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万里长江入海口,擘画一座未来城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大陆新闻 > 社会综合      2024-04-09 16:15:33

长江入海口,一座白色灯塔矗立在栈道上,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航海灯塔,斗转星移、阅尽千帆,见证着百年巨变。这里就是吴淞口。

吴淞口位于蕰藻浜、黄浦江、长江交汇处,出入长江的船只由此通过,是长江入海的第一道门户。吴淞口西岸是上海市宝山区吴淞街道,曾经的冶金钢铁基地,正由科创带动进行着由“黑”到“绿”、由“重”到“轻”的产业转型升级;吴淞口东南是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正由化工基地转向打造现代化物流仓储基地。

从高空俯瞰,吴淞口这条弯道犹如东海插入黄浦江的一把“钥匙”,而这片区域的转型跃升将为上海打开高质量发展的“北大门”。

咽喉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吴淞口自鸦片战争起历尽屈辱,敌舰横冲直撞、飞机狂轰滥炸,近代史上血腥黑暗的岁月给这里留下沉痛记忆。数十年过去,如今的吴淞口充满勃勃生机,那座吴淞口灯塔曾是战火纷飞中的闪烁星火,现在是文化使者国产大型邮轮的“指路明灯”。被称为“东方之睛”的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邮轮母港。这座“水上会客厅”的广阔腹地大吴淞地区,正疏通交通经脉、夯实产业根基、瞄准科创前沿、呵护绿色生态,将成为上海又一个旅游胜地、产业宝地和创新高地。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停靠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朱嘉奕摄

落子“大吴淞”,一座绿色的未来之城将在这里拔节抽穗。近日,由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宝山区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联合编制的《大吴淞地区专项规划》结束草案公示,标志着“大吴淞”开发建设进入新阶段。

“落子”是第一步,对于“大吴淞”来说,如何嵌入产业和金融功能、彰显板块价值,完善全球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全球城市功能能级,夯实航运中心核心承载地和主城区科创主阵地作用,既是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之需,亦是强化战略功能之需,更是上海实现进一步高水平开放的必答题。

吴淞之大,不仅大在体量规模,还在于产业承载能力、机制创新魄力和创新发展潜力,目标是带动一批前沿科创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形成一批联合创新平台,从而全面提升这一地区的城市功能。

通江达海、根基深厚的吴淞口,江风习习、绿意盈盈,“大吴淞”正加快转型开拓未来城市发展空间,担起产业注入和升级的使命,努力探索打造成城市更新和功能升级的“样板间”。

一张蓝图 擘画吴淞之“大”

3月5日清晨,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和“威斯特丹”号、“鼓浪屿”号、“蓝梦之星”号邮轮一同靠泊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这是这座国际知名的邮轮母港在硬件升级之后首次呈现“四船同靠”的盛景。

另一幅“图景”也在同日“出炉”,这就是《大吴淞地区专项规划》结束草案公示。规划范围涉及宝山、浦东、静安和杨浦四区,面积约110平方公里,着力打造城市北部“三江交汇、上海之门”的标志形象和“蓝绿交织、清新明亮、城水共融、低碳睿智”的区域整体意向,形成“一核三带五组团、绿色开放韧性融合型”的总体布局。

临长江、靠东海,历史上曾经是渔港、军港、货港的吴淞口,已经成为邮轮产业发展的孵化基地,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其实,过去几十年,老吴淞工业区几经改造、整治,但传统产业没有完成整体转型,城市面貌也未发生根本变化。大大小小的老厂房层层转租、闲置空置,低能级、高污染的工厂、堆场,脏乱差的环境让这里变成城市更新的一块“伤疤”,也极大地限制了产业腾挪焕新。

近十年来,大吴淞地区加快从传统钢铁工业基地转型为科创引领的高端制造业基地,力争成为新兴产业的“后发阵地”,进入国内外“顶流”企业的视野。

将优质空间匹配给潜力企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低效用地转型,加快科创型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吴淞地区不断调整与城市功能不相匹配的产业和产能,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既带动了传统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又吸引了未来产业在这里落地生根。

大吴淞地区作为上海可实现整体改造升级难得的“大衣料子”,其可开发的空间和可挖掘的潜力之大,直接关乎上海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和功能提升。

