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年终特别策划丨2024,在青春赛场为拼搏鼓掌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大陆新闻 > 时事要闻      2024-12-31 09:30:47

2024,在青春赛场为拼搏鼓掌

时光匆匆,转眼间,2024年已到尾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年,军校学员们刻苦学习训练、努力增强本领,用辛勤付出换来快速成长。

赛场,既是能力的擂台,也是青春的舞台。心怀梦想,步履不停。这一年,各专业学员在不同的赛场上挥洒汗水、比拼智能,向荣誉发起冲锋——

我们看到勇敢的挑战者。一名名学员披荆斩棘、上下求索,无论成功与否,都在不断攀登的过程中更进一步。

我们看到坚定的奋进者。锲而不舍、水滴石穿,无数个日夜的辛苦奋战,换来登上领奖台的辉煌一刻。为了这一刻,学员们奋勇担当、全力以赴,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团队和集体,给予个人前行的力量,更带来温暖和感动。

赛场上,我们为拼搏的每一个人鼓掌。赛场外,也许并没有评委和观众,但成长道路上每一个努力奔跑的身影,都将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期年终特别策划,让我们通过赛场,见证军校学员在这一年破茧成蝶、青春闪现的瞬间。

——编 者

参加国际帆船竞赛的海军学员——

“作为船长,我必须站出来”

■郭文聪 李锟锋

2024年,“海军杯”国际帆船邀请赛开幕,海军航空大学代表队入场。孙楚豪 摄

冬日的渤海湾显得格外安静,海军航空大学校园内,大四学员金世峰伏在一幅中国地图上,细数着自己到过的地方。望着那片蓝色海域,他回想起一年中最难忘的经历。

今年7月,金世峰以船长身份带领团队,夺得“海军杯”国际帆船邀请赛中国院校组团体第三名。去年,同样是帆船竞赛,同样是院校队伍角逐,他没有取得名次;在大学生涯最后一年,他弥补了这个遗憾。

5月,竞赛开始组队报名。金世峰主动请缨,在此次比赛中担任船长,发誓要带团队取得名次。

备赛过程中,金世峰和队友没有忘记上次比赛空手而归的挫败感,他们从失败的原因入手,进行针对性训练。烈日当空,他们一遍又一遍向训练极限发起冲锋;训练间隙,他们追着教员请教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技巧……

一段时间后,队员们都被晒黑了,金世峰的脸黑得尤为明显,大家便称他为“酱油船长”。第一次担任船长的金世峰,白天和队员们练习操作技巧、磨合装备。晚上,他独自学习和拓展船长专业理论知识,直至深夜。

经过不懈苦练,金世峰和队员们渐渐恢复自信。跨越渤海湾,他们来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比赛现场。随着抽签、调试、试航的顺利进行,他们积极进行最后的赛前准备。

比赛哨音响起!十几艘帆船如箭离弦,一场海上的龙争虎斗拉开战幕。

金世峰和队友们协同配合,全速前进。正当比赛顺利进行时,突然风向骤变。在他们靠近一号标时,驾驶的帆船出现风摆,如果不调整航向就会撞标违规,而调整航向则容易占用其他船只航线导致撞船违规。一时间,大家不知该如何选择。

这种情况,几乎与去年那场比赛一模一样。“当时,几名队友齐刷刷地望向我,我在他们眼中看到了渴望。作为船长,我必须站出来。”金世峰说。

时间不允许过多思考,必须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金世峰想到了自己某天晚上推演时的一种极端情况,凭借记忆,他迅速结合风向计算调整角度,果断下令转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险情被成功化解,“战船”继续前进。

最终,金世峰和队友们荣获中国院校组团体第三名。虽与前两名还有差距,但对金世峰来说,这是对去年的自己、对无数个奋斗日夜的答复。

“这是我大学生涯的一段美丽风景,更是我成长路上的一个坚实脚印。”金世峰笑着说。

这一年里,金世峰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学习平均分专业第一、毕业体能联考达优,而且参加了许多竞赛,足迹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先后到辽宁、江苏、四川等地,参加了“新长江杯”智能无人系统应用挑战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等赛事,获得不少奖项。

明年,金世峰将离开校园,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军官,到部队实现自己的梦想。步履坚定、勇敢担当,他期待着在新的岗位上贡献力量。

参加世界军校学员运动会的陆军学员——

“每一块奖牌,都浸泡着汗水”

■孙思文 郭明宇

第四届世界军校学员运动会上,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学员王敬伦准备入水。宋逸 摄

翻到2024年度计划表的背面,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学员王敬伦,思考片刻后画上了一个对号。

从头翻阅计划表,看着代表“胜利”的对号占据了一页页表格,王敬伦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忽然,一张夹页间的照片悄然滑落。照片中,王敬伦和3名队员手持银牌,在第四届世界军校学员运动会的领奖台上自信微笑。

