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末日飞机”,是指用于在核战或其他严重冲突爆发后,国家及军队最高指挥机构组织核力量实施核反击作战的空中指挥平台。冷战以来,美、苏(俄)等核大国相继发展出这种空中指挥平台,其中美空军的E-4系列、美海军的E-6系列飞机均是其中典型代表。
相比基于波音707大型客机研制的E-6B“水星”飞机,E-130J以中型运输机为基础研制,机体规模和飞行速度都不及前者。E-6B“水星”飞机的机身长45.8米、翼展45.2米,最大飞行速度972千米/小时,最远飞行距离1.2万千米,一次空中加油后可实现28.9小时的滞空时长。E-130J飞机机身长30米、翼展41米,平均飞行速度644千米/小时,最远飞行距离3300千米,实用升限8500米。
E-130J舍弃了E-6B“水星”飞机那样的喷气式大型客机机体,看似是技术倒退,实则不然。E-130J基于C-130系列运输机研制,技术成熟度较高。以该系列机型为基础,美海军曾改装出EC-130G和EC-130Q两款“末日飞机”,负责对海基战略核力量的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任务。
另外,E-130J体型较小、对起降条件要求不高,具有良好的低空低速性能,能够在简陋的机场起降,对于确保完成作战任务至关重要。此外,虽然E-130J相比E-6B的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有效载荷量下降,但滞空时间长,灵活性高,比E-6B更具优势。
尽管如此,E-130J有限的机舱空间与更低的载荷水平限制了其职能发挥。据美海军航空作战中心空中战略指挥负责人证实,E-130J将不再承担对美空军战略轰炸机、美陆军洲际弹道导弹的空中指挥任务,仅支持美海军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接管与行动”任务。所谓“接管与行动”,是指当地面核指挥机构遭到袭击后,由“末日飞机”全面负责指挥控制,立即实施核反击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美海军早期的“末日飞机”只负责对战略核潜艇的通信任务。EC-130G和EC-130Q出现后,增加了对海基战略核力量的“接管与行动”任务。1989年后,E-6A接替EC-130Q,并加装机载“空中发射控制系统”,升级为E-6B后,开始接替美空军EC-135C,负责对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与核武装轰炸机部队的空中指挥、通信与控制,并承担指挥发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职责。
如今时过境迁,E-130J重回单一的对潜“接管与行动”任务,表面看是美军对“末日飞机”职能做出调整,实际是美军核武库指挥、控制和通信功能全面升级下的必然要求。随着美三军战略核武器及其指挥控制系统完成升级改造,美军必然对新一代“末日飞机”职能进行调整,目的是维持其“三位一体”核威慑能力的绝对优势。
目前,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E-130J项目上已投资超过10亿美元,主要用于该机的数字化改造,相关设备和机体核防护设施的智能化升级等。
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公布的E-130J设计图看,该机以运输机为基础改装,为航电设备、通信装备和指控系统的安装升级提供了充裕的空间。美国海军在确认基于C-130J机身研制下一代“末日飞机”的同时,选择基于超长拖曳天线的甚低频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配备2套拖曳天线,最长的天线超过8000米,与慢速飞行的E-130J适配度更高,能够大幅提升该型机在核战环境中的通信、指挥与控制能力。
作为美国核力量现代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E-130J项目将与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B-21战略轰炸机、“哨兵”洲际弹道导弹等美军战略核力量的升级改造计划同步推进。未来,该机不仅承担核战环境中美军方高层的对潜通信,还将担负空中核战略指挥中心和对潜、对空通信节点等,提高美军核指挥效率,增强其核威慑能力。美军此举将打破目前美俄等核大国之间脆弱的核平衡态势,引发新的核军备竞赛风险。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