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中国非遗如何可持续发展?走进现代生活方显真正活力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信息      2023-06-11 18:49:23

  中国非遗如何可持续发展?走进现代生活方显真正活力

青年非遗传承人丁兰英(右一)与参观者在展览现场交流 张云 摄

  中新网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 应妮)6月10日,正值中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非遗需要活态传承,以人为本。当前一些非遗项目正面临传统技艺消亡、乏人问津的尴尬境地,缺少传承人尤其是年青传承人是最大困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日前推出“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并公布首批名单,首期入选的20位优秀青年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在40岁,且不乏硕士、博士的身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培训传承人超过10万人次;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推动非遗项目焕发新的光彩。

模特现场展示燕京八绝传统技艺与梦金园品牌合作打造的一款黄金吊坠 田雨昊 摄

模特现场展示燕京八绝传统技艺与梦金园品牌合作打造的一款黄金吊坠 田雨昊 摄

  让古老传统的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这是开展非遗保护的终极目的。活态传承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生活方式,景德镇珐华彩制作技艺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陈康,在继承传统珐华彩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求变,研发配制全新颜料,其珐华彩作品“婺源印象”被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收藏;1990年出生的羌族刺绣项目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居悦,除跨界合作一系列羌绣法式高定礼服外,还与高校实验室合作“岷江百合”羌绣数字化动态呈现,身体力行以数字化赋能非遗的活态传承。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馆长柏群日前和梦金园黄金珠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他看来,传统非遗技艺探索跨界融合,民族品牌探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是双赢格局,“既能进一步提升品牌内涵力、文化力,也有助于非遗技艺融入新时代更多消费群体。”

  事实上,这种探索并非易事。燕京八绝的八大技艺各有所长,比如金漆镶嵌应用在屏风、宝座、牌匾以及各种家具之上,花丝镶嵌多用在皇帝的金冠、帝后嫔妃的首饰上,景泰蓝以前则多为宫廷陈设,“如何在跨界中既体现工艺的神韵,又能展现首饰的唯美,还要承载时尚的理念,还得平衡20岁设计师和70、80岁大师之间观念的不同”。他介绍,目前合作推出的一款吊坠,就结合了金漆镶嵌的螺钿工艺,还有珐琅工艺、花丝工艺和点钻镶嵌工艺。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剧照 剧组供图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剧照 剧组供图

  “非遗+旅游”也成为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

  贵州丹寨万达小镇集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体验,包括石桥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苗族蜡染、芒筒芦笙祭祀乐等,以及造纸小院、蜡染小院、鸟笼主题民宿小院等非遗小院,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旅游度假,形成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

  位于河南洛阳的洛邑古城景区进驻了2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现了“用园区涵养非遗,以非遗浸润园区”。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不仅让非遗焕发新的生命力,也赋予旅游业更多活力。

  从动画电影《雄师少年》中令人血脉偾张的醒狮技艺,到舞剧《咏春》在舞台再现中华武术魅力;从同仁堂推出养生咖啡到汉服产业的兴起,非遗终究要与现代生活接轨,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方显真正活力。(完)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