规划中位于宝山的吴淞创新城是大吴淞地区的核心发展区,规划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通过《大吴淞地区专项规划》的扎实推进,这片上海最大体量的“大衣料子”将彻底改变用地绩效低下、综合交通环境差、地区能级和品质不佳等问题,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型和更新。

从规划中看,“大吴淞”瞄准三个方向实现功能塑造: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构筑新型产业发展高地和高端产业集群,实现由钢铁冶金产业向智能智造转变;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突出高品质蓝绿生态空间营造,规划蓝绿空间占总用地不少于三分之一,使城市面貌由灰色变为绿色;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按照高品质城区要求,增加公共服务、居住、休闲等功能,使功能由单一变为复合,由厂区向城区转变。宜业、宜居、宜游的“大吴淞”既是长江入海口的一道风景,也将是创新升级的一片沃土。

记者采访看到,吴淞口正呈现一派“由旧焕新”的火热场景,成片规划的商务楼宇、产业园区正在施工建设之中。上海吴淞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王家道说:“能将愿景变成施工图实为不易,经过与在地央企、院所的深入磨合,才能将这一幅幅图纸变成实景,也才能真正建成一个‘大吴淞’。”

规划先行、扎实推进,吴淞创新城的面貌已经大变样。“‘大吴淞’既因其历史发展的深厚工业积淀而大,也以其作为科技创新主阵地的职责使命而大,更因其资源配置、功能升级、要素齐聚的产业发展前景而大。”王家道说。

当前,上海聚焦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五个中心”建设,深入参与全球竞争。大吴淞地区的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建设“大吴淞”正当其时。

“未来,这里将乘长江奔海、三江汇流之势,‘五个中心’建设之机,成为承载科创、航运、金融、贸易等全球资源链接、汇聚、配置的‘门户之地’。”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张玉鑫介绍,按照“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大吴淞地区将被定位为城市大型公共中心和大都市发展的核心功能区。规划着眼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让大吴淞地区成为支撑上海重大产业和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空间。按照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着力构筑起集上海北部高铁枢纽站、吴淞国际邮轮母港和浦东外高桥物流枢纽港为一体的开放门户枢纽格局。

一把“钥匙” 解锁转型之道

吴淞口的区位优势突出体现在通江达海。从区域地图上看,面向国际,上海地处亚太地区沿海城市带的地理中心;面向国内,上海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交汇之处。而这两个连接的重要节点就在吴淞口。

“大吴淞”这把东海插入黄浦江的“钥匙”,更加需要通过产业转型、功能升级、资源匹配打开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北大门”,解锁老工业区的转型发展之道。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认为,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和亚太城市带的中间点,在发挥联通国内国际的枢纽作用、建设世界第一梯队的都市圈方面拥有突出优势。上海还是中国市场环境最开放、政府管理最高效、科创能力最顶尖、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城市之一。借助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这一“天时”,以及国内国际两个维度的“地利”优势,上海可以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增长极作用,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疏通产业发展经脉,畅通国内国际两个循环,首先需要畅通交通的“大动脉”和“微循环”。正在建设之中的高铁宝山站就是疏通干线交通、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枢纽。

高铁宝山站是新建沪渝蓉高铁(北沿江高铁)的上海始发站,是沪通铁路的中间站。按照计划,高铁宝山站将于2027年左右投用,届时从高铁宝山站可直接到、发全国各地,特别是长江沿线城市,极大方便人流进出宝山。

“沪渝蓉高铁是东西向,沪通铁路是南北向,宝山站就在中心连接点上,这让宝山向北、向南、向西都能够辐射广阔腹地。加上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区位优势,宝山将成为能南能北、能里能外的开发热土。”上海市宝山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朱广力说。

以上海到南通为例,目前需要1个半小时车程,沪通铁路运营后,宝山至南通最快只需要26分钟;宝山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从1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真正释放“半小时经济圈”的同城效应。“半小时经济圈让企业‘跨界无感’,这给企业带来新的投资选择和发展空间,在交通经脉联通的条件下,长三角地区、沿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布局会更加注重通盘考虑,企业落地更能各得其所。”朱广力说。

