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历代帝王庙缺哪位皇上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华夏黄历 > 帝王群英故事会      2010-03-12 13:46:06

景德门


景德崇圣殿

庙中之庙关帝庙

庙前的下马碑

  始建明朝嘉靖

  北京的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据《北平庙宇通检》记载:“明嘉靖九年命即保安寺故址建,十年三月工成。祀历代帝王。”它与太庙和孔庙一起,并称为明清两代京城的三大皇家庙宇。据《顺天府志》所述,历代帝王庙在阜成门内大街,坐北朝南,“围垣周百八十六丈三尺八寸”,庙门三间,左右门各一,庙门外东西两侧各有下马碑一通,上面分别用满汉蒙藏等六种文字写着“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大字;内景德门面宽五间,更为气派,此门从清乾隆十八年后,改名为景德崇圣门。庙内主殿“景德崇圣殿九间,重檐,崇基石栏”,非常雄伟壮观。庙内还有御碑亭、钟楼、致斋所、祭器库、神库、神厨、宰牲亭、井亭等建筑。“凡正殿、门庑均覆绿琉璃,门楹涂丹,梁栋五彩”。是一座地位格外尊崇、为各朝各代尊礼有加的庙宇。

  康熙临终谕旨

  历代帝王庙的最大一次更张,是在清雍正年间。事起于康熙皇帝临终前颁布的一道谕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即在他十一月十三日驾崩之前几天,康熙降旨明确表示:“凡帝王曾在位者,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此外尽应入朝。即一、二年者亦应崇祀。”这位中国历史上年龄高寿、在位时间最长的有为、有道之君,提出了入祀帝王的基本标准,回避了对选择评价入祀帝王功过是非、褒贬好恶的纷争,体现了大历史帝王祭祀观。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皇帝亲自诣庙行礼;到雍正七年(1729年),重新修缮了历代帝王庙,增祀了各朝各代的帝王牌位,当时的“御制碑文”表明:“历代帝王崇祀之制,肇于唐天宝七载,始置庙京城,止及三代以前而已。明洪武六年,始于金陵立庙。嘉靖十年,乃建于京师阜成门内。”根据康熙六十一年特颁谕旨,群臣详议后,“旧崇祀帝王二十一位,今增一百四十三位。旧从祀功臣三十九人,今增四十人。朕尊奉先志,重书牌位,诹吉入庙,行祭告之礼。”由此,从中华民族始祖的伏羲氏及炎黄二帝开始,至以后无论汉族还是前后五代、辽、金、元等各少数民族的历代帝王,都有牌位供奉了,历代帝王庙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百代薪火相传、各民族大一统繁衍传承的祖庙。到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再次大加修葺,“易盖正殿黄瓦”,即把景德崇圣殿覆顶的绿琉璃瓦换成了紫禁城殿庭所用的黄琉璃瓦。乾隆皇帝亲诣行礼,并御制碑文以记之,真正形成了“中华统绪,不绝如缕”的祭祀文化和“共尊炎黄,中华一脉”的祭祀主题,经过续增,供祀的帝王牌位达188个,除清朝自己的皇帝祖宗牌位供奉在紫禁城边的太庙外,中国历史上的帝王牌位大都包含在内了,此庙的地位由此更为尊崇。

  只有三位未入祀

  历代帝王庙正殿景德崇圣殿,在清乾隆年间修缮后,殿庭居中挂乾隆皇帝手书“报功观德”匾,两侧楹联为:“治统溯钦承法戒兼资洵哉古可为鉴;政经崇秩祀实枚式焕穆矣神其孔安”。原来的匾联早已丢失,现在按照文史资料记载,集乾隆皇帝御笔书字,重新制作而成。殿内居中一龛供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牌位,按照古代的昭穆制度,左右各分列三龛,供奉三代以迄汉武、唐宗、宋祖之后的帝王,只设牌位,不立塑像,牌位均南向。按照封建统治阶级和士大夫文化千百年来形成的“公论”,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大作用、产生巨大影响的帝王,只有三位没有入祀,其一为“焚书坑儒”的秦始皇,其二是在戏剧舞台上永远以白脸形象示人的曹操,第三位是隋文帝杨坚,他曾被入祀,后又被罢祀。这三位都被视为“功不抵过”的君王。而在188位帝王中“敬陪末座”的明朝崇祯皇帝,恰又是一位亡国之君,他之能够入祀,也是一种“公论”的力量,即认为崇祯“本非亡国之君”,而满朝“皆系亡国之臣”,所以他的亡国,是在用人失当和生不逢时,似乎主要不是他的错,因此仍应入祀。

  关羽独享庙中庙

  景德崇圣殿东西两庑配飨历代名臣,并未按照“东文西武”的惯例,东配殿供祀40人,西配殿供祀39人,都是千百年来大多数中国人视之为忠臣良将、民族英雄的人物,其中有今天的人们仍很熟悉的周公、张良、萧何、诸葛亮、赵云、曹彬、范仲淹、司马光、岳飞、文天祥、于谦等。配祀的名臣数量,也能大体反映朝代的兴盛和时间的久长,如周朝有9人,东西汉共有12人,唐代为13人,南北宋合为15人,明朝也有9人。

  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时代的入祀配飨名臣只有诸葛亮和赵云两人,而关羽却受到格外的尊崇,为突出他的地位,在历代帝王庙西侧增建了庙中庙的关帝庙,只是顶覆绿琉璃瓦,比正殿的黄琉璃瓦降了规格。但关羽单独崇祀,并有关平、周仓陪侍,三人都有塑像,关老爷正襟危坐,双手捧笏,配以“神勇”的匾额,实在比帝王的待遇还要好。这也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对关羽身上体现的诚信忠勇品质的一种相当一致的认可。

  自北京的历代帝王庙建成后,皇家“每岁春、秋仲月,择日致祭。”据有关记载,从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间,在此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

  封建帝制被推翻,入于民国,历代帝王庙随之逐渐败落,后改作他用。

  今天历代帝王庙修缮完工后,有关部门参酌历史资料,重新予以布置,目前庙内供奉有帝王牌位188位,仍分七龛,前面三层供桌,分别摆放祭器、猪牛羊三牲头、香炉烟火。但在东西配殿内不再供奉名臣的牌位,而开办了介绍历代帝王庙和有关历史知识的展览。今后计划每年4月举行祭祀大典,使之成为一个了解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课堂。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王佳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