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盘点2023年12月文化关键词

包括长城保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汉文帝霸陵、《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首届“良渚论坛”、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七届老舍戏剧节、“2023十大流行语”、港剧《新闻女王》、周海媚等。

  盘点2023年12月文化关键词,包括长城保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项“考古中国”重要进展、汉文帝霸陵、《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考古北京(2023)、屈家岭遗址、关口西汉一号墓、“墎墩苑—海昏藏宝”、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首届“良渚论坛”、“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展”、“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特展、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2023全国话剧展演季、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第七届老舍戏剧节、第20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云门舞集《霞》、浙江图书馆老总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第六届朱自清散文奖、“2023十大流行语”、港剧《新闻女王》、电影《七大队》、刘国枢、李幼斌、郑怀兴、周海媚等。

长城保护

4d606c8579ca4ebea2575b225be4f78b

  12月16日,航拍北京司马台长城雪霁美景如画。(无人机照片)记者 张宇 摄(来源:中新网)

  长城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中国国家文物局12月8日就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工作发出通知,要求对历史上地面部分已坍塌或消失的长城遗址,应当以遗址原状保护为主,做好标识说明,不得在原址重建或进行大规模修复。>>>详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2月9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发布“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也就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2020年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实施以来,进一步扩大了研究的时空范围,围绕辽宁建平牛河梁、山东章丘焦家遗址、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四川广汉三星堆等二十九处核心遗址,在深化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整体认识的同时,聚焦关键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精心设计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详文

四项“考古中国”重要进展

“考古中国”

金质车马器及饰件。国家文物局供图(来源:中新网)

  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东周至隋唐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通报了陕西省宝鸡市下站遗址、陕西省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湖北省荆州市秦家咀墓地、湖南省郴州市渡头古城遗址等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详文

汉文帝霸陵

汉文帝霸陵

大熊猫骨骼。陕西省文物局供图(来源:中新网)

  日前《考古Archaeology》杂志新出版的2024年第一期评选出了“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陕西西安汉文帝霸陵发现的动物殉葬坑入选,为中国唯一入选者。据了解,这是霸陵的考古成果继荣获“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陕西省六大考古发现”之后再获殊荣。>>>详文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书影。清华大学供图(来源:中新网)

  12月10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成果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本辑清华简整理报告共刊布《大夫食礼》《大夫食礼记》《五音图》《乐风》《畏天用身》等五篇竹书,均为传世文献未见的佚籍,为研究先秦时期的礼制、音乐以及思想提供了新的资料。>>>详文

考古北京(2023)

da1ea289-8c8e-474b-8be5-34804435e9d4_zsite  

大坨头文化M75随葬品。北京市文物局供图(来源:中新网)

  12月22日,考古北京(2023)——北京市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京举办,来自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的六位研究人员发布了新宫遗址、琉璃河遗址、金中都遗址、北京长城考古、故宫造办处考古、“样式雷”家族墓地等取得的研究成果。>>>详文

屈家岭遗址新发现

屈家岭遗址新发现

航拍湖北屈家岭遗址新发现熊家岭水坝。(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近期获多项考古新发现,如迄今规模最大的油子岭文化聚落、年代较早的史前水利系统、史前建筑技术等,为长江中游文明的起源和演进提供关键样本。最新考古工作表明,屈家岭遗址历经油子岭、屈家岭和石家河等史前文化时期,绝对年代为距今5900-4200年。>>>详文

关口西汉一号墓

关口西汉一号墓

此次考古出土的文物“干支木牍”。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期在重庆市武隆区新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罕见的有明确纪年的西汉墓葬——关口西汉一号墓。据介绍,2023年3月至今,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启动白马航电枢纽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对项目范围内的17处地下文物实施考古发掘,其中关口西汉一号墓收获最为重要,目前已出土漆器、木器、竹器、陶器、铜器等珍贵文物600余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考古出土的“干支木牍”,为全国首次发现。>>>详文

“墎墩苑—海昏藏宝”

“墎墩苑—海昏藏宝”

刘贺主墓墓室内的复原展示场景。刘占昆 摄(来源:中新网)

  12月15日,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墎墩苑—海昏藏宝”全面开放,睽违已久的海昏侯刘贺主墓在完成考古发掘之后,迎来首批参观游客。作为海昏侯国遗址最核心的部分,墎墩苑(刘贺墓园)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故昌邑王、汉废帝-刘贺及其部分家庭成员的墓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详文

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

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入选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三星堆考古研究人员在论坛上介绍遗址发掘研究进展。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来源:中新网)