上海市宝山区规划资源局局长王忠民认为,宝山站这一交通枢纽的打造,让“大吴淞”乃至宝山成为“南承中心辐射、北向跨江联动、东接浦东引领区、西连长江经济带”的关键节点,将真正成为服务辐射长三角北翼的重要节点和上海北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依水而兴,产业相连。由江入海的“大吴淞”发展进程离不开临水经济,从先进制造到现代物流,从高端装备到邮轮旅游,“大吴淞”始终在探寻资源相通、产业相连的发展路径,实现转型升级。

如今,打通制造、运营、综合服务链条的邮轮产业是大吴淞地区发展的一张“王牌”。今年1月,华夏国际邮轮有限公司注册成功、正式落户宝山,中国邮轮产业的全链条、全周期发展进入新阶段。华夏国际邮轮将助力宝山全面拓展邮轮旅游、邮轮船供、邮轮免税等业务,更好建立健全邮轮全产业链体系,持续搭建行业平台、汇聚专业力量,打造邮轮产业链企业落户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李晨昊表示,华夏国际邮轮落户宝山,标志着上海邮轮经济发展新的启航,这也是中国邮轮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当前,上海正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推进邮轮产业发展是其中重要一环。宝山将全力构建船、港、区协同发展的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和协同单位共同探索豪华邮轮中国化高质量发展新路。探索建立适应中国邮轮市场发展特点的管理模式、与国际邮轮发展规则相适应的制度体系、邮轮经济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和邮轮发展服务配套体系,将带来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

依托邮轮产业发展,吴淞口将不仅是一个邮轮母港,更是邮轮产业发展集聚区,可以更好地推动邮轮领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邮轮产业链长、辐射带动作用大,航线规划、船舶管理、旅游产品设计、品牌建设、风险防控等核心环节都有广阔空间,这与正在建设之中的“大吴淞”不谋而合、双向奔赴。构建本土邮轮旅游生态系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自主邮轮品牌指日可待。

国际邮轮市场的春风已经吹进了吴淞口。近日,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可搭载5686名游客的地中海“荣耀号”经过短暂的修整,缓缓驶离码头,开启新的航程。

MSC地中海邮轮中国区总裁黄瑞玲说:“我们预计中国邮轮市场将迎来新一轮上涨周期,我们坚定看好长三角地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发展水平优势,将MSC‘荣耀号’部署到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就是为了结合上海及周边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特点,通过多样化的创新产品及服务,带动母港城市邮轮产业发展。”

除了地中海邮轮,世界排名第二的邮轮公司皇家加勒比旗下超量子系列首艘邮轮“海洋光谱”号也将于4月回归上海。

“国产大型邮轮‘出海’,外资邮轮公司回归,让市场感受到新一轮增长周期的暖意。”上海市宝山区滨江委主任江瑞勤说,吴淞口将吸引更多的邮轮品牌将市场做大做强,我们也能从这里培育好中国的邮轮市场,建设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增加优质文旅消费供给。

一座“新城” 不负未来之名

钢花四溅见证昔日辉煌,浪花翻涌洞见今日绚烂。由硬变软、绿色低碳、产城融合的吴淞创新城被称为“未来之城”,该如何不负“未来”之名?

在吴淞创新城先行启动区的项目现场,一处处厂房、车间将被商务楼宇、研发基地、美术学院等替代。老工业基地的样貌正在发生根本改变,其背后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指引和地方改革创新的探索。

吴淞创新城开发建设的先行启动区一部分属于中国宝武,新城的打造与中国宝武的转型如何协同共进?

“看似不谋而合,其实是深层次的协同互通。”宝地资产吴淞产城发展中心高级副总裁李铭说。吴淞创新城的开发模式是,大部分土地由政府收储,中国宝武开发一小部分产业地块,既发挥央企在产业链上的优势,也发挥政府在政策、资源上的优势。

“包括中国宝武在内的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不仅有自主转型的意愿,同时具有资金雄厚、产业基础坚实的优势。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就是最好的产业导入和资金利用。”王家道说。

企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与地区发展趋于一致,龙头企业的转型带动了地区产业的转型。吴淞创新城所在的宝山正在做大做强六大产业,即邮轮旅游、绿色低碳、生物医药及合成生物、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动漫电竞和平台经济),这也是中国宝武等在地央企、国企的转型方向。

