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伏羲,四海如一——海峡两岸第十年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

同根伏羲,四海如一——海峡两岸第十年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
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分别在羲皇故里天水市和中国台湾新北市举行,这是海峡两岸连续10年同时共祭伏羲。作为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举世公认,伏羲文化已成为海内外华人普遍认同的民族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在慎终追远,缅怀先祖之际,中华民族的凝...

▲伏羲画像

▲伏羲画像   图片来源:网络

  伏羲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相传伏羲诞生于天水,创制了历法、八卦,倡导男聘女嫁。作为“羲皇故里”,在天水祭祀伏羲,相沿成习,自古不辍,当地伏羲祭祀文化已有2000多年历史。1988年,天水恢复了公祭伏羲典礼,2014年首次实现两岸共祭。

两岸同步共祭伏羲典礼  

     6月22日,“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肃省天水市举办。 图来来源:中新网

6月22日,“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肃省天水市举办。   图片来源:中新网

      6月22日,“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肃省天水市举办。   图片来源:中新网

  6月22日上午,伴随着肃穆的钟鼓声,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羲皇故里”的甘肃省天水市伏羲庙举行。今年公祭伏羲大典以“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宗旨,以“传承始祖伏羲文化根脉、汇聚中华民族复兴力量”为主题,追思中华人文始祖创世功绩,感悟伟大祖先创造精神。当日同一时刻,海峡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典礼在台湾新北市举行,这是两岸连续第十年跨海连线、异地同时举行祭祀伏羲活动。  

    6月22日,演员在公祭伏羲大典上表演乐舞告祭仪式。  图片来源:新华社

  祭祀现场,鼓声威武,钟磬悠扬。击响34通鼓声,象征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中华儿女,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崇敬之情,9响钟鸣代表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最高礼数。

  甘肃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公祭伏羲由来已久,相沿成习。1988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恢复历史上的公祭伏羲典礼。2005年起,公祭伏羲大典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确定每年6月22日举行。2014年,两岸共祭伏羲,以“同根同祖、中华共祭”为主题。

两岸共祭伏羲意义深远

图片来源:海峡导报.webp

图片来源:海峡导报

  携手共祭,体现了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对人文初祖伏羲的共同礼赞,彰显了伏羲在两岸同胞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与此同时,两岸共祭展现了“两岸一家亲”,饱含两岸民众期盼祖国统一、同胞相聚的深情寄托。

  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与时俱进,其中许多文化内涵至今仍为两岸民众所崇尚。具体包括龙文化、八卦辩证思维等,是中华民族、海内外同胞的向心力和民族团结的黏合剂。

  两岸共祭伏羲,是一项重大且富有创造性的人文举措,是两岸同胞同根同脉、同文同种的文化基因,血脉相连、水乳交融的文化记忆。共祭伏羲,也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汇聚民族力量,增强中华儿女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的盛典。

中华儿女同心寻根 传承伏羲文化根脉

  今年是天水市举办公祭伏羲大典的第三十四年。自1988年天水市恢复公祭伏羲活动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公祭伏羲大典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祭拜祖先的重大祭祀盛典。

  “海峡两岸同时祭祖、共同供祖、共同溯源,是让台湾的华夏儿女都知道,我们先祖的文化,是从中华始祖传出去的。”林政则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公祭伏羲大典是一个非常好的祭祀活动,两岸共同祭祖,十年没有中断。

  “同根同脉、同祖同源,海峡两岸儿女共同敬祭,既表达了对人文始祖伏羲的尊崇和敬仰,也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第一次来到天水寻根祭祖的台湾嘉宾林志云说,此次天水之行,他祭拜了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真正感受到同根伏羲,四海如一。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今天来此溯源中华文化源头,非常有意义。”来自台湾辅仁大学的学生李以琳,22日来到甘肃省天水市公祭伏羲大典现场。她说,“很多台湾年轻人,都很愿意来参祭。”

  “今年的主题是传承,非常贴合我们对上古人物伏羲的向往敬仰之情。我们通过历史上最悠久的人物伏羲,找寻祖先的根脉,进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底蕴。”来自香港大学的青年学子叶丰嘉首次来到现场参祭。

  来自香港的青年学子蔡嘉琳称,公祭伏羲大典是甘肃省最有名的文化品牌之一。从书本了解过伏羲与女娲的故事,而今通过公祭伏羲大典,亲自体验如此盛大、庄重的活动,倍感激动,“以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现在我更想从源头出发,更深层次去探索”。

相关链接

主要成就

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

二、教民作网用于渔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

三、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

四、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

五、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

六、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

七、根据《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记载可知伏羲时期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芜,于是伏羲娶妻,生子嗣,命名万物。

神话传说

▲ 开天神话

根据古籍记载,伏羲以一拟太极,然后一画开天,世间万物的创造,世界生命的诞生全靠这一画。

有谓之天根者,以其混沌世界,黑暗无光,忽焉一画开天,而阴阳动静迭为升降,天地定位,日月运行,万物之生生不息。伏羲一画开天,岂非以一拟太极哉?则凡卦爻,莫非自此一来,固莫非太极之象。

《易经》云:保世滋大,概群藉而罗万有者,悉在此一画开天,人文肇始之。

▲ 创世神话

伏羲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创世神,记录于楚帛书中。

长沙楚帛书出土于1942年,出土地点是长沙东郊子弹库的王家祖山一座楚墓,是目前中国出土的最早最完整的先秦创世神话记载,在现有的中国先秦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中,还没有比它更完整、更明确的创世神话,其珍贵是不言而喻的。

楚帛书甲篇释文说: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了四子。这四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辟大地,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由禹与契来管理大地,制定历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畅通,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当时未有日月,由四神轮流代表四时。四神的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大柟,老四叫墨干。

一千数百年以后,帝□生出日月。从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四神还造了天盖,使它旋转,并用五色木的精华加固天盖。炎帝派祝融以四神奠定三天四极。人们都敬事九天,求得太平,不敢蔑视天神。帝□于是制定日月的运转规则。

后来共工氏制定十干、闰月,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一日夜分为霄、朝、昼、夕。

结束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我们传承伏羲文化根脉,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资料来源:中新网、新华网、兰州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