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今年8月,防卫省已与两家商业轮渡公司签订合同,继续租用两艘大型渡轮来运送日本自卫队的坦克等装甲车辆。这两艘渡轮分别是新日本海轮渡公司的“白鸥”号和津轻海峡轮渡公司的“世界”号,每艘排水量约2万吨,它们已为自卫队提供长达10年的服务。据参与谈判的日本官员透露,此次防卫省计划与4至5家商业轮渡公司签订合同,租用4至5艘排水量2至3万吨的渡轮。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自卫队在引入民用运力10年后,进一步加大商业资源的军事使用,一方面是在此前的演习和训练中验证了商业渡轮的使用效果。比如,在“利剑23”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期间,“白鸥”号和“世界”号渡轮承担从鹿儿岛和北海道向九州及日本西南诸岛投送兵力的任务,共运送700余名自卫队员和230辆坦克等装甲车辆。
另一方面,日本海上自卫队自称运输能力薄弱,仅列装3艘大型两栖运输舰,在执行大规模兵力调动任务时捉襟见肘。虽然防卫省宣布要组建海上运输群,但新舰研发建造周期长、费用高,且两栖运输舰配套舰员数量紧张,因此希望通过加大租用商业资源来弥补运力缺陷。
相较于首批合作公司的港口主要在日本北部,防卫省此次谈判的对象主要在四国、九州等中部和西部地区,合作方式也变为融资租赁,以减少防卫省负担的费用。日本媒体还披露合同的一些细节,包括“必须在72小时内完成出港准备”“在港口开辟专用通道,确保至少60辆装甲车可快速通过”“拥有锚地的优先使用权”,以及关于信号屏蔽和安全保密等要求。
从运输效果来看,防卫省目前租用的两艘渡轮运送能力可比肩军事运输舰,能够运送2支满建制的战斗侦察营或60辆坦克等装甲车辆。而且,商用渡轮隐蔽性较强,在军方支持下可优先选择最佳航行路线。
除“收编”民用船舶外,防卫省还要赋予商业公司船员“预备自卫队员”身份,将其纳入“海上运输预备队”。目前,与相关公司的合作预计将按照每船21人的编制进行录用。外媒评价称,日本政府既可借此储备军事海运人员,确保他们在战时快速转换身份,又可节省经费开支,因为这部分人员的薪资主要由商业公司承担。另据防卫省连续2年的防务预算安排,未来将有至少19个民用码头被改建成军民通用港口,进一步提高自卫队的“民参军”比重。
防卫省租用商业渡轮的做法,遭到日本国内部分民众的反对,他们担心此举可能使民用船舶卷入战争。对此,防卫省称,按照防卫大纲要求,日本自卫队可以“灵活运用民用运力,实现快速机动的大规模兵力运输和部署”,并引用“应对武力攻击事态法”和“自卫队法”作为依据,提出在重大危机和战争期间,日本150家民营企业有义务参与防务支援行动。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扩大民用运力军事化使用,是其以民掩军、变相扩军的又一手段。近年来,日本逐渐加大“藏军于民”力度。在军工领域,日本民营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内,日本投入近千亿日元用于“军工产品供应链韧性”建设。近期,日本还加强与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在军事基地和后勤补给领域的互动和协作。
外媒称,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乃至全球的“跟班”,日本经常效仿美军开展军事动作。美国海军和陆军长期租用大量商用滚装船来执行全球兵力调遣任务,其中最大的超过5.5万吨,并基于这些船舶建立海上预置舰队,常态化部署于多个任务海区。受此影响,日本海上自卫队也要将租赁的商用运输船组建为“商船预备队”,并分配给海上自卫队的多个基地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美日达成的后勤合作协议,日本多家军工企业将建设美军在印太地区的船舶和飞机维修保养中心。这意味着日本的民用运力等战争潜力资源,可能在美日防务一体化战略框架下,变成干涉地区事务的准军事力量。一旦美国及其盟友获得相关民间资源的长期或临时使用权,将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支点覆盖范围,提升在该地区开展军事行动的效率。
对此,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指出,近年来,日方加速作战力量体系调整,加快新型作战领域建设,发展远程进攻能力,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倾向更加明显,这严重违背日本“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原则,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破坏。我们敦促日方汲取历史教训,在军事安全领域谨言慎行,多做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事,而不是倒行逆施。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国防部网、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