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15日电 中东战地手记|今夜无眠——在耶路撒冷感受来自1500公里外的打击
新华社记者王卓伦
当地时间14日凌晨,伊朗使用导弹和无人机对以色列领土发动报复性军事打击。尽管本月1日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领事部门建筑后,伊朗已经多次声言反击,但当反击真的来临时,还是令人感到震惊。
这是4月14日凌晨在耶路撒冷上空拍摄的以色列“铁穹”防空系统启动拦截的画面。新华社发(贾马尔·阿瓦德摄)
驻耶路撒冷工作两年多来,我已亲历过多次大小规模的巴以交火。去年10月7日爆发的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时间已超过除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以外的历次中东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创下新高。
仿佛有预感般,14日凌晨1时40分许,小憩了一会儿的我刚坐起身来,便听到了一声剧烈的轰响。一瞬间,刺耳的防空警报响彻全城,打破了夜空的宁静。
爆炸声中,楼道里传来一片喧哗,夹杂着婴儿的阵阵哭声,原来邻居们已在防空警报响起的那一刻走出家门避难。人人眉头紧锁、神情紧张。
4月14日凌晨耶路撒冷响起防空警报时,邻居在楼道内躲避。新华社记者王卓伦摄
战事不断令不少以色列人养成了战备习惯,多数建筑和公寓内都设有应急“避难室”。我所居住的楼体已有超过60年历史,没有类似设施。因此,楼道是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抵达的最安全的地方,至少能减少被弹片或震碎的窗玻璃击伤的危险。
虽已是深夜,邻居们大都穿戴整齐。“炸馆事件”发生两周以来,以色列官方不断提醒民众伊朗可能发动报复性打击,在打击发生前的几小时又发布了非常具体的安全警告。因此,不少人已做了准备。
肩负记者的职责,我穿上了防弹衣、戴上头盔,跑向阳台,拍摄了现场直击耶路撒冷遭袭的场景。那一刻,职业荣誉感的召唤,消解了我内心些许的紧张不安。
4月14日凌晨耶路撒冷遭袭后的现场视频报道画面截图。
夜空中,缕缕火光划过,炫目又令人心惊。这些导弹或是无人机,在被以色列防空系统拦截后,如“流星雨”一般迅速散落,并伴随阵阵爆炸声响。
本轮巴以冲突以来,我已多次见证和记录类似场景。与此前100公里外加沙地带发射来的火箭弹相比,此次伊朗从1500公里外发动的打击带来的爆炸声明显更大,但对于这里的普通人来说区别并不大——只要战火不灭,总是提心吊胆,内心永远惴惴不安。
录制完视频,我立即整理、剪辑和编发相关报道,此时窗外已晨曦初露,我才意识到自己一夜无眠。
伊朗的此次打击目前来看并未造成严重伤亡和破坏。以色列军方称,伊朗向以色列发射了超过300个导弹和无人机,但其中大多数被拦截。然而,一旦冲突某方误判误算,中东局势便有可能急剧恶化。
这是4月14日在耶路撒冷拍摄的空荡的街头。新华社发(贾马尔·阿瓦德摄)
工作和生活在这片土地,时时能感受到人们对战争随时来临的警觉。
不难判断,紧绷的神经很大程度上源于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据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14日公布的数据,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3.37万人死亡、7.6万余人受伤。
以色列下一步是否采取反报复行动,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国际社会期待以方就此收手,避免地区冲突扩大化。以国防部长加兰特却说:“这场战斗仍未结束。”
“不眠之夜”定然还会再来,我必须时刻准备着。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