五星红旗,5枚奖牌。回忆那段比赛经历,王敬伦依旧感到热血沸腾。

2024年8月,委内瑞拉。第四届世界军校学员运动会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现场,最后一棒的王敬伦严阵以待。这是他本次运动会上的最后一场比赛,此前,他已经赢得了4枚奖牌。

顶住压力,坚持到底。王敬伦甩了甩双臂,努力消除连续比赛的疲惫感。他向远处翻涌的水花望去,目光如炬。

处于第三棒位置的队友触壁瞬间,王敬伦迅速蹬离出发台、跃入水面,向终点发起冲击。

划水、推手、打腿,王敬伦前50米压住节奏,把细节处理到了极致。转身、接水、下腿,水流在耳边呼啸而过,破水的瞬间就是最后冲刺。

最后15米,王敬伦全身肌肉处在无氧耐酸的极限。他紧咬下唇,憋气冲刺。“顶住!顶住!” 王敬伦的心中在无声地嘶吼着,那一刻,世界安静得仿佛只剩下心跳和水流的声音……

时间倒回今年4月,王敬伦代表校区,在驻石家庄部队军事体育运动会游泳单项比赛中斩获佳绩。从国内走向国际,泳池的长度没有变,可这一路流了太多汗水。

50米的泳池,王敬伦和队友们游了上千遍,次次拼到极限。接力训练时,队员们坚持游满全程,只为了模拟交接棒时的真实游速和动作节奏。

一次训练中,王敬伦的大腿前侧和后侧同时抽筋,屈腿也不行,直腿也不行。他跪在瓷砖上,疼得直冒冷汗,手指不停抠着水泥缝。

训练导致的生理疲劳,成绩瓶颈带来的精神压力,让王敬伦有好几次感觉自己就要被压垮了。可一跃入泳池,想到自己要代表中国军校学员远渡大洋、为国争光,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身体顿时充满了力量。

“横着尽全力,竖着升国旗,横竖争第一”——泳池上方的标语见证队员们的决心。出征前夕,王敬伦闭上双眼,聆听队友们相继跃入泳池的声音。那一刻,他仿佛听到号角催征,战鼓擂动。

事实证明,竞技体育没有神话。世界军校学员运动会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王敬伦拼到了最后一刻。当五星红旗在大洋彼岸再次升起,领奖台上,王敬伦和战友们一齐抬臂,向祖国敬礼。

明年6月,王敬伦将奔向火热的练兵一线,那些在碧波中锤炼出的勇气与毅力,也成了他面对未来挑战时的信心与底气。“备战大学运动会、担任模拟连骨干、扎实参谋业务……”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王敬伦又为自己制订了一张紧凑的计划表。

“每一块奖牌,都浸泡着汗水!”回顾过去,每当遇到困难,这句话都在耳畔响起。翻到计划表的背面,王敬伦把这句话写了下来。

跃出水面,再启新程。2025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王敬伦深知,泳池之外,一场全新的“比赛”就在前方。

参加全国建模比赛的空军学员——

“发光的,是一直奋斗的自己”

■黄宇舟

载誉归来,空军工程大学学员曾日帅留影。 张理华 摄

年末,走进空军工程大学教学楼,一块超大电子屏上反复播放着学员们取得的各项成绩。其中,最显眼的位置,再次出现了一支熟悉的数学建模队伍。

这支队伍的组长曾日帅,是信息与导航学院的一名学员。一年前,他带领的建模团队摘得全国奖项;今年他带领团队再次参赛,拿下全国二等奖。

早在备赛阶段,从选题分析到建立模型,从算法设计到论文撰写,曾日帅就带领组员完成了大量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展自身能力。开题答辩临近,曾日帅每个周末都会泡在图书馆。准备开题答辩的同时,他将有关数学建模的资料翻阅了一遍又一遍,在算法研究和模型优化上不断摸索。

今年8月,校内数学建模赛前培训开始,郑明发教授给参赛选手仔细分析对比了各种模型。“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建模手,他的模型储备必须丰富。”郑教授说。

教练与组员的想法不谋而合。翻开曾日帅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模型:从应用场景到算法思想,从时间复杂度到空间复杂度,红色与黑色的笔迹交织在一起,记录着他对每个模型的理解。

一眨眼,到了正式比赛的日子,组员们迅速进入状态。建模、编程、写作,大家分工协作,每个人都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一切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然而,在建模的最后阶段,他们遇到了极其复杂的问题,需要对模型进行重大调整。

“维持现有模型,省级奖项肯定没问题,不过这离国家级奖项还有差距;对模型进行全面改进,如果失败了,我们可能连省级奖项都拿不到。”一时间,大家陷入两难。

“改!我们就是奔着国家级奖项去的!”关键时刻,作为建模手的曾日帅毅然决定。

时间紧迫,曾日帅和编程手刘正阳立刻着手进行调整。第一遍,编程出错;第二遍,编程通过,但数据偏差太大,那就再来……第五遍,调整完算法中的学习因子和权重,编程通过,数据合理!

