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2023年中国文化年终策划之遗产保护

2023年,我国遗产保护成果丰硕。“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四项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藏医药学巨著《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遗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景迈山古茶林航拍。贾翔摄(来源:中新网)

  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全球第一例茶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进入策划

四项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航拍崇阳白霓镇,水曲如游龙(资料图)。吴淘淘 摄(来源:中新网)

  北京时间11月4日下午,在印度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4届执行理事会上,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中国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全部申报成功。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4项。>>>进入策划

藏医药学巨著《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藏医药学巨著《四部医典》

  馆藏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的《四部医典》“金汁手抄本”。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来源:新华网)

  近日,现存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五种版本的《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公元8世纪末,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集藏医之大成,吸收其他医学的精华编著了《四部医典》。公元12世纪由宇妥萨玛·云丹贡布将其补充完善后最终定稿。《四部医典》分为根本部、论说部、秘诀部、后续部四大部分共156章,其中记载了200多种食物的功效,911种药材,2258种配方,1616个病种的诊治方法。此次申报的1546年木刻“扎塘版”、1640年木刻“达旦版”、1662年木刻“甘丹平措林版”、1892年木刻“药王山版”和1942年“金汁手抄本”为不同时期的校对和厘定版本。>>>详文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报。国家文物局供图(来源:中新网)

  6月10日,正值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全国各地文物部门、文博单位组织开展了7200余项线上线下活动,让文化和自然遗产走进大家的生活。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主题是“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进入策划

第三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第三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第三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温竞华 摄(来源:新华网)

  第三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9月13日在北京正式发布,北京站、上海飞机制造厂、青藏公路等100个工业遗产入选。首批中国工业遗产背后的工程师名录也同时发布,从第三批中国工业遗产名录所涉工程建设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工程师中遴选产生,共有“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飞机设计专家陆孝彭、青藏铁路第一任总设计师庄心丹等86人。>>>详文

《永乐大典》影像库《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

《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

《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上线。(图源于网络)

  由国家图书馆联合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等单位研发的《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2月8日在国家图书馆正式发布上线,即日起公众可从国家图书馆官网登录免费使用。这两项重要的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项目旨在用数字化手段完整保存并流传珍贵古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详文

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陕文投榆林文旅供图(来源:中新网)

  6月6日,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的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向公众揭开了这座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大夏国都的神秘面纱。统万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后裔赫连勃勃所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可考都城遗址。>>>详文

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

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来源:中国网)

  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仪式暨“窑窑相望”第五届邛窑柴烧艺术季开幕式6月9日在四川省邛崃市举行。邛窑遗址位于邛崃十方堂村,邛窑创烧于南北朝、盛于晚唐五代、衰于宋末,烧造历史绵亘八百余年,开创了乳浊釉、复合彩绘装饰等重要的新工艺和技术,对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古代窑址。>>>详文

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展出的精美文物。杨学理 摄(来源:中新网)

  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暨石峁博物馆开馆仪式11月29日举行。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遗址的石峁遗址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石峁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中华古国·文明王都”为主题,通过“巍巍石峁”“王者之城”“都邑生活”“赫赫之名”四大版块,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了石峁遗址考古成果和遗产价值,体现了石峁文明在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和独特地位。>>>详文

国家自然博物馆

国家自然博物馆

6月5日,国家自然博物馆在北京正式揭牌。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来源:中新网)

  6月5日,国家自然博物馆在北京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国自然博物馆发展历程翻开崭新一页。国家自然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代表国家保护、研究、收藏、阐释和展示自然物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自然遗产。>>>详文

中国考古博物馆

中国考古博物馆

9月15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富田 摄(来源:中新网)

  9月15日,坐落于古都北京中轴线北端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中国考古博物馆是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立的中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以“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为特色,集展览展示、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详文

河湟文化博物馆

河湟文化博物馆

距今约4000年的四大圆圈纹双耳彩陶壶。张添福 摄(来源:中新网)

  7月3日,全国唯一一座以展示河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河湟文化博物馆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正式开馆。该馆上展文物有石器、玉器、骨器、木器、陶器、瓷器、铜器、金器、银器、铁器、料器、纺织、纸质等17大品类、近1180件(套),珍贵文物以青铜器、陶器为其特色,此外尚有钱币、玉器、民俗非遗工艺等,旨在全面展现河湟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详文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新馆展出的“Ⅰ号青铜神树”。安源 摄(来源:中新网)

  2.2万平方米的展陈面积、近600件首次展出的文物……日前,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在四川广汉市落成使用,向观众展示最新出土文物、研究成果和科技手段,让人们领略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源远流长。>>>详文

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

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

10月8日,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在山西晋中开馆。张云 摄(来源:中新网)

  10月8日,中国首家壁画艺术主题博物馆——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在山西晋中开馆。博物馆是一所集收藏展示、修复保护、美术临摹、教培科研为一体的壁画艺术主题博物馆。馆内展陈主题“壁上丹青·中国古代壁画源流”陈列展,以山西现存的古代壁画为主体,旁搜博采,兼及全国,呈现形式涵盖高仿真复制品、临摹品、实物演示等多种方式,集中展现中国古代壁画源流和脉络。>>>详文

江西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

江西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

游客参观江西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来源:中新网)

  11月19日,江西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正式开园,该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皇家道教宫观建筑遗址。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是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境内的一处宋元明清皇家敕建道观建筑遗址,是历代天师阐教说法、传道授篆和举行重大醮仪的核心宫观遗存。>>>详文

“墎墩苑—海昏藏宝”

“墎墩苑—海昏藏宝”

刘贺主墓墓室内的复原展示场景。刘占昆 摄(来源:中新网)

  12月15日,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墎墩苑—海昏藏宝”全面开放,睽违已久的海昏侯刘贺主墓在完成考古发掘之后,迎来首批参观游客。作为海昏侯国遗址最核心的部分,墎墩苑(刘贺墓园)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故昌邑王、汉废帝-刘贺及其部分家庭成员的墓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详文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记者 杨可佳 摄(来源:中新网)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12月27日对公众正式开放,四大类型展陈、四大活动陆续开启,邀请观众登上“运河之舟”,览古今同辉。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是一座智慧型综合博物馆,集展览展示、社会教育、文保修复、收藏保管等功能于一体,由共享大厅、展陈大楼(主楼)和休闲水街组成。总建筑面积约9.9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6.2万平方米,地下面积3.77万平方米,各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齐全。>>>详文

广州中山纪念堂启动修缮

广州中山纪念堂正在开展修缮工作。张蓝泽摄(来源:中新网)

  广州中山纪念堂日前启动25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工作。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外立面已经围蔽,正在进行施工作业。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设置了专门安全防护通道,供民众进出,并在通道显眼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广州中山纪念堂是近代广州的地标性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有机结合的典范。>>>详文

须弥山石窟大数据“体检”

须弥山石窟

中国十大名窟之一须弥山石窟。姬禹 摄(来源:中新网)

  初秋时节,须弥山旅游景区山巅古松挺拔,山下流水潺潺,苍松翠柏与山寺、亭台楼阁交相辉映。经过3年数据检测和收集,架在须弥山唐代大佛周围的脚手架和保护网日前已全部拆除,大佛再次完全展露,迎接八方来客。过去三年,相关专业机构又对大佛开启全面的大数据“体检”项目。目前,已完成数据检测收集工作,为下一步大佛窟沿抢险加固提供理论支持。>>>详文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