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信息显示,英国此次名为“高桅行动”的部署计划为期8个月,由航母、驱逐舰、护卫舰与核潜艇组成的舰队将经过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印度洋,最终抵达印太海域进行部署。期间,该航母打击群还将先后参加北约“海王星打击”联演以及澳大利亚“护卫军刀”联演。
英国此次派遣“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前往印太地区,一方面是继续推进“全球英国”战略构想,谋求在印太地区提升安全存在。同时借由此次部署,英国期望在美国联盟体系下强化与其他国家的“小多边主义”军事合作,进而编织以自己为中心的安全网络,弥补脱欧带来的国际影响力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国此次行动中,日本的定位较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部署时又一次得到提升。据相关报道,日本与英国已达成意向,将为来访的英国航母打击群提供“武器等防护”及护航勤务。这意味着,英国将成为继美国和澳大利亚之后第三个适用日本自卫队“武器等防护”机制的国家。英国航母的此次印太之旅或将完成由“存在宣示”向“机制绑定”的转变,进一步嵌入美国的印太安全架构中。
据悉,执行此次任务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搭载24架F-35B战斗机,而日本海上自卫队“出云”级轻型航母同样以F-35B作为舰载机并已于去年在美国完成起降测试。这种装备选择的一致性,将便于英日两国在军事技术层面的深度联动。考虑到两国还与意大利合作开展六代机项目,英日在安全领域急速靠拢的态势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分析人士表示,英国“野心勃勃”的军事行动事实上面临一些显而易见因素的制约。一方面,英国国防预算深受经济衰退的侵蚀,为此甚至有英国政府官员提出要“封存一艘航母以削减军事开支”,此时派遣“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巡弋印太,只会让其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当前俄乌冲突延宕不止,跨大西洋关系随着特朗普上台愈发充满不确定性,英国能否在印太地区常态化维持军事存在充满变数。此外,英国还需要面对地区国家反对其插足印太事务的阻力。通过展示海军实力打造“全球英国”,恐怕只是一厢情愿,英国航母此行或将“竹篮打水一场空”。
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宣称,此次行动能够展示英国具备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军事力量的实力,并强调全球仅少数国家可以完成此规模军事部署。英国国防部声明指出,此次行动中,英国航母打击群将向外界展示其装备性能与作战能力,特别是此次部署可彰显F-35B战斗机全面作战能力。英国空军航空联队指挥官约翰·布彻称,英军通过部署两个F-35B中队,向外界展示更强的空中力量投射能力。
外媒称,从北约框架来看,英国航母打击群在部署期间将融入北约指挥体系,并参加北约“海王星打击”多国联合演习,有助于英军与其他北约成员国海军在高端海上作战场景下磨合战术,提升北约军事协同紧密度。
就印太地区而言,英国国防副大臣波拉德表示,这是自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执行全球部署任务后,英国航母打击群再度进入印太地区。行动中,英军将先后到多国港口访问,与美国、印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开展联合演习,赴澳大利亚参加19国“护身军刀”联合演习,与日本自卫队展开联合训练。
有分析认为,此次部署是英国展示其全球军事实力、彰显军事强国地位的举措。然而,无论是从冷战后的军力发展态势,还是从英军现实表现看,都暴露出英国军事体系存在诸多结构性缺陷,难以支撑其全球军事战略目标。
不过,英国《泰晤士报》援引英国退役军人事务国务大臣卡恩斯的话称,英军作战能力目前存在一定问题,受健康因素影响,该国常规部队近1/5官兵作战能力有限。据悉,英国陆军7.1万余名官兵中,有1.6万人无法参与军事部署或只能执行有限的军事任务;空军3721人被判定为不具备作战能力;海军2922名官兵无法出海。
英国国防部计划在2025年大幅削减武器装备,海、陆、空三军均受影响。英媒将此举形容为“英国武装力量的艰难时刻”。据外媒推测,英国海军主战舰艇未来极有可能更新换代衔接困难。例如,23型护卫舰退役速度快于其替代者26型和31型护卫舰列装速度。此次即将部署到印太地区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仅配备1艘23型护卫舰与1艘45型驱逐舰,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全球部署时,配备2艘23型护卫舰和2艘45型驱逐舰。由此可以看出,英国海军作战平台资源紧张,后续军事行动规划与效能,或受到一定限制。
印太不应成为地缘博弈的竞技场。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英国理应展现应有担当,以实际行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而不是打肿脸充胖子,不远万里跑到印太炫耀武力,搅乱地区局势。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奉劝英国停止代价昂贵的政治作秀,以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