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卫队大规模整编意欲何为?

日本海上自卫队大规模整编意欲何为?
日本防卫省近期宣称,海上自卫队即将实施史上力度最大的编制调整,以“更有效地整合现有主力舰艇”。分析人士认为,日本此举的真实意图是构建全新作战体系、提升远程作战能力,走向全面“再武装”。充分折射出日本扩军备武、加速向“军事大国”迈进的危险图谋。对此,周边国家须予以高度警惕。

  据悉,日本海上自卫队现由自卫舰队、“地方配备部队”、教育航空集团和练习舰队等组成。自卫舰队是海自的主力,下辖编入水面主战舰艇的“护卫舰队”及航空集团、潜艇舰队、扫雷舰群、舰队情报群等直属部队。“护卫舰队”现下辖四个护卫队群,每群各下设两支护卫队,一支直升机驱逐队主司反潜,一支防空驱逐队主管海基反导和防空。

  2005年,海自曾大举重组,各护卫队群不再负责作战指挥,转为只负责管理、训练和后勤保障的行政单位,而下属的两支护卫队则分散配置,不再集中一地。这对海自指挥运筹、协同作战、训练水准和后勤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升了其插手周边热点事件的灵活度。

  根据新的调整计划,海自将所有水面主战舰艇纳入新成立的“水上舰队”,主要编成“水面作战群”“巡逻警戒群”及“水陆两栖和扫雷作战群”等。其中,三个“水面作战群”将以四个护卫队群为基础改编而成;一个“巡逻警戒群”将取代原“地方配备部队”下辖的“导弹艇队”;一个“水陆两栖和扫雷作战群”将由扫雷舰群和“地方配备部队”所属的扫雷、运输和两栖力量合并组成。

  同时,原海自系统通信队群,自卫舰队建制下的舰队情报群、海洋业务和对潜支援群,以及地方队的警备所等涉情报战职能单位,将被整合成立与“水上舰队”级别相同的“情报作战集团”,下设“作战情报大队”和“网络防御大队”。所有重组计划在2026年3月完成,届时“护卫舰队”“护卫队群”等沿用已久的番号将消失。

整编计划指向鲜明

  日本海上自卫队此次整编的重点是“护卫舰队”,并广泛涉及扫雷舰群和“地方配备部队”等多个单位,意图明显。

  首先,整合主战兵力,强化一线实力。根据舰艇性能用途和作战职责,合并重组较分散的专业力量,谋求更为高效灵活地运用部队。正如防卫省所宣称的,三个“水面作战群”将各拥有一艘直升机驱逐舰,其余舰艇的种类和数量也较原护卫队群有所增加,以便保证更多战舰接受轮换、训练和维护,开展更高水平的联合与协同行动。“巡逻警戒群”主要承担平时海自基地及日本周边海域的警戒监视任务,也能用于辅助应对长期行动,还可保障作为主力的“水面作战群”专注于训练。

  其次,充实航母编队,实施远洋进攻。两艘2万吨级的“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均已初步完成轻型航母化改造,可搭载垂直起降型F-35B战斗机,它们与一艘“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将分别充任三个“水面作战群”的旗舰,牵头编组轻型航母编队,遂行攻击性的制空、制海或夺岛等任务,并填补亚太美军的航母编队“空窗期”。另一艘“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及部分水面舰艇则纳入“水陆两栖和扫雷作战群”,使之在履行两栖作战及扫雷行动“本职”任务之余,还可“升格”为直升机航母作战编队使用。

  第三,巩固原有“优势”,弥补能力短板。目前美日联合演训中的立体扫雷、两栖登陆和海上运输等重点课目,都将成为新成立的“水陆两栖和扫雷作战群”的职责,使其在保持扫雷这一传统“强项”的同时,“担纲”两栖和运输这两个海自近年来为“备战西南方向”而重点关注的领域。新的“情报作战集团”则吸纳水文、声学及电磁等多类型情报侦察与分析力量,将提升海自在情报战领域的联合作战能力。

黩武图谋越发暴露

  早在今年5月,日本参议院通过了《防卫省设置法修正案》,批准防卫省设立一个统一指挥陆海空自卫队的常设机构“统合作战司令部”,形成一元化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日本海上自卫队本轮整编,目的是强化海上作战能力,适应新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要求,充分折射出日本扩军备武、加速向“军事大国”迈进的危险图谋。

  本次整编只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史上最大规模改革”的序幕。根据2022年出台的“安保三文件”中的设想和一些媒体披露,海自计划在10年内,将“水上舰队”按6个群、21个护卫队的新体制进行整编,驱护舰数量将增至54艘。为顺应科技发展趋势,海自不断投资建造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驱护舰,以持续增编“水面作战群”。

     海自还特别重视情报战领域力量整合,企图通过情报支援的方式干预周边热点和冲突。“水陆两栖和扫雷作战群”重组完毕后,很可能是一支编有直升机母舰、携带气垫登陆艇的运输舰和若干驱护舰、扫雷舰的大型特混两栖舰队,将显著增强其制海与力量投射能力。

  近年来,日本防卫预算连创新高。海自是日防卫费的重要投入方向,力量建设将显著强化。在总额高达591亿美元的2025财年防卫预算中,海自分得了不菲的“蛋糕”:约22亿美元用于建造三艘标准排水量4800吨的新型多用途护卫舰;约5.6亿美元用于开发和测试两艘新型“宙斯盾”系统搭载舰;约2.1亿美元用于研制潜艇垂直发射系统;约1.32亿美元用于研发可打击无人机等“小型威胁源”的舰载高功率激光系统等。这些新锐武器装备均将成为海自新作战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其编制表上的“护卫”标签名实俱亡。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近日宣布,美国国务院批准向日本出售9架波音KC-46A空中加油机,预估交易金额达41亿美元。分析称,该批KC-46A空中加油机服役后,将进一步提升日本空中加油和战略投送能力,也将给地区安全稳定造成威胁。

  据悉,早在2016年日本就与美国签订了一项关于采购2架KC-46A空中加油机的合同,成为该型飞机首个国外客户。2020年和2022年,日本又分别增订2架该型飞机。截至目前,日本已收到4架该型飞机,均服役于日本航空自卫队第405中队。

     日本海上自卫队9月10日宣布“加贺”号直升机驱逐舰将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美国海军的指导下,对F-35B战斗机进行短距离起飞和垂直降落测试。据悉,F-35B战斗机需要采用软管加油,KC-46A空中加油机刚好可以满足其需求。分析称,结合近期相关举动,日本或在训练一支可进行远距离作战的战斗机队,此举已突破“专守防卫”原则。

      此外,美空军目前已订购大量KC-46A空中加油机,考虑到未来将替换近400架KC-135空中加油机,KC-46A空中加油机订单或将继续增加。日本采购与美军相同型号的加油机,不仅可供航空自卫队使用,还可供驻日美军或执行长距离海外任务的美国本土战斗机使用,加强日美联合作战能力。

  助推与驻日美军间的指挥一体化,是日本自卫队当前的改革大方向,此番海上自卫队的整编只是该进程的开始,陆上和航空自卫队会陆续展开类似整编。最终,在指挥体制上,将完成驻日美军司令部的改造、日本自卫队“统合作战司令部”的组建以及两者之间的对接;在力量编成上,则将完成陆海空自卫队的力量充实与整编。美国利用日本弥补其推行“大国竞争”战略的军力缺口,日本则利用美国走向全面“再武装”,地区乃至全球和平与安全正面临严峻挑战。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