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港台舆论:陆生访台效应超乎想象,证明两岸健康交流的重要与必要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两岸交流      2023-07-20 08:20:10

  “这一次大陆师生访问团引起的两岸注意超乎想象,尤其是在大陆,每个动态都好几亿人在关注,这是近年来少见的两岸百姓深度关切的民间交流,同时也朝向和平正面方向,非常不错。”台湾陆委会前副主委、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长赵建民,高度评价大陆高校37名师生赴台交流。

  应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于7月15日至23日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5所大陆高校共37名师生抵台交流。在台期间,他们与台湾大学、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师生进行交流,并赴台北、台中、新竹和花莲等县市参访。

  两岸青年可做朋友 抖音瞬间拉近彼此距离

  18日,大陆师生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参访,马英九亲自导览。在马英九主政时期曾担任台陆委会副主委的赵建民,在接待陆生团后接受中评社访问指出,因两岸形势目前特别严峻,使得更多人关心本次访问团动向,一路追踪关注他们来台究竟谈了什么问题,交流了哪些方面事务等等。

  赵建民说,这不是一个单独的事件,算是马英九3月率领台湾学生访问大陆引起两岸热议的延续,也让这个陆生团受到两岸注意的程度超乎想象。

  东海大学通识中心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两岸近年来关系紧张、兵凶战危,在如此态势之下,能够有大陆师生组团来台访问,等于是开了扇和平之窗。他7月初也带学生组团赴北京交流,其实两岸的青年学子之间是没有所谓的政治壁垒或意识型态的隔阂,相反的,学生们都很乐于彼此交往、增进了解,毕竟两岸华人本是同根生,无论是陆生来台还是台生访陆,双边多多互动,可望永保台海和平。

  潘兆民也表示,虽然蔡英文当局放行陆生团,但台湾交通部门被问到开放大陆游客团体旅游来台的时程,仍然避重就轻,显示民进党当局仍不愿轻易放弃对抗姿态。不过,有了这次陆生来访的开端,就有深化后续交流的可能,值得期待。

  潘兆民提到,尤其自从大陆学生来台修读人数骤减以来,大陆青年学子与台湾的互动机会更是不易,这次马英九基金会能够排除万难,促成陆生来访,是排解两岸对立的最佳方式。大陆学生这次到台湾来,对于台湾文化及生活模式的接受度很高,除了参访在地产业外,还观看了中华职棒比赛,体验台湾人对棒球的热情氛围,奥运乒乓球金牌得主丁宁也与台湾学生切磋球技,还有乐器演奏的交流,显示出两岸青年事实上是可以做朋友,且是乐意良善互动的,这放到两岸关系来说,会产生非常正面的影响力。

  潘兆民说,今年暑假他负责带一团台生到北京交流,走访北京大学、长城、故宫、翻修后的北京艺术博物馆等,让第一次到大陆旅游的台湾青年学子为之惊艳,在与北大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两岸青年可说是毫无政治壁垒或意识形态的隔阂,彼此互动非常融洽,有趣的是,彼此之间还透过抖音(TikTok)建立起共通话题,抖音上的短视频不只大陆流行,在台湾也很风靡,瞬间拉近两岸青年的距离。

  应把握陆生访台契机,营造对话合作空间

  “今年初,蔡英文表示两岸必须沟通与交流,表面上希望两岸可以恢复交流,但具体作为不但流于空洞,更因不愿承认‘九二共识’而让双方毫无交集;所幸在台湾依旧有‘知陆派’与拥抱和平的声音,愿意为两岸关系努力。”台湾《联合报》刊发评论文章《把握陆生访台 营造对话空间》指出,陆生访问团这次赴台,是疫情过后大陆首个访台团,不但具有指标意义,更能为两岸注入一股活水暖流,台湾社会更应珍惜得来不易的交流机会。

  文章指出,年轻人是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主力,也是维系两岸和平的关键。两岸虽然有意识形态的差异,但这不是台湾方面拒绝与大陆交流的借口。两岸毕竟同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同时也是炎黄子孙的后代;当台湾拒绝对话与交流,不但不利于双方关系的延续,更会让台湾陷入兵凶战危的险境。台湾更应把握陆生访台的契机,营造出未来与大陆对话与合作的空间。毕竟兵戎相见非两岸之福,和平交流才是台湾必须正视的课题。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说,陆生团在台海兵凶战危时刻来到台湾具有指标性。两岸青年交流是很好的开始,彼此要更认识,期望近些年的一些网络叫嚣、仇恨言论可以透过这次访问降低双方敌意,达到真正的和平和稳定。

  交流是最低要求,台湾更应思考如何统一

  “此次大陆师生访台团,颇给人一种时光倒流和错置之感。台湾传媒以一种新鲜的视角进行报道,称全团学生皆‘俊男美女’,特别追问对台湾景点、美食的第一印象等等。”香港媒体刊发评论指出,此次37位大陆师生访台团竟成为“稀有”现象,反而见证了2016年以前两岸正常、健康交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更让人对三年多以来两岸关系倒退至此而悲叹不已。

  台海关系这些年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指出,恢复交流虽令两岸慢慢回到过去的熟悉,但美国的“台湾牌”不停出手,而北京则一再宣示统一的决心与意志,也重新营造了国际舆论场上对“一中”与“统一”的认知。和平与战争的一线之隔,统一脚步声的逼近,甚至是两岸“00后”新生代登上历史舞台,一再说明所谓的“维持现状”不过是台湾政客一厢情愿的口号,两岸关系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和平发展”只是往日的起点,而非未来的终点。

  文章最后说,春暖未必花开,“交流”对两岸已是最低标准的要求了,对台湾方面如何面对台海变局与地缘局势则远远不够。如何面对美国的战争推手,又要如何面对大陆的统一进程,这些都是两岸社会与两岸青年在握手言欢过后,台湾需要冷静探索的重大议题。(记者 吴生林 综合报道 )

  来源:海峡导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