  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12月15日在上海大学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气候变化考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论坛对世界范围内德高望重、学术成就卓著的考古学家颁授的最高奖——“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第五届获奖者揭晓并颁奖,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先生获此殊荣。论坛还评选出了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和重要考古研究成果。>>>详文

首届“良渚论坛”

首届“良渚论坛”

展览现场。王刚 摄(来源:中新网)

  首届“良渚论坛”12月3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作为“良渚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汇丝路——访华采风作品展”在浙江杭州举行。此次展览分为文明探源、绿水青山和人文胜境三个版块,共展出80余国艺术家的150余幅作品。>>>详文

“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展”

“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展”

参观者欣赏晋公盘。中新网记者 邓霞 摄(来源:中新网)

  可与文献对照的盟誓资料侯马盟书、展现中原青铜文化和铸铜技艺水平的侯马陶范、吴王僚当王子时所用兵器王子于戈……12月1日,“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展,共展出149件(套)珍贵文物,展现了晋国600余年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独特魅力。>>>详文

“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特展

“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特展

“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特展。上海大学博物馆供图(来源:中新网)

  从巴山蜀水到塞纳河畔,从上古的虔诚到现代的理性……“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特展13日在上海大学博物馆开幕,展出36件以三星堆为主的古代文物和21件以罗丹作品为主的现代艺术品。>>>详文

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开幕式文艺演出节目——各国舞蹈集萃《美美与共》。中新社记者 李南轩 摄(来源:中新网)

  12月8日晚,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简称“海艺节”)在福建泉州开幕,吸引43个国家和地区的52个文化团体,1600多名艺术家、专家学者等共襄盛举。除开幕式外,本届海艺节还将举办五星出东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第十四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文都10年”中日韩三国文艺汇演等多个项目。>>>详文

大戏东望·2023全国话剧展演季

大戏东望·2023全国话剧展演季

大戏东望·2023全国话剧展演季海报。北京喜剧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大戏东望·2023全国话剧展演季11月29日晚在北京喜剧院拉开帷幕。即日起至2024年1月,在位于东城区的77文创园、南阳共享际、大麦演艺新空间、颜料会馆、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等空间,一系列即兴话剧表演、戏剧沙龙、艺术展演活动将全面铺开。>>>详文

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

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

开幕式现场。李静摄(来源:中新网)

  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12月1日晚间在广西南宁开幕。本次展演从全国遴选出50个剧目(折子戏)进行10场展演及开闭幕式演出,涉及北京、广西、山西、上海、浙江等中国27个省(区市)的46个艺术院团,涵盖秦腔、越调、豫剧、赣剧、粤剧等35个地方戏曲剧种,演出将持续到12月8日。广西共有7个折子戏(剧目片段)入选,涉及桂剧、壮剧、彩调剧、邕剧等4个剧种。>>>详文

第七届老舍戏剧节

2023第七届老舍戏剧节主论坛

  2023第七届老舍戏剧节主论坛之一“戏剧节之于国际艺术交流的积极作用”现场。主办方供图(来源:中新网)

  大戏看北京·2023第七届老舍戏剧节主论坛之一“戏剧节之于国际艺术交流的积极作用”12月5日在京举行,来自各方戏剧节的代表再次分享经验、交流感悟。>>>详文

第20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第20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万里千寻》获“中国故事优秀纪录长片”。(组委会供图)(来源:广州日报)

  第20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12月4日晚在广州开幕,共有来自156个国家和地区的7280部纪录片参展,其中境外参评参展作品比例过半。广州纪录片节集展映、交流、探讨、评优、交易等功能于一体,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纪录片专业节展之一。>>>详文

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主视觉海报(横版)。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供图(来源:中新网)

  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将于12月16日至22日在海南三亚举行,世界电影大师努里·比格·锡兰受邀担任本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金椰奖”竞赛评委会主席。>>>详文

云门舞集郑宗龙作品《霞》

云门舞集郑宗龙作品《霞》

云门舞集郑宗龙作品《霞》。凌风 摄(来源:中新网)

  云门舞集时隔四年于日前再度登台国家大剧院,艺术总监郑宗龙全新力作《霞》温暖全场,以蓬勃朝气呈现了一个轻快明亮、充满年轻生命力的云门舞集。整场演出共由十二组舞段构成,每一篇章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关联,共同呈现云门舞者的生命光芒。>>>详文

浙江图书馆老总馆

浙江图书馆老总馆

蔡元培所题的“浙江图书馆”五字墨宝。浙江图书馆供图(来源:中新网)

