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战略司令部于2024年10月正式组建,隶属联合参谋本部,主要负责指挥控制“韩国型三轴体系”。该机构运行3个多月以来,除对外界公布基本职能和首任负责人外,极少披露其他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该战略司令部虽然对外宣告成立,但实际上仍处于“边建设、边运转”的过渡阶段;另一方面,该部门主管韩国核心军力的建设和运用,涉及大量机密信息,日常动态的披露十分有限。
报道称,韩国战略司令部组织架构与韩国国家情报院的组织架构相似,体现出该部门作为“国家安全核心部门” 的定位。该机构编设指挥控制、作战情报、战略企划、能力发展等部门。其中,战略企划本部和能力发展本部是核心部门,主要负责战略研究、军兵种联合和战略领域作战筹划,以及新型作战能力建设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韩国战略司令部成立多域作战部,将网络作战司令部和太空战资源纳入战略企划本部的管辖范围,负责整合来自不同领域的情报,并执行跨领域作战任务。这预示着韩国军事力量未来战略布局可能发生变化。
2024年10月以来,韩国导弹发射试验的频次明显提升。参与试验的导弹类型包括潜射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地对地弹道导弹、“金牛座”空射导弹等。10月下旬,韩军出动“天弓”地空导弹部队与“宙斯盾”舰进行联合防空反导防御演习。11月,韩军同步组织“玄武-2”地对地弹道导弹和“天弓”系列地对空导弹的“组合发射”。
韩媒披露最新型“张保皋-3”型潜艇疑似发射超音速巡航导弹的视频,侧面呈现韩国战略司令部水下兵器发展动态。另有2款新式定向能武器和反无人机系统公开亮相,被视为“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空作战领域,韩国继续推进两颗军用卫星的在轨运行,并加快实现光学和雷达成像卫星组网运用,未来可能实施“扩网”“增星”计划。
在11月结束的美韩首届“自由旗帜”演习中,韩军出动大批F-35A战斗机。按照此前韩国公布的编制实力,隐形战斗机归属韩国战略司令部管辖,并作为“报复使用的关键力量”。
韩国战略司令部成立后,有反战人士质疑其背后有“美国身影”。从其编设的能力发展本部来看,其理念与美军多个军种在转型期组建的未来能力司令部相似。同时,该机构统揽核心打击资产,合并网络、太空作战力量的做法,与美国战略司令部成立初期的发展思路如出一辙。据此,分析人士认为,韩国战略司令部未来或将成为韩军新型军兵种建设的孵化器。
韩国对美国亦步亦趋的行为引发韩国媒体的担忧。韩媒认为,过度与美国捆绑,不仅会“水土不服”,还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前不久,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向菲律宾军方提交一份涉及KF-21“猎鹰”战机出口的合作方案,以回应此前菲律宾向韩国发出的采购双发战机的请求。合作方案一旦实施,将推动韩国战机出口东南亚军贸市场。
除KF-21战机出口意向外,该方案还包括新增出口12架新型FA-50 Block 20轻型战机,并将菲空军现役12架FA-50战机升级到相同标准,以满足其多用途战机的国防需求。
早在2012年,菲律宾就启动多用途战机项目,竞标持续多年,受多重因素影响,时至今日仍未定下最终方案。目前参与竞标的机型包括美国F-16“战隼”和瑞典JAS-39“鹰狮”战机。韩国战机的加入,让该项目又增加诸多不确定性。
不同于F-16和JAS-39这两款单发轻型战机,KF-21是双发中型战机。KF-21具备更大载油量和载弹量,可容纳探测距离更远的大中口径雷达,在爬升能力、最大飞行速度等方面表现更强。
此外,KF-21还拥有F-16和JAS-39都欠缺的一项性能优势——隐身技术。虽然现阶段KF-21因未设计内部弹舱饱受诟病,但该机在基础设计方面采用隐身构型,即便外挂弹药会破坏隐身效果,也比F-16和JAS-39等非隐身战机更具优势。
众所周知,KF-21是韩国和印度尼西亚联合研制的多用途战机。该机研制时采用国际合作方式,韩国政府承担60%的研制费用,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承担20%,印度尼西亚则承担剩余的20%。当初韩国之所以拉印度尼西亚入伙,除了减少战机研制的巨大经费投入外,还意图以印度尼西亚为突破口,为本国战机逐步打开东南亚军贸市场。没想到,两国后期项目合作并不愉快,甚至一度因资金问题龃龉不断。
在印度尼西亚军贸市场拓展受阻,韩国决定从其他东南亚国家寻找“出路”。虽然菲律宾主动向韩国抛出“橄榄枝”,但最终采购多少架KF-21战机尚未确定,这取决于菲空军采购计划下的多用途战机项目能够获得多少经费。
有消息透露,基于菲律宾现阶段的国防预算规模,大致能够支持采购10架Block 1标准的KF-21。该型战机虽然具备较好的空对空作战能力,但对地对海攻击能力较弱,这意味着菲律宾即使采购到KF-21,也只能执行防空和空中拦截任务。
为了打消菲律宾顾虑,拓展东南亚军贸市场,韩国对KF-21升级做出承诺:只要双方能达成协议,菲律宾就能“几乎同时”与韩国空军一样获得Block 2阶段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升级,时间大约在2028年。
除了菲律宾,马来西亚也是韩国在东南亚军贸市场的重要客户。在去年兰卡威国际海事和航空展上,马来西亚同韩国签署了军贸协议,其中包括从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购买18架FA-50轻型战机。
选择马来西亚这种小规模采购,体现出韩国军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新策略。对韩国来说,马来西亚的军贸订单有着双重意义。军贸协议规定,马来西亚将成为FA-50在东南亚地区的维修、翻新和维护中心,便捷的后勤保障服务有助于吸引更多东盟成员国购买这款战机。
同时,马来西亚军方的未来愿景与韩国军工企业设想的营销模式十分吻合。马方计划采购36架双座型FA-50后,在升级的单座FA-50或性能更强的KF-21之间进行选择,完全替换苏-30和F/A-18两款现役战机。
总之,无论是马来西亚还是菲律宾,虽然KF-21在两国军贸采购计划中占据优势,但受多重因素影响,双方能否顺利合作还是未知数,也将直接影响韩国战机布局东南亚军贸市场的进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