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台商子女学校。图片来源于网络
华夏经纬网7月11日讯:据台湾旺报报道,台商子女学校是许多在陆台籍家庭及学生就学的选择,因应异地办学的特殊性,上海台商子女学校校长陈俊男建议,台湾相关部门应让台商学校因地制宜,在部分校内行政上适度给予弹性,同时提供台商学校学生返台升学的政策优惠。
针对陈俊男的呼吁,台当局教育部门表示,将再与3所大陆台商学校联系与沟通,了解其诉求内容及需要后,再进行处理。
谈及现行升学管道的问题,陈俊男日前受访时表示,因大陆台商学校学生的生活环境与一般台湾学生不同,导致学习与应试时都面临难题。他举例,上海台商学校学生可能连台湾俗称的“捷运”、“土石流”、棒球比赛的“一垒手”都一无所知,以致考学测时处于“文化不利”的状况,容易居于劣势。
相对而言,陆方给予台生更多升学优惠,也增加台商学校学生就读大陆大学的意愿。陈俊男建议,台湾应给予这群台湾之子更多诱因,包括加分、给予特定名额等措施,吸引他们回台继续升学。
身处大陆、同时又是台湾教育体系一环,大陆台商学校也有不得不因地制宜的作法。例如台商学校高中部目前都会采取"适性辅导班级"的分班,让学生适性就读,但此作法却容易被误解为"能力分班"引发疑虑。
陈俊男无奈说道,台湾的大都会因高中众多,实际上已是"能力分校";但整个广大的大陆地区只有3所台商学校,台商学校创校宗旨之一便是照顾台商子弟,只要合乎学校规定,台籍学生几乎都可入学就读,所以学生程度差距很大。他直言,程度落差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产生困难,希望台湾方面能体会大陆台商校办学的困境,不得不因地制宜。
谈到中小学行事历,陈俊男说,家长依大陆节假日休息,学生的开学、假期与结业时间自然也须配合,否则可能出现小孩单独留在家中的窘境。台商学校采弹性作法、兼顾两岸不同,也坚持上课日数不少于台湾的原则,以配合大陆的文化与生活习性。
陈俊男透露,因近年升学成绩优异,上海台商学校并未受"少子化"影响、反而增班;但增班后,在招聘新老师上,却也常面临困境,主因是部分台湾老师对大陆抱持刻板印象,除了当前政治纷扰顾虑外,上海的高物价也让人却步。目前上海台商学校已尝试招聘已有家属在大陆的老师,包括本身为台商亲属的老师等,以降低教师流动率。(完)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