甩了甩酸痛的双手,曾日帅长舒一口气。他扭头瞥见窗外教学楼上的时钟,此刻,已是凌晨四点。

一路上,困难很多,但办法更多。最终,一个优秀的改进模型呈现在大家面前。当论文的最后一个字敲完,学员张权威揉了揉疲惫的双眼,按下了提交键。

“一路上,我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荣誉仅代表过去,发光的,是一直奋斗的自己!”领奖台上,曾日帅说道。

“拼搏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持之以恒的行动!”教导员蒋安洲说。

4年前,东部战区某训练基地里,还是学兵的曾日帅在口报业务上稍显落后。“比武迫在眉睫,我决不能退缩!”记航迹、报点迹,他不厌其烦,练习了一遍又一遍。最终,在学兵比武竞赛中,曾日帅脱颖而出,荣获综合成绩第一名。

前路漫漫,青春永远闪耀在奋斗的征途上。每每路过荣誉室,看到那一座座金灿灿的奖杯、一份份鲜红的证书,曾日帅都能切身感受到,有一股力量推着自己不断向前。

收好奖杯与证书,曾日帅拿起几本物理竞赛书走向自习室,继续向未知的高地发起新的冲锋。

参加全国软件比赛的火箭军学员——

“每次挑战,都在重新定义极限”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钟福明

火箭军工程大学学员们探讨航模制作。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钟福明 摄

2024年已接近尾声,回望来路,几多历练,几多成长。

半个多月前,火箭军工程大学研究生学员周井,与其他4名学长组成的“砺剑队”,夺得了全国第二届大型工业软件“春雷大赛”决赛一等奖。

“科研的道路上遍布荆棘,也开满鲜花。”夜色如墨,正在期末备考的周井似乎又找到之前备赛时的感觉。

开始报名组队时,周井还是一名大四学员。毕业前夕,未来的研究生导师周伟,鼓励他报名参加“春雷大赛”。

“参赛人员主体为高等院校学生,高校教师、科研院所专家等可作为团队技术顾问参与团队指导。”当时,周井并没有信心能拿到名次。但抱着积累经验的心态,他在暑假期间认真学习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相关知识。

10月中旬,一看到初赛赛题,周井惊住了——难度高,且与之前学习的知识出入较大,并不是简单地做个需求分析,还要做方案设计和计算。“就我当前所学知识来说,如果能做出高质量的作品,我觉得自己都能博士毕业了。”他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难度确实很大,可以先试着做,遇到什么困难,我跟你一起研究。”导师周伟鼓励他尝试着往前走。

就这样,周井开启了他的挑战之路。

拿到某软件安装包时,周井感到很“头疼”。软件系统复杂,专业度高,学起来很困难。好在赛事明确,遇到困难可以找主办方沟通,学习软件使用技巧。

于是,周井根据公示的电话联系对方,并通过线上会议全流程掌握了使用技巧。

然而,软件运行后频繁报错。找漏洞,写代码,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周井又卡在数据处理上。此时,距初赛正式答辩仅剩5天……

在“砺剑队”中,周井独自负责“总体需求分析与设计”这个赛题,并为战队其他方向赛题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他在与队员们聊天时发现,大家的时间都比较紧张,但没有一个人放弃。

周井又回想起他以前参加的中国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学员们需要制作实体火箭与无人机,涉及很多零部件及复杂工艺。暑假期间,他们打起背包吃住在实验室。整整一周多时间,学员们每天都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最终克服种种困难,在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每次挑战,都在重新定义极限。”身边人的经历给周井很大激励,他坚持全力以赴。

那个深夜,几经建模,第一个模型终于完成。电脑界面上,一串串数据不断迭代更新,但计算结束后运载能力只有7000千克,推算下来,距离赛题的运载效率相差甚远。这意味着之前的模型不符合要求,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做科研,必须具有“归零”的勇气。于是,周井将整个模型重新设计,反复多次后终于达到了赛题要求。

一路奋进拼搏,周井和战友们挺进了决赛。当决赛9支队伍公布,周井看到,有清华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战队,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战队。“狭路相逢勇者胜!”他和战友们互相鼓劲。一人一机,一夜又一夜。决赛中,“砺剑队”合力取胜,成功夺冠。

2025年即将来临,谈及打算,周井说要潜心砺剑,积极参加实践,在挑战中不断成长。

(版式设计:杨 磊)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姚思寒
热门评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