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是新冠疫情基本放开后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两岸民间交流活动,继续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聚焦推动两岸基层民间交流,已成为海峡两岸参与机构最多、活动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民间交流平台。这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也必将强有力推动两岸关系向前深化发展。
及时性
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在厦门成功举行 图片来源:中新网
南京大学台研所教授杨泽军在本网发表专稿指出,15届海峡论坛继续举办可以说非常及时、十分必要,有助于力排美国及外部势力的干扰,抵制民进党当局极力阻挠,继续强力推动着两岸关系的发展。
杨泽军表示,当下两岸关系高危紧绷,国际社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俄乌冲突愈演愈烈严重冲击、改变着现有的国际格局,对解决台湾问题产生着重大、深刻影响。美及西方国家在台海问题上,如出一辙,如法炮制,有意复制俄乌冲突模式加以应对。其打着和平的旗号,以所谓反对改变现状为幌子,一方面不断地突破一个中国政策底线,加大对台军售力度,全面提升与台关系,明里暗里力挺“台独”,无疑是在逼大陆对台动武;另一方面,伙同盟国等一众小兄弟,大力道介入,给大陆上眼药,警告大陆不得对台对武,什么破坏地区和平、破坏世界和平的大帽子都用上了,威胁要用比对付俄罗斯更为严厉的制裁方式对付大陆。一句话,就是要以台湾问题牵制、干扰、阻碍大陆的发展。不过,大陆不信这个邪,台湾同胞也不上这个当!
规模性
十五年来海峡论坛广邀两岸同胞共叙亲情乡谊、共话民生福祉、共扬中华文化累计举办各类活动700余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海峡论坛是深受两岸民众认可的“百姓论坛”,始终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的定位和特色。
据统计,自2009年首届海峡论坛举办以来,过去十四届海峡论坛共举办超过660场活动,累计吸引了两岸同胞约33万人次线下共同参与,其中台湾同胞近13万人次。由于突发新冠疫情,2020年第十二届海峡论坛开始,改开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不过即使近年受到疫情影响和岛内民进党当局人为阻挠,两岸同胞仍积极参会,三年来,岛内台胞云端连线参与超千万人次,全网信息传播阅读量超20亿。
由此可见,海峡论坛已经成为两岸规模最大的民间交流平台,今年更是呈现了疫情后交流新局面。
广泛代表性
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柳金财在本网专栏发表评论指出,参与海峡论坛的与会者具有广泛代表性。自2009年起一般每年6月中旬在福建省内各市举办,主会场设于厦门,全国政协主席通常出席论坛并致辞;而台湾则由国民党、新党人士率团出席,及若干地方政府官员。今年的海峡论坛邀请了台湾政党代表、主办单位代表,行业代表、社团负责人,以及工青妇、科教文卫、农渔水利、民间信仰等各界嘉宾共5000余人,其涵盖面具有多领域、多层面及多元化。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率团出席海峡论坛 图片来源:《海峡两岸》视频截图
6月14日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中常会宣布由副主席夏立言率团出席海峡论坛,提到“追求和平是国民党最重要的目标”,“国民党是最爱台湾的政党,现阶段两岸最重要的是通过交流对话,达到和平”。
务实性
纵观15届论坛,“务实性”可说是其最大、最亮的一个特点,即:务实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这从论坛的一些具体情况不难看出。本次论坛由两岸84家机构共同主办,活动包罗万象,设置基层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板块,安排51场系列交流活动。
在基层交流中涉及职工、妇女、婚姻家庭、公益慈善、基层治理、民生气象等论坛活动。基层不仅反映民意基础,更是影响民心向背、祖国统一进程的重要因素,本届海峡论坛将为促进两岸基层交流打下扎实牢固的民意根基和长久广泛的社会认同。
海峡青年论坛
论坛还举办了海峡科技专家论坛、海峡金融论坛·台企发展峰会等活动,推动两岸相关单位和企业签订乡村振兴、台青创业、科技、教育、文化、金融行业合作等多项协议,将大大促进两岸的经济及各方面关系。尤其是论坛还面向台湾青年提供1200多个就业岗位、1000多个实习实训岗位,直接赋予台青在大陆工作平台,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台港澳青年实习实训签约仪式 图片来源:中新网
激励性
在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活动期间,两岸各界人士可以说是面对面、完全的零距离接触,必将极大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双方的一体融合。
6月17日,台湾歌手陈立农(右)和大陆歌手单依纯携手演唱论坛主题歌《我们相信》。图片来源:新华网
此外,论坛主办方制作了海峡论坛十五年专题宣传片、举办了十五年主题展,还面向全网公开征集海峡论坛主题歌曲等,激励两岸同胞在新形势下团结奋进,为深化两岸交流融合,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打开新局面。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两岸关系蓬勃发展,这是任何力量无法阻挡的!15届海峡论坛的顺利召开,台湾各界嘉宾5000余人的参与,双方大量的合作协议的签订,就是最好的例证,也是最好的注解!在15届海峡论坛的强大东风劲吹下,两岸关系的又一个春天必将来临!
(资料来源:华夏经纬网、新华社、香港《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