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两岸媒体人探寻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涉台新闻      2023-09-23 11:09:47

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采访团丹江口大坝合影 湖北省台办提供

  华夏经纬网9月23日讯:“伟大的工程为何而成,因为这里有伟大的人民”!参观完丹江口市南水北调工程展览馆,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所铸就的奇迹,让两岸媒体人发出惊叹。

  9月23日,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采访团来到丹江口市,走进南水北调工程展览馆、登上丹江口大坝,全方位了解感受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前世今生”。

丹江口市南水北调工程展览馆前厅 摄/黄杨

丹江口市南水北调工程展览馆 摄/黄杨

  丹江口市南水北调工程展览馆是为纪念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而建设,宽敞的前厅高墙上放映得是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专题讲解片。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两岸媒体人循着工程建设的历史脉络,先后回顾参观了关于工程规划设计、中央决策、开工典礼、大军会展、汉江截流、峥嵘岁月、工程效益、丹江口水库移民历史等展区。

  “走进羊皮滩,两岸是荒山,喝的是泥巴水,住的是油毛越”是建设丹江口大坝时艰苦环境的生动写照。峥嵘岁月展区,两岸媒体人感慨万千,当年即使生活和施工条件异常艰苦,但建设者们上下同心,艰苦奋战保证了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馆内峥嵘岁月展区 摄/黄杨

记录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历史的《丹江口报》 摄/黄杨

丹江口工程总指挥长张体学宣布工程开工历史照片

  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建设正值国家因难时期,建设大军的衣食住是大问题。建设者一天要干十三、四个小时重体力活,每人每月只能供应45斤红薯干。“早上梆梆梆,中午靠山桩,晚上调个顿,还是红薯汤。”因为缺油少盐,许多人得了浮肿病。为改善生活,工程指挥部提出生产、生活“两条腿” 走路的方针,组织种菜、养鸡、喂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建设者因陋就简,自己动手搭宿舍:房顶是油毛毡的,墙壁是泥巴糊的,或者是树枝搭的,在墙上挖个方孔,放一益煤油灯照明……许多人甚至连草棚都没有,只能天为被、地为席,身裹三尺雨布御寒。

两岸媒体人行走于展区中 摄/黄杨

  

丹江口大坝 摄/黄杨

初进大坝园区山体上镶嵌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城市图 摄/黄杨

  “我知道南水北调工程,但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背后的历史过往却了解不多,尤其南水已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5%,这让我对这里过往历史更加好奇”,随团的北京媒体人对丹江口大坝建设历史尤为感兴趣,而这种兴趣在亲自登上丹江口大坝后变为了巨大的震撼。但见碧波万顷,汉江、丹江水流淌于此,六道闸孔引出喷涌翻卷的浪花,这座全国唯一“五利俱全”的水利工程大坝犹如巨人,横亘于江面之上,展现于来访的两岸媒体眼前。

丹江口大坝 摄/黄杨

  丹江口大坝地处汉江与丹江汇合口下游800米处、坝址以上年均径流量约388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约9.52万平方千米,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和自行管理的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为全国唯一“五利俱全”的水利工程。

大坝高出远眺丹江口市风景 摄/黄杨

  丹江口大坝由挡水泄洪主坝体、电站建筑物、升船机系统、引水渠道等部分组成。坝体为混凝土结构,坝轴长1141米,总长3442米;坝顶高程176.6米,最大坝高117米,正常蓄水位170米,正常蓄水位库容290.5亿立方米,中下游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电站装机容量9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33.78亿千瓦时。

  据悉,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运行以来,工程综合效益持续有效发挥,截至目前,已累计调水650多亿立方米,成为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76亿人。其中,南水已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5%,占天津城区供水的99%;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黄杨)



台湾快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