  有90多年历史的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历经四年的馆舍修缮后,于12月5日面向公众重新开放。据悉,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于2019年被正式列入“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名单,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为该馆题字,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也是该馆的常客。>>>详文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记者 杨可佳 摄(来源:中新网)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12月27日对公众正式开放,四大类型展陈、四大活动陆续开启,邀请观众登上“运河之舟”,览古今同辉。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是一座智慧型综合博物馆,集展览展示、社会教育、文保修复、收藏保管等功能于一体,由共享大厅、展陈大楼(主楼)和休闲水街组成。总建筑面积约9.9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6.2万平方米,地下面积3.77万平方米,各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齐全。>>>详文

北京城市图书馆

北京城市图书馆

北京城市图书馆。记者 杨可佳 摄(来源:中新网)

  12月27日,北京城市图书馆正式开放。这座“森林书苑”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藏书能力达800万册,阅览坐席约2400个。馆内两座书山宏大绵延,兼具大空间与小场景,打造“临山间 于树下 勤阅览”的阅读雅韵。>>>详文

第六届朱自清散文奖

第六届朱自清散文奖

第六届朱自清散文奖颁奖仪式在扬州市音乐厅举行。崔佳明 摄(来源:中新网)

  第六届朱自清散文奖颁奖仪式12月16日在扬州市音乐厅举行。现场揭晓第六届朱自清散文奖,韩少功、南帆、夏坚勇、陈福民、苏沧桑、晏明六位作家获奖。韩少功和南帆分别凭借其作品《人生忽然》和《村庄笔记》获颁朱自清散文奖“杰出作家奖”。>>>详文

“2023十大流行语”

“2023十大流行语”

图片来源:《咬文嚼字》编辑部供图(来源:中新网)

  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情绪价值”“质疑××,理解××,成为××”入选。。>>>详文

电视剧《新闻女王》

《新闻女王》海报

《新闻女王》海报。(来源:《新闻女王》微博)

  剧集《新闻女王》日前于线上收官,这部聚焦新闻行业的女性职场剧自开播以来便受到颇多关注,收视率一路飘红的同时,相关话题讨论频登内地网络热搜榜,称得上近几年以来的“最热港剧”。《新闻女王》此番的热播无疑令港剧再度刷出了强存在感,与此同时,其凭借更符合时下女性职场情绪的人物故事所赢得的收视率与热度或也说明,此间相关类型作品亟待拓宽视野,寻求多层次、多面向的表达。>>>详文

电影《三大队》

电影《三大队》

电影《三大队》。片方供图(来源:中新网)

  作为近期大银幕的豆瓣高分选手,改编自非虚构文本的电影《三大队》上映以来收获颇多关注,从拍摄手法到情节人物,这部“非典型”犯罪片的“至简”与“至繁”,呈现出创作者的新思路。作为今年贺岁档极具存在感的一员,《三大队》豆瓣开分7.8分,几天后涨至7.9分,从以程兵为首人物群像的成功塑造,到厚重自然的叙事,克制而打动人心的情感表达,这部影片赢得了观众的认可。>>>详文

刘国枢

刘国枢

中国当代著名美术教育家、油画家刘国枢。四川美术学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四川美术学院12月13日发布讣告称,中国当代著名美术教育家、油画家刘国枢于12月12日20时许在重庆逝世,享年104岁。其较为人熟知的代表作是1959年创作的油画《飞夺泸定桥》,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详文

李幼斌

600014_700x700

2023年9月30日,李幼斌(左一)在给台湾学生讲课。(福建京剧院 供图)

  12月16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幼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6岁。出生于1938年的这位老人,是国家一级导演、著名武生表演艺术家,也是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福建京剧院“卓越贡献奖”获得者。>>>详文

郑怀兴

597712_700x700

  12月17日上午,著名剧作家郑怀兴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殡仪馆告别厅举行。叶秋云 摄(来源:中新网)

  12月13日,国家一级编剧郑怀兴于福建仙游家中逝世,享年75岁。郑怀兴于1948年出生,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人。1981年,他以莆仙戏《新亭泪》成名于剧坛。如今在戏曲界,郑怀兴与魏明伦、郭启宏被并称为“中国戏曲界三驾马车”。>>>详文

周海媚

周海媚

视频截图:周海媚扮演的周芷若(来源:中新网)

  12月12日,周海媚工作室微博宣布:“海媚姐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2月11日离开了我们。愿天堂没有疾病,愿来生我们再相识!”公开资料显示,周海媚出生于1966年,今年57岁,她因“最美周芷若”而被广大观众熟知。>>>详文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