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 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举行

寻根溯源 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举行
4月4日,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举行,期间开展“台湾同胞溯源寻根陕西行”、“海峡两岸文化艺术展”等活动。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指出,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两岸各界同胞共同祭拜轩辕黄帝,具有悠久的传统,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具有重要意义。

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举行

0ccca51dfed042e68c1ec5375fbdebd3

  4月4日,乙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隆重举行。王靖升 摄(来源:中新网)

  4月4日上午,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

  今年公祭典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主题,共有九项仪程:第一项,全体肃立、击鼓鸣钟;第二项,唱《黄帝颂》;第三项,敬献花篮;第四项,恭读祭文;第五项,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第六项,乐舞告祭;第七项,龙飞中华;第八项,瞻仰轩辕殿,拜谒黄帝陵;第九项,种植桥山柏。

  上午九时五十分,公祭典礼正式开始。全场肃立,击鼓鸣钟。击响的34通鼓声象征着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崇敬初祖的共同心声;9响钟鸣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最高礼数,表达全体中华儿女对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无限景仰和无比感恩。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120名身着礼服的男女合唱队员与120名身着56个民族服装的少年儿童组成合唱方阵,共同唱响《黄帝颂》,肃穆的旋律和经典的歌词,传递全球华人同祭初祖、血浓于水、团结一心的共情力、凝聚力。

现场祭祀与网络祭祀相结合

82b66c0542cb4eb9af6cc73025cd9a58

  4月4日,乙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隆重举行。中新社记者 阿琳娜 摄(来源:中新网)

  今年的典礼将现场祭祀与网络祭祀相结合,优化提升了“中华云祭祖”功能板块和操作界面,其中“秒懂黄帝陵”板块,围绕“人文初祖”“天圆地方殿”等黄帝陵文化元素,以创新方式和视角,制作刊发系列短视频产品;“祭祀观礼”板块,可以在线观看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网上祭祖”板块,可进行虚拟点烛、献花、唱黄帝颂,参与线上祭祖活动;“古树祈福”板块,可通过手写祝福、悬挂祝福牌等方式参与祈福活动;“根脉传承”板块,设置了笔绘轩辕、知识问答、寻根溯源等环节,让用户在互动中进一步了解黄帝陵祭祀文化。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现场内外同祭,让更多中华儿女参与公祭,深入体验黄帝陵祭祀文化的深厚内涵,表达感恩先祖、祈福中华的爱国之情,传递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

台胞清明拜谒黄帝陵 桥山传情叶归根

ac9ddde6d0b84322b2a514b5014d6a24

图为祭祀仪仗队步入典礼现场。中新社记者 李一璠 摄(来源:中新网)

  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4月4日在陕西黄陵举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代表当日在桥山之上拜谒黄帝陵,表达慎终追远的虔诚心意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祈盼。

  “回家了。”站在桥山之上,年逾古稀的台胞文金陵低声自语。作为台湾桃园市陕西同乡会荣誉理事长,他对黄帝陵有着别样的情愫。二十余年前,文金陵随父亲首次回乡探亲,“那时西安的街道远不如现在繁华,但见到家族长辈和他们的子孙,眼泪就止不住流。如今,自己的下一代都已长大成人。”文金陵感慨,“根不断,家就在。祭祖不仅是仪式,更是要让子孙记住,我们的血脉从何而来。”

  虽在台湾桃园市出生,文金陵却始终将陕西视为“心灵的故乡”,多年来他致力于联结两岸宗亲乡谊。“书本上的历史仅是文字,而站在五千多年树龄的黄帝手植柏下,看着树干上斑驳的痕迹,那是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见证。”文金陵坦言,希望台湾青年能够有机会来黄帝陵看一看,切身感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进而找寻到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因由。

  “去年第一次参加公祭典礼时,体会到的是震撼,并认识到很多新朋友。”台湾青年吴千鼎身着正装,在轩辕殿前伫立凝望。他直言,今年再来,感觉肩头多了一份责任。“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公祭典礼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一场寻根之旅。作为一名台胞,过去总以为‘家’是一个具体的坐标,后来才明白,心安之处皆为家。”从读大学到工作,吴千鼎已在大陆“扎根”十八载,“如果我们这一代不行动,文化的纽带如何延续?站在黄帝陵前,你会突然感知到‘同根同源’的重量。”

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文化艺术展在陕西启幕

4月2日,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文化艺术展在陕西西安启幕。图为市民参观书法作品。 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4月2日,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文化艺术展在陕西西安启幕。图为市民参观书法作品。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来源:中新网)

  4月2日,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文化艺术展在陕西启幕。本次文化艺术展以“九州同根,两岸一脉”为主题,共计405件展品。其中,台湾地区作品47件。展览时间为4月2日至15日。此番展出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展示了两岸文化艺术界在交流中的互鉴与创新。

  “众人皆说‘书画同源’,主要体现在传统艺术中对于书法与水墨画的相互影响与共通性,它不仅是一种技法上的共通,更是一种文化与审美的交融。它不仅展现美的形式,更蕴含儒释道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标志。”台湾书法名家陈铭镜表示,两岸书画同宗同源,这份共同的文化记忆需要用心维系。

  台湾中华杰出青年交流促进会理事长陈长风表示,艺术作品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是最具象征意义的载体。每一件作品,无论是传统的书画,还是现代的雕塑、油画,都蕴含着艺术家的思想与情感,也展现了两岸在文化与艺术领域中的共鸣与创新。“希望未来,两岸能够有更多这样的互动机会,无论是在艺术、文化,还是在创新与合作的层面,我们能够携手并肩,共同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雷婉萍表示:“通过展览我们感受到,台湾同胞的创作中饱含着对中原古风的追慕,大陆作品里也跃动着对宝岛风情的感知,这种双向奔赴的艺术对话,正是中华文化包容性与凝聚力的生动写照。期待两岸艺术家能继续以笔墨为舟楫,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同舟共济、破浪前行。”

  (资料综合中新网、陕西日报)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