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新华社酒泉10月26日电(记者李国利、黄一宸、刘艺)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任务。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0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93次飞行。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工作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2023年10月25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公布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名单: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组成飞行乘组,担负我国第12次载人飞行任务。这是首次由第二、三批航天员组成的“最年轻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平均年龄为38岁,不到34岁的唐胜杰,成为目前执行空间站任务最年轻的航天员。指令长汤洪波是目前为止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也是首个重返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
中国重返“天宫”第一人:汤洪波
汤洪波,硕士学位。1975年10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2021年6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系统训练,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考核,成绩优秀,具备执行任务能力,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详细>>>
圆梦“天宫”最年轻的航天员:唐胜杰
唐胜杰,学士学位。1989年12月出生,2008年9月入伍,201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经全面系统训练,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考核,成绩优秀,具备执行任务能力,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详细>>>
会开坦克和飞机的航天员:江新林
江新林,学士学位。1988年2月出生,2006年9月入伍,201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经全面系统训练,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考核,成绩优秀,具备执行任务能力,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详细>>>
航天员唐胜杰(左)和江新林在进行空间实验操作训练(2023年6月16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随着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趋于常态化,主要包括人员物资正常轮换补给、空间站组合体平台照料、乘组自身健康管理、在轨实(试)验、开展科普及公益活动以及异常情况处置等六大类工作。
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依旧采取“以老带新”的组成模式,虽然都是航天驾驶员,但是三人在任务安排上也各有侧重点。指令长负责对外沟通,包括站务平台的运营、管理以及乘组的管理,在发生特殊情况的时候进行临时指挥处置。执行任务会有一个值班制度,值班的那个人主要负责空间站站务的管理、物资的清点、物资管理以及环控生保的维护,另外两个人则专心地去完成自己的科学实验工作。
虽然分工略有不同,但是在长达6个月的飞行当中,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3名航天员在训练过程中,已经熟练掌握全部任务内容。据了解,在航天员实际的训练当中是把整个任务都揉碎了,让每个人去掌握对方应该要掌握的一些知识还有技能,以确保在未来执行任务的时候能够相互备份。三个人在一起能够相互互补,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有些操作可能指令长干不了,可能02就要上去,02干不了的指令长就可以上去,每个人都是相互的备份。
航天员汤洪波在进行工效学操作测试(2023年9月20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第30次飞行任务,也是第12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为: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载荷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工作,同时,持续评估空间站组合体功能性能,获取积累空间站运行的宝贵数据和经验,考核地面支持中心执行空间站运行管理任务的协调性、匹配性,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和故障处置能力。
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航天器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前期检查发现,空间站太阳翼也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的损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表示,这次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当然,这是在设计考虑之中,目前,空间站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但从面向空间站长期运行、验证技术能力出发,此次将由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林西强说,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让我们预祝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任务,将舱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组合体。图源:央视新闻
用于发射神舟十七号飞船的是长征二号F火箭,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型可以执行载人任务的火箭,有着“神箭”的美誉。在中国空间站进入建造阶段后,负责运送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火箭也迎来了高密度发射任务。作为中国航天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员“专列”,它的每一次亮相,它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都会再次提升。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全长约58.3米,捆绑了4个助推器,起飞重量约500吨。据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总体室主任魏威介绍,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火箭相较于发射神舟十六号的火箭又有25项技术状态的变化,这些改进都相对较小,是对火箭的进一步完善。魏威说:“随着我们对于火箭发射次数的逐渐增多,我们对于火箭的认识有加深,另外一方面也结合其他型号我们出现的问题,或者说一些新认识,然后对它持续地进行这种举一反三和设计改进,这个都是一种常态化开展的一个工作。”
据了解,长征二号F火箭是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后,专为载人任务而研制的火箭,在火箭长征二号E型火箭的原有基础上增加了逃逸系统和故障检测处理系统。经过多次优化,目前火箭安全性评估值达从过去的0.997提升至0.99996。“0.99996”意味着长二F火箭在保障航天员安全方面,比“万无一失”更厉害。自1999年首飞至今,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已成功发射17艘神舟飞船,此次发射,是长征二号F火箭第12次执行载人发射任务,发送成功率100%。
东风航天城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上航天员巨幅海报。图片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提供
今年是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踏上首次飞天圆梦的征程,第一次在浩瀚太空留下属于中国人的足迹,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年间,在一发又一发长征火箭的稳稳托举下,“神舟”往返天地,“天宫”遨游宇宙,“天舟”横渡星河,“天和”“问天”“梦天”相继扬帆太空,国家太空实验室正式开始运行,为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提供在轨支持,也为将来中国人奔向月球、探索深空铺平道路。
从仰望星空到常驻太空,中国航天员见证和亲历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跨越发展。从“神五”的1人1天,到“神九”的3人13天;从“神十一”的2人33天中期驻留,到“神十三”的3人183天长期驻留;从“神十四”开始,中国航天员告别了飞行乘组轮换的空置期,开启了无间断长期有人驻留新阶段;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员连续飞行时间已经超过1年零4个月;未来,中国空间站将持续运行10年以上,通过航天员的维修、维护、延寿,还要在轨运行更长时间……
浩瀚太空,见证着航天英雄的使命与忠诚!激动人心的发射倒计时读秒,又一次奏响中国航天接力传承的华彩乐章!“星”火相传,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再次刷新中国航天员到访太空的记录——从“神五”到“神十七”,已经有20名航天员从问天阁出发,踏上飞天之路。每一次迈入无垠太空,都是中国航天员加速奔跑、接续前行的见证!中国人“九天揽月”的梦想已不再遥远,中国正坚定不移地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中国军网、解放军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