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台湾旅游业者的“寒冬”何时能过去?

台湾旅游业者的“寒冬”何时能过去?
台当局行政机构公布两岸观光旅游政策,针对旅行社组团赴陆5月31日到期,台当局决定,“2024年6月1日以前规划的旅行团,可以继续执行”。台湾“联合报”发表评论指出,在业者眼中,这项决定充其量只是一剂安慰剂,“禁团令”才是最大的关键。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台当局行政机构公布两岸观光旅游政策,针对旅行社组团赴陆5月31日到期,台当局决定,“2024年6月1日以前规划的旅行团,可以继续执行”。台湾“联合报”发表评论指出,在业者眼中,这项决定充其量只是一剂安慰剂,“禁团令”才是最大的关键。

2

赴大陆“禁团令”解除无望

20240529002493

岛内旅行业呼吁台当局6月起将赴陆旅游禁团令解除。(台湾“中时新闻网”资料照)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5月29日报道,岛内旅行业代表与台当局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李孟谚会面,传达业界近期的诉求,并盼台当局6月起将赴陆旅游禁团令解除,但与会人士转述,台当局跨部门协商后,可能仍朝向禁团令不解的方向走。

旅行公会全联会理事长萧博仁指出,李孟谚在会中透露,台当局在跨部门的协商当中,有几个单位还是持“不解禁”的方向,因此6月1日后,原定出团的旅行团继续出发,但后续也不许打广告、招揽客户,等于“禁团令”没有解除。

今年2月间,蔡当局祭出“禁团令”,原因是两岸关系急冻,蔡当局要求业者自2月7日起不得招揽前往大陆的旅行团,以避免衍生旅游纠纷。针对已招揽成团、出发日期在2024年3月1日至5月31日间的团体,为保障旅行业与旅客消费权益,仍可出团。

台湾“联合报”指出,蔡当局一刀切,严令业者2月7日以后不得招揽前往大陆的旅行团。但赖当局今天宣布,决定2024年6月1日以前规划的旅行团,可以继续执行,看似大动作,但前进一步,又退一步,还是回到原点,“禁团令”还是6月上路了。

2

台湾多处夜市业者“哀号”

台“主计总处”公布2023年摊贩数、从业人数以及营收均下跌超过2成。图为台北市宁夏夜市逛街民众品尝美食。(范扬光摄/台湾“中时新闻网”)

台“主计总处”29日公布“2023年摊贩经营概况”,统计截至2023年6月底,全台的摊贩数为23.3万摊,相较2018年8月底减少7.4万摊,从业人员也从约47.6万人减至35.7万人;官员解释,主要受到疫情影响,使得网购、外送平台服务加速发展,且来台观光人数减少所致。

高雄六合观光夜市在马英九时期,陆客来到最高峰,一晚数千人,但“绿色执政”、两岸关系急冻,陆客雪崩式下滑。六合夜市管委会总干事詹金翰直言,六合过去为迎接陆客团,卖起凤梨酥、茶叶等伴手礼,如今业绩大不如前。

台中市逢甲商圈管理委员会主委王朝艺表示,陆客不来对夜市冲击大,虽台当局积极拓展东南亚观光客来台,但相较大陆,新加坡等东南亚游客的消费力差距很大,且华人在语言沟通、购买东西都方便,陆客不来,对商圈消费减少至少一半。

王朝艺强调,陆客消费力强大家都知道,台湾摊商非常欢迎他们来观光,因此建议台当局,应把是否开放陆客交流等事项交给岛内各县市政府,由地方政府去交流、招商。

2

台湾旅游业损失千亿商机

台湾旅游业者指出,以消费力来说,陆客还是最愿意花钱的。图为台北市西门町伴手礼店。(台湾“中时新闻网”资料照片)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陆团开放不解禁,陆客赴台泡汤,岛内观光旅馆业者私下表示,失望是难免的,但看到赖清德“520讲话”后,“也心里有数”,早就没有抱太大期望,两岸关系急冻的结果就是由观光产业独自承担。

过往来台旅客最大宗是陆客、其次是日本旅客,不过因为“限陆令”以及汇率因素,这两大“主要族群”减少许多,变成韩国旅客、东南亚旅客成为大宗,欧美旅客也有渐渐增加的趋势。

观光旅馆业者指出,以消费力来说,陆客还是最愿意花钱的,因此即便其他国家旅客来台人数增加,仍无法弥补所损失的陆客商机。以每个陆客来台平均花费5到8万元(新台币,下同)计算,观光旅游业一年起码损失千亿元商机。

“狼来了喊太久,也都免疫了”,相较于大型国际观光饭店客源广泛,部分中小型地区旅馆对陆客赴台仍有期待,“有人来都是好事”,只不过政策反反覆覆,原本期待新当局上任后会有新气象,看起来也没了,现阶段除接受现实,也只能被动期待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