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王建民:台湾“经济民碎主义”泛滥

王建民

 王建民,陕西耀县人,1960年生。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社会学)硕士。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已出版《海峡两岸经济贸易投资大全》、《台湾何处去》、《海峡季风——多棱镜下两岸关系透视》、《台湾政商家族》、《塑胶霸主——王永庆》、《台湾军力》、《台湾的“黑金政治”》、《台湾省地理》、《台湾黑社会内幕》、《台湾地方派系与权力结构》、《民进党政商关系研究》、《国民党下台内幕》等。

作者 王建民

       台湾新一届领导人选举进入倒计时,我们不讨论选举胜否,而是观察这次选举中出现的严重以蔡英文政策买票为核心的“经济民粹主义”现象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与后遗症。

    以选举为代表的民主政治,尽管成为西方民主所谓的“政治标配”,而且在全球许多地方不断蔓延与发展,但民主政治的选举政治红利正在流失,民主政治衰退,逐步演变为一种严重的“党争政治”与“对抗政治”,连现代民主政治的起源地英国与当代民主头号大国美国均陷入政党的“民主政治困局”,而且愈演愈烈,不仅造成民粹主义泛滥,而且在一些不成熟的政治体系中还引发严重的“经济民粹主义”,进而发展为社会福利主义至上,造成政策福利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刚性特征。不论政府有无财力或经济条件,不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民众只要维持既有的或增加新的社会福利,绝对不能减少,否则民众就要进行罢工罢课,发动反政府流行抗议,今年以来法国、智利等许多国家或者地区爆发的抗议浪潮均是如此。

    我国台湾地区也有类似情况。蔡英文上台之初因推动过激或有一定政治意图的军公教年金改革引来强烈反对,抗议活动遍地开花,“反英”行动如影随行,而且成为民进党2019年“九合一”选举挫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今年开始的大选活动,蔡英文为了胜选连任,争取更多选票,采取一种新的手段,不再冒险改革,避免引起民众反弹,而是采取全方位的、大规模的提供经济社会福利等政策买票手法,企图以不顾一切后果的经济民粹主义做法,争取选民支持,以赢得选举。

    在台湾各界选举中,不论是当政者的候选人还是在野的候选人,都会提出改革政策主张,尤其会提出一些争取选的经济福利性政策,这也是民主政治的普遍现象,以讨好选民为第一要务。特别是当政者都会依靠执政优势,出台一些有利争取选的利好经济民生政策举手,在台湾被称为“政策买票”。李登辉 、陈水扁与马英九均是如此,也有政策买卖票之举,但总体上还是有所节制,甚至 量力而行,不会吃相太难堪,但蔡英文不同,为了胜选,她不惜一切代价,肆无忌弹的进行政策大买票,而且起步甚早,甚至到了不顾一切后果与疯狂的大砸钱地步,提供社会经济福利的对象几乎涉及所有年龄人群、涉及几乎所有行业与职业。如对劳工采取调高基本工资、对“劳保基金”提供200亿元(新台币,下同)财政补贴等,对单身婚育者提供租金补贴及资助青年就业等,对青壮年提供育儿津贴与准公共化政策支持等,对年长、身障者与身障机构员工等加薪等,对农民提供化肥补助、购买农机补助、增加农业环境基本支付及规划实施农民年金制度等,对雇主或企业主降低健康保险费平均家眷人数比,废除有利全民的印花税,对观光旅游业者与夜市商贩提供财政补助,对摩托车主等提供淘换新减征货物税并加码,对家电业者与全面实施节能煤气炉与热水器财政补助等,数额十分庞大。依国民党团总召曾铭宗统计,2019年4月18日至12月9日,台行政当局配合蔡英文选举提出的政策买票金额合计达5333亿元。其中最具争议性的五大政策买票举措为:高钱线路南延蔡老家屏东被认为不具经济效益的554亿元投资案、400亿元电动大客车补助案直到选前数月才启动、200亿元“劳保基金”补助被认为是“短线行为”与“本末倒置”之举,而教育部门宣布于提供157亿元给2-4岁育儿津贴受惠 40万人被广泛质疑为“头痛医头”及废除印花税被地方政府视为“中央请客、地方买单”的“最恶之举”。

    这种过度的大规模政策买卖票行为,严重违犯财经纪律,会有严重的经济政治后遗症。不顾现实与财政纪律,出于选举需要的政策买卖票行为会进一步增大当局的债务压力。目前 台湾当局与地方政府的整体债务超过72000亿元。这种政策卖票行为严重违背财经纪律,有许多属财政预算外支出,本身就是不规范的,有些未经议会严格审议,是执政当局的强行推动。特别是这种选前政策利多大放送,实际上是一种经济行贿行为,较之台湾法规规定的候选人给选民好处即贿选标准不超过价值30元严重数百倍、千倍、万亿甚至数亿倍。 

    民进党执政善于利用资源,敢于政策买票,更敢大胆花钱,其地方执政尤其如此。民进党在高雄市执政20年,留下3000多亿元债务的滥摊子;民进党的林佳龙在台中市执政4年又留下500多亿元债务。除极个别县市外,民进党执政县市均存在严重的债务问题。这也是另一种政策买票,即通过大量举债或出卖公有地筹钱搞建设或提供经济福利,营造政绩,争取选民,争取连任。但过度的政策买票,乱花钱,却搞不好经济,或空气污染不能有效治理,同样会失去政权,去年民进党在高雄市与台中市等败选就是典型例证。

    政策买票虽在理论上有助于执政者胜选,但并不必然。政策买票行为会不会反映在实际的选票行为上即真有增加选票,并不易准确判断,也没有真正把握。事实上,影响选举的因素很多,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时点有着不同的关键性因素,并不是蔡当局承诺的政策买票就能实现当选目标的。历史多次证明,当政者政策买票、而连任失败经常发生,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常态。目前蔡英文选情较佳,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政策买票并不能保证最后就会一定赢得选举。但可以肯定的是,蔡当局进行大规模不当政策买票,以此争取选民支持,有目共睹,也是社会共识,也引起理性选民的不满与批评。

    可以说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在政治民粹化日益严重的同时,经济民粹主义也日益严重,在蔡英文执政时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如果不对这种现象进行纠正,对财政纪律不进行严格规范(国民党修订“财政纪律法”),让其泛滥与持续下去,台湾经济本钱会迟早花光用尽,近年表面上略有好转的财政问题将再度恶化,当局债务将持续扩大,加重后来者或后代的经济负担,这与蔡当局强调与追求的“世代公平”价值背道而弛,若再遇上经济衰退,可能让未来台湾经济陷入困境,最后让全民承担经济后果。(作者 王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