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1月18日电 题:通达、先进、绿色——2023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看我国航运业活力
新华社记者刘奕湛、白佳丽
18日,2023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落幕。这场国内门类最为齐全的航运产业综合性展会,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家航运领域龙头企业、世界知名港口等参展参会。透过他们的展示、交流与合作,可以一窥我国航运业通达、先进、绿色的发展趋势。
通达网络越织越密
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展区,不少人驻足在一块巨大的显示屏前。屏幕上跃动的数据,显示出公司“链接世界”的“贸易版图”。
“我们的全球航线覆盖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拥有船舶1300余艘,综合运力1.11亿载重吨,位居世界第一。”展区讲解人王志刚说。
航运业承担了超过八成的全球贸易运输任务。数据显示,我国连续六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航运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荷兰鹿特丹港驻中国区首席代表邹俊善表示,鹿特丹港作为欧洲第一大港,是通往欧洲的主要门户,约四分之一的吞吐量与中国相关。
2023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现场。新华社记者孙凡越 摄
天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近年来天津港快速迭代发展。展会上,天津港集团副总裁罗勋杰介绍了一组数据:今年前10个月,天津港集团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44万标箱,同比增长6%。
这一数据的得来并非一朝一夕。近年来,天津港织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拥有集装箱航线145条。为了更好地联通内陆,还开通40余条海铁联运通道,服务覆盖国内13个省区市,联通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4个口岸。
与会专家认为,长期以来我国港口群在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等“硬实力”指标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先进制造需求旺盛
“这艘就是新一代智能化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船)‘海洋石油123’号的模型。”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何金平说,几个月前,这一海上一体化生产运营的智能“海上油气加工厂”正式投产,为智能化油气生产运营奠定基础,是中国海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又一大国重器。
除了“海洋石油123”号等“海上新星”外,今年以来,全球首艘M350型海上浮式生产储卸船、“耕海1号”二期海洋牧场综合体相继交付。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海洋经济数据显示,在海洋油气、深远海养殖、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带动下,海工装备需求持续旺盛,海工交付订单金额为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增长116.7%。
观众在博览会上参观。新华社记者李然 摄
希腊航运金融协会主席乔治·克西拉扎基斯表示,过去十年,大约一半的希腊新船是在中国建造的,他们从中国船厂订购了约1300艘船,累计订单价值600亿美元。
中国船级社天津分社副总经理洪波深有同感,他认为,我国的船队目前处于腾飞式的发展阶段。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船东拥有的船队规模已达到2.492亿总吨,按总吨位计算成为世界最大船东国。
罗勋杰观察到另一个现象,他说:“目前,我国船舶制造、船舶海工和以船舶为核心的整个生态蓬勃发展。我们还发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参与船舶建造。”
绿色、智慧成为“热词”
“我们主要负责港口机械的设计建造,像这种自动化码头、集装箱装卸桥吊,都是我们的主导产品。”展会上,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设计所所长易红军正在向有意向的合作伙伴介绍产品。
当被问到我国航运业最大的特点时,易红军用“绿色与智慧”来形容,这两个关键词也是与会嘉宾口中的“热词”。
易红军进一步解释,“我国港口在快速迈向智能化,甚至是无人化,这也要求我们从产品的设计端、建造端就进行创新改变。”易红军说,目前该公司的智能化设备已占到全部产品的八成左右,很多产品出口海外。
观众在博览会上参观。新华社记者孙凡越 摄
不仅是港口,船只也在向着绿色与智慧迈进。“近年来,航运业使用的新能源绿色船舶越来越多。”洪波介绍,作为船级社,既要保障船舶安全,同时要推动船舶的轻量化、绿色化、智能化。
中国船级社展区展出的一艘30万吨超大型原油船“新伊敦”号模型,就是去年交付的拥有翼型风帆的超大型原油船,两对大型硬质翼型风帆由我国科研团队自主研制。以“新伊敦”号用经济航速营运中东至远东航线为例,可以减少碳排放约2900吨。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在开幕式上表示,绿色智能是航运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推进氢能、光伏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航运领域应用,统筹发展绿色港口、绿色船舶、绿色航道、绿色运输组织,推进绿色航运业低碳转型,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航运业深度融合,发展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能船舶、智慧航运,整体提升航运业全要素、全链条数字化水平。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