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党管武装工作新局面
■张 斐
党管武装,是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必然要求和具体实践。奋进新征程,抓好党管武装工作,必须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阵地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聚焦练兵备战谋打赢,不断开创党管武装工作新局面。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党管武装意识
党管武装,既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又是领导武装力量建设最根本的原则。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民族复兴伟业和维护国家安全大局的高度,坚决扛起党管武装工作的政治责任,为建设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国防后备力量,全面提高基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组织动员力、快速反应力、支援保障力提供坚强保证。
党管武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体现。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观点来看,武装力量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无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必须建立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新型人民武装。我党在建党初期,由于对领导武装力量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没有建立和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结果使革命遭受严重挫折。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共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认为,军队从属于一定的阶级及其政党,为一定阶级的政治利益服务。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国防后备力量同人民军队一样是为实现党的纲领、路线服务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它的阶级属性和所担负的职能,决定其必须无条件地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如果不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从根本上改变性质。因此,党管武装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我军后备力量永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后备力量建设的正确方向。
党管武装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霸权主义、冷战思维逆风不断,阵营对抗、强权政治甚嚣尘上,人类社会面临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同时,我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遇到的阻力和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也越来越多,迫切需要一个巩固的国防和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安全后盾。在这样的形势下,坚持党对人民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把枪杆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切实把人民武装建设成为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大力量,才能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妄图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阴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管武装是人民武装永葆性质本色的命脉所在。90多年来,人民武装之所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原因是坚持党对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这是人民武装的命脉和政治优势所在。进入新时代,人民武装力量建设所处的环境、面临的世情、担负的任务均发生了新变化,但党管武装是这支队伍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依的根本原则没有改变,更需要我们毫不动摇地贯彻与坚持。面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现实挑战,只要坚持党管武装,就能以党的先进性确保人民武装的先进性,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只要坚持党管武装,就能广泛调动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动人民武装建设不断创新发展;只要坚持党管武装,就能依靠党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战略战术,保持人民武装英勇善战的本色和强大战斗力,胜利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完善制度机制,夯实党管武装根基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制度机制,是党管武装工作落地落实的根本保证,必须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把党管武装工作责任压紧压实压细,不断推动形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管武装“两副担子”一起挑、“两个责任”一起担、“两项任务”一起抓的生动格局。
坚守党管武装工作制度。我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探索建立了双重领导制度、党委议军制度、党委书记述职制度、例会制度、军事日制度、军地领导双向兼职制度和现场办公制度等一系列党管武装工作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确保党管武装工作落地落实的重要制度。进入新时代,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针对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党管武装工作制度。坚持上级军事机关和地方同级党委、政府对武装工作的双重领导;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研究解决武装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各级党委书记每年要向上级党委和军事机关进行一次武装工作述职,重点讲述负责党管武装工作的履职情况;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武装工作和国防动员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总结工作、部署任务,协调有关部门尽职尽责做好工作;每年至少组织党委、政府、国防动员领导小组集体过一次军事日活动,学习军事知识,体验军事生活,增强忧患意识;各级党委书记每半年举行一次现场办公,研究解决武装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等。
建立党管武装运行机制。党管武装运行机制,是确保武装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党管武装工作涉及军地双方,范围广、事项多、人员杂,人力、物力、财力主要来源于地方,只有建立健全地方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协调保障、军地齐抓共管、逐级履职尽责的工作运行机制,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才能不断地推动形成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生动格局。针对党管武装工作内容,建立武装工作统筹协调机制、目标管理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巡视巡查机制等,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党政部门工作职责、党政领导任期目标、立法普法计划,把专武干部纳入党政干部管理培训范畴,把民兵基层建设纳入党委和领导干部责任体系,做到社会经济建设与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一体筹划,统一部署,协调推进。
健全考评奖惩机制。考评奖惩具有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开创党管武装工作新局面,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党管武装工作考评奖惩机制,将其纳入地方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体系,进行追责问责,将板子打在个人身上,让干好干坏不一样。成立军地联合考评小组,定期检查党管武装工作,重点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在潜力调查、征兵动员、民兵整组、经费保障等方面发挥统筹牵头、协调整合、督促检查、创新推动的作用,把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提升使用、评优评先、晋升工资档次的重要依据;对考评结果不称职的,及时教育批评、诫勉谈话和给予纪律处分;对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要严肃批评问责,绝不能姑息迁就照顾。同时,建立巡视巡查机制。地方各级人大要加大对党管武装工作巡查督导力度,每年年底组织军地相关人员检查考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情况、辖区国防动员系统建设和大项军事活动的筹划落实、专武干部的选拔任用情况等武装工作,现场交换意见、交接问题清单,形成检查考评报告,通报军地相关单位部门,并限期整改、组织回头看。
聚焦备战打仗,抓好党管武装工作
当前,世界局势错综复杂,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战略围堵进一步加剧,周边安全形势更趋复杂多变。越是形势复杂,越要勇挑重担。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聚焦战场和市场两个环境,兼顾国际和国内两个全局,坚持把党管武装工作的重心向真打实备上归正,立起备战打仗鲜明导向,为打赢未来信息战争提供强有力的支援保障。
强化练兵备战。恩格斯指出:“在长久的和平时期兵器由于工业的发展改进了多少,作战方法就落后了多少。”军事训练作为未来战争的预演,是最直接的军事斗争准备。新形势下,国防后备力量只有把“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抓得更紧更实,才能不断磨砺胜战的刀锋,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能拉得出、上得去、起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牢记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因战而生、为战而备、胜战而用的根本职能,积极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将人力物力财力向实战化训练聚焦,表彰奖励向练兵备战倾斜,切实树立兴武建功、精武强能的鲜明导向。坚持以战领建、以战领训,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根据所担负的支援保障任务,制定应对强敌军事斗争各类行动方案预案,通过演训抓好修订完善工作;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训练及各级指挥能力训练,按照实战要求,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出发,把指挥支援保障作战的能力练过硬,把后备力量参战支前的本领练过硬。深入研究新时代人民战争的制胜机理,摸清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规律、作战样式和作战手段,战建备一体化推进军事斗争动员准备,不断提升支援保障打赢能力。
强化民兵整组。民兵整组是民兵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党管武装工作的重要内容。民兵整组工作好坏,直接影响民兵队伍战斗力强弱。各级党委政府应大力支持协助省军区系统抓好民兵整组工作,建立健全完善与民兵整组相配套的各种制度机制,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地位,明确各部门的“责任界面”,确保地方各级各司其职、密切协作、主动作为,构建基层武装部主编主建、行业部门全力支持、企事业单位主动配合的民兵整组模式。同时,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激发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事业单位等的编兵热情,大力发展信息化战争急需的、地方有潜力的新质力量,确保民兵队伍编得实、训得精、拉得出、用得上。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要积极参加民兵整组工作,带头筹划部署宣传教育、潜力调查、整组点验等工作,以上率下,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推进民兵整组工作高质高效落实。
强化兵员征集。一流的军队需要一流的兵员。高素质兵员是部队战斗力的基础,向部队输送高素质兵员是党管武装的主要工作之一。征兵工作,无论是宣传教育、体检政考、役前教育都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战争加速向智能化演进,对兵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加大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征集力度,不断提高和优化大学生兵员征集比例。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出台惠兵政策,加快完善大学生入伍优抚优待、学历提升、扶持就业等优待政策,并做好解读工作,激发大学生应征入伍、报效祖国的热情。同时,针对“两征两退”改革新情况新特点,进一步强化征兵宣传,抓好新修订的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的宣传教育,搞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解决好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等拥军优属工作,营造参军光荣的浓厚社会氛围。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