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马英九基金会邀请,以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为团长的大陆高校师生参访团一行37人近日赴台参访。由于这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次大陆师生参访台湾,因此在两岸引发了巨大的新闻效应。有人据此认为,两岸大学生互访能成行,表明两岸关系已经“春暖花开”,并声言大学生互访有力地促进了两岸关系的缓和。对于上述观点,笔者不能苟同。大陆师生赴台交流,的确有利于促进两岸青年双向交流,有利于增进两岸青年对一家亲理念,对同属一个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但两岸大学生互访与两岸关系缓和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更谈不上促进了两岸关系“春暖花开”。
图片7月15日,大陆高校师生团一行抵达台湾桃园机场。新华社记者 陈君 摄
关于两岸大学生交流与增进共识方面,正如3月底曾随马英九来大陆参访的台湾大九学堂学员郭晏婕所言,起初听到此行参访的目的地是大陆时,她感到些许不安,就像其他很多台湾同胞听说的那样,在她心目中大陆可能是一个吃不起“茶叶蛋”和“榨菜”的地方。虽然在大陆看来是个笑话,但郭晏婕和其他广大台湾青年真实的内心就是这么认为的。但12天的参访,一个繁荣而活力的真实大陆颠覆了郭晏婕和她同来的台湾同学们之前对大陆的刻板印象。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台湾大九学堂学员孙玉儒说,我们的历史课本就是潦草一笔带过,但是去过后很有同感,听到讲解时眼眶含泪。台湾大九学堂另一位学员冯灏说,之前在台湾网络和媒体看到的大陆是片面或负面的,现在会改观。他眼中的大陆民众和蔼可亲、很友好,这次大陆行让他感到对于历史情怀与两岸关系的认识,都上了一层楼。而学员徐致远说,大陆发展迅速,这次看到很多细节,百闻不如一见……学体育的黄宸力认为两岸交流可以化解误解,他希望自己将来能到大陆当教练或体育老师……
交流让很多台湾青年改变了对大陆的看法,甚至让很多人开始喜欢上了大陆。其实,本次赴台参访的大陆学生也与台湾学生有同样的感受。
大陆师生赴台参访团成员、清华大学学生付轲说,在参访过程中他留意到,台湾青年对大陆存在不太了解的情况。但在真诚的沟通中有一些误解得以化解,不少台湾青年表示一定要去实地看一看,才能有更加客观真实的观察和思考。而复旦大学学生虎雪最深刻的感受是大家除了有共同的民族记忆和文化认同外,两岸同学对于小红书、抖音上的流行语都非常熟悉。她提到,在台湾遇到一位复旦中学的同学,交流了双方的校歌、校训还有学校的特殊建筑,结果发现很多地方都是一样的,这让她觉得非常亲切和感动。
互访的确让两岸大学生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国族认同,互访之于两岸交流而言,其正向作用显而易见。然而,这样的交流对当下紧绷的两岸关系而言,并没有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起到了缓和的作用。
首先,两岸大学生实现互访交流还只是个案。虽然岛内民调显示,有超过八成民众赞成疫后逐步恢复两岸健康有序交流。但不论是针对陆生参访、大陆民众赴台观光,或者台湾青年与基层民众来大陆交流,民进党一再处心积虑全面阻拦,原本这次大陆高校师生参访团计划参访人数为50人,但在民进党当局政治操弄下,以各种理由阻挠,最终变为37人团。即便50人变37人,参访团最终实现宝岛之行,作为个案恐怕也算幸运的。按照民进党当局近期放出的消息,称未来将拒绝类似的大陆参访团赴台。
其次,只要民进党还在台上,就不会放弃“台独”路线和阻碍两岸交流。
面对疫情平缓后的两岸互动,民进党当局虽曾多次表态要推进两岸逐步恢复“健康有序”的交流,但近期一连串的事实证明,一碰到两岸交流互动的现实问题,民进党当局依然采用“躲”、“拖”、阻挠、拒绝的策略。
近期大陆宣布恢复台湾居民来大陆团队游,对台展现善意和诚意的情况下,民进党当局却迟迟不予解禁,并以两岸交流必须“对等”,要等台旅会、海旅会“小两会”开会协商为由,甩锅给大陆,不愿推动两岸旅游业开放。
而面对6月中旬举行的海峡论坛,民进党当局更是抱持恐惧心态,唯恐避之不及。台陆委会更将其污蔑为“拉拢和分化”台湾民众的活动,采取包括禁止台地方有关部门、人民团体不得合办论坛分支活动;禁止行政机构及所属人员出席相关活动;禁止以任何形式参加涉及“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或大陆定义的民主协商活动等多项措施进行阻挠。并以“健康及安全”风险为由恐吓、威胁参与交流的岛内民众。
还以这次大陆高校师生参访团为例,虽然参访成行,但台陆委会一方面宣称对两岸青年交流“乐观其成、正面看待”;但另一方面却对大陆师生参访团百般刁难。从一开始陆委会放话“最好不要申请大陆师生来台,来了也不会过”,后来经多方努力,陆委会勉强同意大陆师生参访,却在参访团出发前3天才同意核发入台证。在此过程中,民进党当局千篇一律的说辞就是所谓 “统战”。更有意思的是,在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后,有大陆同学表达两岸“同根同源”,结果被民进党籍“立委”污蔑为37位大陆师生是到台湾搞统战的。
两岸关系发展的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民间互信的增减决定着两岸关系能否永续。而40多年两岸关系发展历史一再表明,民间互信越强,和平发展民意基础越厚实,发展动力越强劲,发展空间越宽广;反之,发展的动力就受到削弱,发展的空间就受到压缩。
两岸关系的回暖需要包括两岸大学生互访在内的各种交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积少成多的努力,从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形成两岸大交流、大融合的整体局面。当然,光有交流还不够,促进两岸关系的缓和需要民进党放弃“台独”路线,站在民族大义的高度,回到“九二共识”立场,与大陆相向而行,为两岸民众为民族做更多有益的事。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和政治考量至上,害怕两岸交流和民众走亲走近,从而影响民进党的一党之私和蔡英文等政客的一己之利。(作者:高杨)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3年08月05日第05版)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