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6月9日至18日举办。今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30周年,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中国电影推至国际前沿,融通中外,文化互鉴。因疫情延期1年后,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全板块完整回归线下,开启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双向奔赴”。在6月17日的颁奖典礼上,各大奖项也都有了归属。在十天时间里,中外影人与电影佳作汇聚,在一个更广阔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上共襄光影盛会。
图为演员胡歌和大鹏同获最佳男演员奖。图/视觉中国(来源:中新网)
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典礼6月17日晚在上海大剧院举行。日本影片《658公里、阳子的旅途》包揽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女演员3项大奖。西班牙影片《遗迹的声音》斩获评委会大奖和最佳摄影。最佳男演员诞下“双黄蛋”,中国演员胡歌和大鹏同时获封“影帝”。
此外,刘伽茵凭借《不虚此行》获颁最佳导演;《寻她》(中国)获颁艺术贡献奖;《土狼的四个灵魂》(匈牙利)、《焦虑贝鲁特》(约旦/黎巴嫩/卡塔尔/西班牙)分别夺得最佳动画片、最佳纪录片;《故园》(俄罗斯)、《追寻那只鸟》(冰岛/加拿大)分获最佳真人短片、最佳动画短片。
相关链接:
第25届上影节金爵奖揭晓 《658公里、阳子的旅途》包揽3项大奖
乌兹别克斯坦影片《星期日》问鼎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
《巨齿鲨2:深渊》在上海举办新闻发布会,导演本·维特利携主演杰森·斯坦森、吴京等亮相。康玉湛 摄(来源:中新网)
国际电影展映板块放映逾400部影片,以不同的形态、类型、风格、题材,呈现全球化语境下电影艺术的丰富表达。
如“中国当代艺术电影展”精选近10年华语艺术片的代表作,展示中国电影在艺术探索上的创新发展;“华纳百年”“东映动画”“侏罗纪电影系列30周年”等特别策划选题,在细分圈层激起影迷共情;“地球村”单元首次聚焦西班牙影片,并将放映德国、意大利、日本、印度等国的电影新作。
相关链接:
“一带一路”电影周闭幕式现场。(图片来自上海国际电影节)
6月13日晚,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闭幕仪式在浦东美术馆举行,揭晓今年“媒体关注电影人”“媒体关注影片”以及“最受观众喜爱影片”等多项荣誉的归属。以色列导演、编剧米哈尔·维尼克执导的以色列电影《瓦莱里娅要结婚了》,根据观众投票夺得最受观众喜爱影片的荣誉。其本人则获颁媒体关注电影人。另一名媒体关注电影人获得者为匈牙利影片《六周》女主角卡特琳·罗曼。另外,现场颁出的两部媒体关注影片分别为克罗地亚影片《安全领域》,以及中国导演邬浪的处女作《雪云》,该片也是本届“一带一路”电影周的开幕影片。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一带一路”电影周举办五周年。今年,“一带一路”电影周展映活动展现各国缤纷的文化、多元的文明,20部优秀新影片与观众见面,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土人情,在电影文化的交流互鉴中体会世间百态,让每一位观众感受文化的碰撞、艺术的回味与心灵的共鸣。
相关链接:
科幻电影周圆桌论坛现场。上海国际电影节供图(来源:中新网)
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郭帆、王红卫、陆川、张吃鱼等人齐聚“科幻电影周”,组成了中国科幻电影年度最强阵容,当这些人聚在一起,会有哪些火花?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又带给科幻电影哪些可能?当现实比科幻还科幻的时候,科幻电影路在何方?
“工业化的3.0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它在很多方面都在革新我们对未来影视的创作、制作的深入理解”。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郭帆也感到了“焦虑”,“颠覆式的技术已经出现,通过一段文字描绘出整个场景,甚至在手机上难以分辨它是不存在演员、不存在拍摄的视频”。郭帆期待,未来能有各种类型和探讨方向的科幻片出现,让科幻电影真正“立起来”,与今天的观众达成“观影契约”。
相关链接:
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典礼。(来源:央视网)
从电影工业的多样化人才需求入手,从成长的不同阶段介入,上海电影节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一拨拨新人在这里打开了电影世界的第一扇门。目前,上影节的人才培养计划已经孵化出多部优秀作品。其中72部参与各大电影节展,44部入围A类电影节,63部影片实现了海内外院线上映。一大批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正逐渐走向成熟。
青年影人是行业的创新引擎,也是中国电影的未来和希望。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精彩纷呈,离不开中国电影市场强势复苏、重焕活力的支撑。本届电影节,包括入围金爵奖五个单元的17部中国影片在内,共展映了75部中国影片。电影节开闭幕影片分别是《我爱你!》和《热烈》。这也表明,中国电影人用光影寄托的美好情感。上海国际电影节和我们的电影事业一样,不断焕新,不断生长。
相关链接:
(资料综合中新网、央视网、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