李铭介绍,特钢先行启动区首发区域是吴淞创新城的重点地块,原来的特钢工业区将建成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这是上海市认定的首个以“碳中和”为核心产业的市级特色主题园区。

金色炉台·中国宝武钢铁会博中心。(受访者供图)

原来的高碳排“大户”如今成为减碳排“先锋”,以这一园区为牵引,将来还有望链接上下游形成“减碳联盟”。

落户这里的易碳数科是一家“年轻”的企业,宝山因钢铁产业集聚成为它最适配的应用场景,如何让企业精准地知道每个生产环节的碳排放量,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计划?易碳数科提供了解决方案。其创制出的“积木LCA云”国产工业软件,可帮助企业在把“碳足迹”算明白的基础上制定“减碳方案”。“企业可利用软件自主增减工艺模块,一键生成‘碳足迹’报告,数据全流程清晰透明、可追溯,成为企业生成碳排放报告的依据和减碳的重要抓手。”易碳数科CEO周烨说,目前,这款软件已成为首个被欧盟环境影响评价互认平台认可的中国工具。

联合开发、协同推进、共谋发展的创新模式让大吴淞地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工业空间”向“城市空间”转型,大吴淞地区成为可以洞见未来的地方。

型钢南路上,有一座约1公里长、120米宽、20多米高,总体量达23万平方米的宝武不锈钢厂区型钢厂房,带着钢花飞溅的记忆、经过岁月洗礼的沉淀,这里成为独具工业美感的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

钢铁厂房里的美术学院,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说:“规划中有三条道路从校园穿过,构建出‘川’字,寓意‘川’流不息,院区与城市共融共生,无疆无界,创造无限可能。”八年前,曾成钢第一次走进型钢厂房,就为它的建筑形态、工业美感惊叹。“现代主义艺术起源于工业发展,如果能在这座百年不遇的工业遗迹里建一所美术学院,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曾成钢说,“我的梦想就要成真了!”

在城市更新中,原吴淞工业区传统封闭的工业厂区逐步打开,变为开放的城市空间。王忠民介绍,在此轮吴淞创新城的建设中,将规划打造约560公顷的中央钢铁公园,集生态自然教育、艺术体验、工业文化展示和智慧生活示范于一体,在强化吴淞创新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将强化中央钢铁公园保存历史文脉记忆的功能。

打开围墙,留存工业遗迹,打造滨水空间,大吴淞地区将是一座可阅读、可亲近的人文新城。以蕰藻浜生态文化休闲走廊为发展轴线,将布局文化、研发办公、商业、商住混用等多种功能用地,并在三水交汇处形成多组地标性建筑……一幅蓝绿图景徐徐展开,赏心悦目、融入生活。

空间转型推动功能转型,重点板块的开发建设,将辐射带动宝山的整体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也将为上海产业升级、改革创新、功能提升增添新注脚。

位于上海北部的“大吴淞”,与位于西部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虹桥”和位于东部的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大东方”遥相呼应。“大吴淞”“大东方”“大虹桥”,都是提升大都市核心功能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地。

今年3月,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迎来三周年,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这里襟连国际枢纽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多年来成效显著,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商务区以“大科创”赋能“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税收实现三年复合增长率20%以上,累计引进总部类企业超500家。

与“大虹桥”一样同为交通枢纽的“大东方”也揭开面纱。2月28日,《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这块规划面积约0.88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介绍,商务合作区兼具了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区和口岸限定区的功能,具备便利化管理制度集成创新的优势条件。

区域转型发展孕育改革创新成果,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载体。“大吴淞”除了与国际大市场紧密相连,让国内大市场畅通高效,以协同发展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外,其带来的国内国际机制创新成果也十分令人期待。

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受访者供图)

与吴淞口灯塔相伴的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是一座钢渣堆上建起的生态公园,它的“前世今生”耐人寻味。在沿江木栈道上,远眺白色灯塔,近看水草依依,感受江风拂面,聆听潮起潮落,仿佛时间都停下了脚步。然而,时间的脚步不会停驻,正如这片欣欣向荣的区域正奔流向海、一往无前。(记者王永前 杨金志 贾远琨 郑钧天 王辰阳)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姚思寒
热门评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