在福州冶山春秋园举行

  5月17日晚,“福寄冶山”博物馆之夜主题晚会在福州冶山春秋园举行。(来源:中新网)

  除开幕式外,本次活动配套举办“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主题论坛、博物馆青年论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展人论坛、博物馆之夜等系列活动。主会场所在的福州地区还举办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陈列展览、教育项目、互动体验项目等。

  相关链接: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福州举行  

      走进开放式的“古城博物馆”——福州  

      国际博物馆协会聚焦可持续发展与美好生活 

      遇见福建:福州古厝里的实景演出引游人  

      遇见福建:国际博物馆日走进福州“古厝博物馆” 

      福州:“福寄冶山”博物馆之夜举行  

      福州闽江两岸灯光秀迎“5·18国际博物馆日” 

      遇见福建:国际博物馆日探访福州烟台山百年风潮 

2022年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

0da5ec787a004292b3b86c7b4d47c974

  5月18日,位于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博物馆“亮相”。图为贾湖骨笛。王宇 摄(来源:中新网)

  5月18日上午,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福建博物院举行。在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正式发布中国博物馆发展数据。

  2022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全年举办线下展览3.4万场、教育活动近23万场,接待观众5.78亿人次,推出线上展览近万场、教育活动4万余场,网络浏览量近10亿人次,新媒体浏览量超过百亿人次。通过持续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我国90%以上的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

新展出的云兽纹漆盘

  新展出的云兽纹漆盘,它具有典型的汉代漆器风格。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 供图(来源:中新网)

  开幕式现场,中国国家文物局还启动了“中小博物馆数字助力繁星计划”,该计划主要聚焦中小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议题,首批将选择100家中小博物馆,公益性地以技术资源助力其拓展数字化传播方式,助力博物馆打造视频号和文创IP开发,开展专项数字化能力培训课程,推动中小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

      国家文物局:2022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 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  

      国家文物局:2022年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超9成免费开放  

各地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001

各地活动拼图

  全国各地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开展数千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平台。

  相关链接:

      中国早期五大文明首次汇聚山西  

      新疆昌吉州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  

      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长沙开幕 展现秦汉岭南地区历史文化 

      “不负古人告后人——张大千民国时期绘画特展”在江西南昌开展  

      “清音悠远——古琴文化展”亮相沈阳  

      青海省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系列活动  

      西藏日喀则博物馆开馆 馆藏3200余件文物  

      国际博物馆日 广西合浦汉代海丝文化旅游热  

      沉浸式戏剧导览连接古今 京城宣南文化博物馆焕新亮相  

      太原市博物馆推出多样社教活动 展出34件(套)历代铜佛造像 

      国际博物馆日 海南省博物馆展出多件“镇馆之宝”  

      镇馆之宝亮相 天津博物馆“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开展  

      千年皇家园林“燃”起国风潮 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

      “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展览福州开展  

      178件(套)长沙窑瓷器“登陆”海南 再现唐代“海丝”中外交流往事  

      探访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打造海上丝路文化交流平台 

      贾湖遗址博物馆“亮相” 骨笛等逾400件文物集中展出  

      逛新展、上新书、鉴宝物 国际博物馆日南海博物馆“上新”迎客 

      国际博物馆日:江苏沉浸式“博物知旅”赋能美好生活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上新” 展出6件新修复文物 

打造“数字博物馆”成为一大趋势

故宫“数字文物库”

故宫“数字文物库”海报。故宫博物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曾经,线上展览是特殊时期的一个备用方案,但线上的快捷、详尽、不受时间限制等优点一一凸显,打造“数字博物馆”成为一大趋势。据统计,2022年中国博物馆推出线上展览近万场。

游客在“向日葵花海”房间拍照留念。王在御 摄

游客在“向日葵花海”房间拍照留念。王在御 摄(来源:中新网)

  故宫博物院5月18日全新发布了2万件院藏文物高清数字影像,“数字文物库”文物总数超过10万件,同时还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增强了文物检索能力;

  山西博物院打造的“大河上下·晋魂”黄河文化山西系列主题云展览5月18日正式上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策划的“千年文脉 海上丝路”当日在云端开启。

  相关链接:

      故宫“数字文物库”再上新2万件数字文物影像 总数超10万件 

      国际博物馆日:福建宁德以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  

      国际博物馆日:广东发布数字藏品 致敬水下考古人  

      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 探秘数字艺术世界  

      集宁路古城遗址精品文物线上“亮相” 

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初见成效

在位于北京的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观众在一间以永定河生态为主题、展示动态画作、实景照片和人工智能生成画作的展厅里参观(5月14日摄)。

  在位于北京的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观众在一间以永定河生态为主题、展示动态画作、实景照片和人工智能生成画作的展厅里参观。记者 陈钟昊 摄(来源:新华网)

  近年来,数字化重塑着博物馆的形态。在北京,除了传统的、规模相对较大的备案博物馆,一些具有部分博物馆收藏、展示和教育功能的场馆正通过声音、光影、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将传统的实体展品虚拟化。

  5月18日,北京市文物局面向公众开发的唯一全域博物馆数字化服务入口“北京博物馆云”官方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小程序提供“博物馆预约”“展览推荐”“藏品精选”“社教活动报名”等数字化服务功能,用户可以随时开启“博物馆”之旅,打卡北京全域博物馆。

  18日,北京博物馆学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博物馆蓝皮书: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报告(2021~2022)》指出,2021年至2022年,北京地区在北京市文物局新备案登记的博物馆共18座,是博物馆实行行业管理备案制度以来建设数量增长最快的阶段。

  相关链接:

      北京:博物馆的数字化生长  

      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初见成效 现有博物馆超200家  

      线上打卡京城全域博物馆 “北京博物馆云”小程序上线  

      “数字分身”畅游博物馆 北京文博沉浸式互动平台上线  

博物馆融入民众美好生活

图为市民参观帆海融光——天津博物馆藏中国外销纹章瓷器特展。熊佳欣 摄

市民参观帆海融光——天津博物馆藏中国外销纹章瓷器特展。熊佳欣 摄(来源:中新网)

  近年来,我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文化选择,为美好生活提供着丰厚文化给养。

  当前,我国博物馆的功能正在从传统的展览教育和文物保护向休闲娱乐、教育和文化旅游转变,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利用现代科技,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创新展览形式和服务手段。

  相约“打卡”博物馆、拍摄制作文物表情包、“种草”冷门博物馆、购买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文创、在社交平台聆听文物故事……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攀升,“看展式社交”逐渐成为当下人们的新生活方式。

  相关链接:

      博物馆融入中国民众美好生活 展大千世界魅力  

      博物馆如何“讲述”中外文明互鉴故事?  

      让展览“动起来”“美起来”“活起来”  

      文学博物馆如何走进百姓生活  

      有了线下,年轻人为啥还逛线上博物馆   

      无论远方还是附近,博物馆都是美好生活  

      各地博物馆创新形式,融入大众——走出有限空间 创造无限可能  

      人民时评:在博物馆邂逅优质文化资源 

  (资料综合中新网、新华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