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快人工智能军事化进程

美国加快人工智能军事化进程
近日,美国国防部公开一项代号“心智理论”的人工智能项目,在国际军事与科技领域引发关注。这一打着强化国家安全旗号的项目,意图借助先进技术预测作战对手的行动意图,以优化其威慑策略,或将给国际安全秩序带来更多不稳定因素。

  “心智理论”项目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发起,其核心在于将先进算法与军事情报人员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来预测作战对手策略,引导相关人员开展认知域对抗。该项目负责人埃里克·戴维斯透露,项目早在一年前就已展开,在建模和仿真环境中构建多种国家安全场景,对战略、战役和战术等多个层面的潜在作战对手行动进行预测。

  报道称,在战略层面,“心智理论”主要针对国家行为体,通过整合外交、经济、科技等方面情报,辅助决策者研判战争威胁、行动方式和结果。与传统战争推演软件不同,该项目侧重于模拟战略对手高层领导者的心理素质、决策习惯等,并评估不同应对策略的效果。

387d7cd7aca94b0f6b6b130e177b1c685da28c5e

  在战役和战术层面,“心智理论”围绕作战方向或战斗任务,对作战对手指挥官的性格、指挥习惯、成长履历及部队训练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区分等级确定未来行动方式。戴维斯表示,该项目有大量数据支持,且程序能自主学习。

  不过,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官员指出,该项目仍存在技术瓶颈。后台训练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标准化存在问题,当前的数据多取自以往战例,对其他影响因素考虑不足,对环境变化和可能变量的设定不够充分,尤其是在战术和战役行动中,难以实时获取和更新数据库。作战部队人员也指出,战术行动临场指挥具有很大随机性,机器预测与实际决策可能存在偏差。

依托成熟商业技术

  外媒称,美国国防部在项目研发近一年后披露相关细节,一方面是新年伊始展示实力以吸引资金,另一方面也表明美军正加快认知域战场建设,提升非对称战力。

  与“心智理论”同时公开的还有多个人工智能项目,如美国国防情报局的“情报自动生产平台”项目、网络空间司令部的“网络安防与信息智能维护”项目,以及空军研发的“人工智能欺骗与认知干扰”项目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均为依托成熟商业人工智能技术展开的军事化应用。美国国防情报局与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展开合作,美国网络空间司令部的项目有美国安杜里尔、帕兰蒂尔等科技公司参与,“心智理论”项目负责人戴维斯来自伽罗瓦人工智能开放公司,该公司与美国情报界和宇航局等政府机构联系密切。

  报道称,与“复制者”等人工智能自主作战项目不同,此次美军重点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域作战平台,构建从信息获取、分析、预测、虚假信息制造到“对抗性”决策的认知域智能化军事行动链路。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正从武器装备“加持器”向直接赋能指挥、控制和作战转型。

     2024年底,美国国防部在原“利马工作组”基础上成立“人工智能快速能力小组”,据称启动资金达1亿美元。同时,美国陆军正在试验运用的“专家”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被美国国防部授权衍生海军、空军和太空军版本。

  美国军事投向与先进科技公司的动态相互呼应。外媒称,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OpenAI公司等多家科技公司计划组建联合军工综合体参与美国国防部军备竞标,OpenAI公司还向空军研究实验室提供ChatGPT企业版服务。

负面效应引发担忧

  美国国防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军事化应用,引发外界担忧。一方面,存在信息安全风险。“心智理论”项目引发民众对信息隐私权的担忧。批评者认为,美国国防部可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广泛收集和分析数据以监测民众行为,出现“权力越界”现象。此前,美军曾推动代号为“生命记录”和“全面信息意识”的两项计划,以筛选大量信息识别潜在威胁,因涉及公民信息安全和监听监视风险而被搁置。

  另一方面,涉及道德伦理问题。通过人工智能决策战斗行为,尤其是火力打击行动,被视为缺少人为干预的理性,可能加剧战争烈度。民众还担心该技术被恐怖主义势力利用,带来灾难性后果。

mgmgm

  此外,美国军工与政治“捆绑”引发国内民众不满,人工智能企业参与军事项目将进一步加剧资本对国家安全战略和政策的影响。比如,前美网络空间司令部司令、国家安全局局长中曾根出任OpenAI公司董事会成员,特朗普新任期中多名副国务卿、副防长曾在尖端科技公司担任高管。

  美军打着强化国家安全的幌子推动人工智能军事化应用,或将给国际安全秩序带来更多不稳定因素。其在军备竞赛、信息安全、道德伦理等方面引发的负面效应,值得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