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王建民:被误读的台湾“第三势力”

王建民

 王建民,陕西耀县人,1960年生。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社会学)硕士。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已出版《海峡两岸经济贸易投资大全》、《台湾何处去》、《海峡季风——多棱镜下两岸关系透视》、《台湾政商家族》、《塑胶霸主——王永庆》、《台湾军力》、《台湾的“黑金政治”》、《台湾省地理》、《台湾黑社会内幕》、《台湾地方派系与权力结构》、《民进党政商关系研究》、《国民党下台内幕》等。

  ——只有第三大党的不断更替转换,没有一致核心主张的第三势力

      作者 王建民

      第三势力概念在在岛内及大陆涉台界泛用与滥用,未有严谨一致定义与深度分析。不少学者将国民党与民进党之外的政党、政团统称第三势力,即将“台独”政党、统派政党与其他属性的政党视为“一种势力”、一种阵营,非常不妥。

      一种政治势力应在主要政治主张上一致或基本一致,而不是存在巨大差异甚至截然对立。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民进党成立与政治民主化以来,民进党与国民党的斗争与力量构成台湾政治发展的一条主线,至今未变。近30多年来,岛内不断有新的政党或新的政治势力涌现,更有不少政治领袖一直试图组建所谓的第三势力,希望超越蓝绿,开创一片政治新天地,从新党、亲民党、台联党、时代力量党到新成立的台湾民众党等,均有这一愿望与努力,但至今没有一个能够成功。原因并不复杂,在台湾统独这一主要矛盾及延伸下,任何要发展壮大的政党,就不能回避台湾的政治定位或两岸关系问题,也就是要面对与回答统独问题,最后不是归于蓝营,如新党、亲民党等,要不就是归于绿营,如台联党、时代力量党等。如果不愿面对或回避这一重大问题,就是典型的泡沫政党,无法发展壮大,台湾其他300个左右的政党就是如此。

      唯一要讨论的是柯文哲的“白色力量”与他新成立的台湾民众党,是否是第三势力以及能否发展壮大。柯文哲的崛起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民进党为打败国民党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与手段,造就了柯文哲及他的“白色力量”。为了延续政治生命,柯在两岸问题上采取了新的策略,在自认“墨绿”及支持者大多为绿的情况下,他提出两岸关系发展的“五个相互”原则与策略性的承认“两岸一家亲”,而且“友中”与“不仇中”,找到了发展空间。但柯文哲成立新政党即台湾民众党,就不同与从前的个人了,暂时回避了两岸关系问题,但未来不可能永远回避,迟早要面对,这也预示着民众党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因此,在台湾政治结构与政治生态中,政党众多,主张分歧,甚至严重对立,国、民两党之外的政党,政治主张不同,存在很大差异,不是一个整体力量,自然不是真正的第三势力,也就无法发展壮大。要强调的是,在国、民两党大之外,其他政党实际上是在争夺第三大党的地位,在“立法院”发挥关键少数的影响力。亲民党如此,时代力量党如此,台湾民众党也是如此。

      观察台湾政党现象,除国、民两党大外,其他有一定影响力或知名度的小党几乎全是典型“个人领袖型政党”,难以持续发展壮大成有影响力的大党

      在台湾政治发展过程中,除国、民两大外,政党众多,超过300个,但有一定影响与知名度的政党则不超过10个,其发展基本上是政治领袖主导,几乎全是典型的“个人领袖型政党”。这些政党发展因政治领袖个人兴衰而变化。新党一度是台湾第三大党,后来逐渐转化为郁慕明为党主席的一人党,长期担任党主席,后继无人。亲民党是宋楚瑜的一人党,从未改选过党主席。随着宋的年龄增大,影响力弱化,亲民党也开始由盛转衰,最近有两名台北市议员投奔柯文哲阵营,更是进一步衰落的征兆。台联党由李登辉主导创立,虽然不是党主席,却是该党的精神领袖与政治象征,也一度颇有影响,但随着李的老化与淡出政坛,台联党也日趋没落。目前“立法院”第三大党时代力量党也是因太阳花学运主导者黄国昌这位政治明星而起,但随着黄国昌辞去党主席,没有出现更有影响力的政治领袖,加上同质性较高的台湾民众党成立,其未来发展前景也不乐观,在民进党这个“大绿”阴影下难以发展壮大。新成立的台湾民众党又是柯文哲的个人型政党,很可能成为明年台湾政坛第三大党,但仍难以成为真正的第三势力。可见,台湾的国、民两党之外的政党众多,较具影响的几个政党几乎全是由某一政治领袖主导的个人型政党。而这些政党又主要在争夺第三大党的地位,而不会成为真正的第三势力。统独或“独与不独”这一主要矛盾不解决,台湾就没有第三势力发展的空间,切莫人云亦云,误用、误读台湾的所谓第三势力。 (作者 王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