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两岸媒体人探访蒿子面:腾格里沙漠给中卫的馈赠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两岸交流      2023-07-11 09:43:45

  台海网7月10日讯(海峡导报特派记者 林芃 文/图)一份臊子、两勺酸汤、几两手工面,成就一碗中宁蒿子面。蒿子面,看似普通,却承载着不少中卫人的记忆和乡愁。

  10日,海峡两岸暨香港新闻交流活动采访团驱车180公里,从银川市来到中卫市中宁县,探访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宁蒿子面”,了解这种特色面食背后的故事。

  “长脖子雁,扯红线,一扯扯到中宁县。中宁丫头擀的好长面,擀得薄,切得细,提起来,一根线,下到锅里骨碌碌转,捞到碗里赛丝线……”中卫市文化馆副馆长王晓芹告诉导报记者,这句流传于中宁的歌谣中所说的长面就是蒿子面。

  中宁鸿福楼餐厅工作人员告诉导报记者,中宁蒿子面作为一种民间小吃,在当地流传了360多年。“明朝朱元璋的十六子朱旃在宁夏做官时,他的亲邻有一部分也随之迁移到宁夏,后定居到中宁恩和镇一带,迁移来的亲邻主要是朱姓和万姓,其中有几位是宫廷中退役的御厨,他们将蒿籽面的制作技术传给当地人 ,从此蒿籽面在中宁一直流传至今。”

  蒿子面之所以成为这座城市的味觉记忆,还得从当地特产沙蒿说起。王晓芹说,中卫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出产野生的沙蒿子。沙蒿子是菊科植物黑沙蒿的种子,又称“蒿籽”,大约在宋代和西夏时代就进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记者在黄羊古落宁夏乡村艺文旅游综合体的蒿子面体验馆看到,师傅一捧蒿子粉,通过和、揉、饧、擀、晾、叠、切、放八道工序,变成了一根根细如丝线,青翠澄澈的面条。“用羊肉、中宁枸杞、豆角、豆腐、西红柿、香菇等料炒制成臊子,浇在蒿子面上,汤汤水水大汗淋漓地吃一碗,非常舒服!”师傅说。

  “蒿子面虽然看上去和我们香港的竹升面很像,但闻起来味道完全不一样——有种独特的植物香气,很期待看完后吃上一碗!”深圳大学港生周灏旻说,宁夏之行,无论是看的、吃的,都让他大开眼界。

  来源: 台海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