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一箭26星”发射任务是中国当前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的第二次航天飞行,标志着“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技术状态成熟和可靠性不断提升,将加速中国商业运载火箭航班化发射步伐。
执行本次卫星发射任务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是在广州南沙生产的首批火箭之一,采用先进的脉动式生产模式,已形成完备的生产制造服务体系,标志着“力箭一号”火箭正式迈入批量化生产、规模化运营、系列化发展的新阶段,可为中外卫星用户提供高品质、低成本、快响应的定制化发射服务,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商业运载火箭航班化发射新篇章。
本次“一箭26星”任务中,“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涂装了中国国家航天局官方IP“航小梦”、航天科工集团官方科普IP之一“万小户”、中科宇航公司官方IP“科科keke”,这一令人瞩目的品牌联名合作,旨在鼓励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坚定科技报国志向,以科技创新筑牢强国之基。
据了解,“力箭一号”运载火箭起飞重量135吨,起飞推力200吨,总长30米,芯级直径2.65米,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500公斤。2022年7月,“力箭一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突破6项重大关键技术和13项中国国内首次使用的技术,丰富了中国固体运载火箭发射能力谱系,为中国运载火箭领域的技术变革作出重要贡献。
据了解,此次发射任务中,卫星采用的分离方式比较多,其中既有火工品分离,也有创新性较高的记忆合金的分离。为了确保星箭分离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研制团队做了大量准备性工作,对卫星的支架进行了优化,采用复合材料并进行力学试验和动力学仿真,以确保卫星支架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在飞行过程中给卫星提供足够的支撑。此次任务中采用火工品分离的卫星数量也较多,研制团队采用了多路数的非电传爆系统,并开展了大量的地面试验,从而确保分离可靠性。
针对一箭多星分离安全性,考虑各卫星质量偏差、分离机构偏差等多种因素,研制团队开展了大量计算和仿真分析,从而确保这么多卫星在分离之后不会发生碰撞。这次发射任务也是进一步验证这些关键性的技术,为未来一箭多星组网发射任务奠定了技术基础。
除了要“分得出去”,“送得精准”也是考量火箭性能的重要指标,固体火箭因为发动机无法多次开关机,入轨精度一直难以控制。但这一“天生”劣势却被力箭一号独特的设计所克服。在此前的力箭一号首飞任务中遥一火箭创下了大吨位固体运载火箭高精度入轨的佳绩,最终测定的卫星入轨半长轴与目标轨道仅相差500米。在此次遥二任务中,力箭一号火箭实现固体火箭高精度入轨的主动性策略再次得以发挥。
据介绍,力箭一号作为一款四级固体运载火箭,在火箭的末级采用了一套末修姿态控制动力系统,这套系统除了可以维持火箭姿态的稳定,还能进行卫星精确入轨的修正。同时采用了惯性器件加GPS导航这种组合导航方式,保证每时每刻都能精确获取火箭的飞行状态。
这批卫星包括试验二十四号A星、试验二十四号B星等主要用于提供商业遥感信息等服务,将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国防战略以及预测和研判天气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同时,一箭26星的成功发射也展示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与能力。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发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问题,需要对整个系统的设计、研制、测试、运营都进行完整的规划和实施。力箭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卫星发射的系统工程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二次飞行,而一箭多星的发射模式也在我的国家实现了突破。这不仅是我国航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我国科技实力的进一步体现。中国一直致力于发展自己的航天科技,这不仅是因为航天技术对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还因为这是一种彰显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在未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将不断加强自身的科学技术实力,加强自主创新,实现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力箭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们的国家在航天发射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将会更加出色,更加引人瞩目。
同时,在这个背后,还有着无数的科学家、技术工作者的日夜奋斗和辛勤努力。他们不断探索先进的技术理论,攻克技术难关,为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撑。力箭一号的成功发射将会对我国航天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以后的航天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力箭一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迈向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我国的航天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出色的成就,向世界展示我国科技实力的新高度。
来源:中新网、中国军号、央视新闻客户端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