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的“混血”名枪
■郭凯文 郑义霖 尤小虎
莫辛-纳甘步枪。资料图片
木质握柄、银色枪栓,枪身上满布历史印记——它就是诞生百年,至今仍活跃在战场的一代传奇名枪,莫辛-纳甘步枪。
作为迄今为止产量最高的螺栓式步枪,莫辛-纳甘步枪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量使用,特别是助力苏联在二战战场上取得胜利,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战争的枪械使用格局。
时间回溯至1890年夏,“克里米亚火药桶”的硝烟气息飘到沙俄皇宫。此时,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惴惴不安:沙俄军队仅装备了老旧的美式伯丹步枪,恐怕无法抵挡外来威胁。他命令时任沙俄军事部部长万诺夫斯基组织人员研发新式步枪。新组建的“步枪研发委员会”里,图拉兵工厂的武器设计师莫辛名列其中。
此时的沙俄,国力羸弱,工业生产能力和士兵素质低下。这就要求枪械设计必须简单耐用。为了达到理想的设计状态,莫辛和他的同事先后参考150多种世界各类步枪,拿出一份采用“突底缘”锥形弹壳的新式步枪设计方案。就在这时,比利时著名枪械设计师纳甘兄弟的图纸横空出世,也抢占了不少风头。他们提出的8毫米口径、弹仓式设计,同样受到沙俄政府青睐。
在此情形下,沙俄当局决定取两方所长,把莫辛的步枪枪身和纳甘兄弟的供弹系统融为一体,并将这把步枪命名为莫辛-纳甘步枪。
1904年,日俄战争打响,这支刚刚诞生不久的新式步枪马不停蹄地迈进“大生产”时代。沙俄军方高层和设计人员要求:无论哪个厂家生产的枪械零件,都必须能做到相互替换。莫辛-纳甘步枪配备的极简枪械构件,在量产阶段发挥出巨大优势。俄国先后委托法国沙泰勒罗兵工厂、美国雷明顿武器公司及西屋电气公司,协助生产莫辛-纳甘步枪的零部件。这款“混血”步枪也借此机会,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
经历多场战争后,莫辛-纳甘的技术工艺变得更加成熟,结构也变得更加简单——不需要精密机器和熟练工人,就连少年学徒,甚至老人和妇女,都可以轻易地将它组装出来。据说莫辛-纳甘步枪产量一共超过1700万支之巨,其他国家也根据图纸,生产出数百万支仿制型步枪。
但这并不意味着莫辛-纳甘步枪就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莫辛-纳甘M1891/30型步枪成为最精准的“大栓”步枪。苏联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芬兰“白色死神”西蒙海耶、抗美援朝志愿军“狙神”张桃芳,都是凭借这种步枪打出赫赫威名。
看到莫辛-纳甘步枪在狙击战中的巨大优势,各国军工厂很长时间里都没有放弃对这款步枪的偏好——他们扬长补短,采用瑞士西格公司生产的精密枪管,沿用德国的铰接式枪口帽,缩短枪管、修改膛线、加装光学瞄准镜,打造出多款狙击步枪。直到1970年,莫辛-纳甘步枪依然在不断推陈出新。
今天,在国际枪械市场中,上世纪苏联生产的莫辛-纳甘步枪仍然相当受欢迎。因此,部分厂商推出了一系列可用于莫辛-纳甘步枪改装的套件,例如更符合人体工学的现代化塑料枪身,有的还设有皮卡汀尼导轨。经过现代化改装,这些莫辛-纳甘步枪早已不复原本的外形,却依旧保持着特有的生命力,在不同场合发挥着作用。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