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述评:香港累计确诊破万 达至“清零”仍需全民齐心
中新社香港1月24日电 题:香港累计确诊破万 达至“清零”仍需全民齐心
中新社记者 曾平
去年1月23日,香港出现首宗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今年1月23日,香港累计确诊病例突破万宗。日期和数字或有巧合,更值得深入总结的是香港特区政府抗击新冠肺炎的努力、经验和成效。香港疫情目前仍然反复,达至“清零”目标仍需全社会有坚定的决心和共同承担的齐心。
长久以来,香港与全世界保持高频密的商业和人员流通,同时本地街区和住宅区地窄人多,这无疑让这座城市在“外防输入”和“内防扩散”两方面都面临不少涉及客观因素的难度。但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疫情,香港特区政府在应对高传染性的流行病方面有了更充分的准备;有过惨痛记忆,面对新冠疫情,香港市民也具备和保持了高度的防疫意识。
去年1月25日正值庚子年农历初一,香港特区政府把对新冠肺炎应变级别提升到最高的“紧急”,由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亲自领导跨部门督导委员会暨指挥中心同时成立,抗疫号角正式吹响。面对接连出现的第一波、第二波疫情,香港特区政府在“围堵”策略下有效调查确诊者的流行病学史,密切追踪他们的紧密接触者,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较很多相似经济体更好的抗疫成效。去年7月4日,香港录得连续21天本地“零确诊”,累计确诊病例控制在1259宗。
其后香港暴发第三波疫情,不明源头确诊病例占比上升,反映过往行之有效的“围堵”策略不再那么高效。去年8月2日,香港录得连续12天单日新增确诊破百,疫情变得异常严峻。在这波疫情期间,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一系列更趋严厉的防疫措施,包括公众地方群组聚集人数收紧至2人、关闭高风险营业场所、进一步限制餐厅堂食时间等。
在香港遭受疫情严重打击之际,一如过往香港经历困难之时,中央再次伸出援手,充当特区的坚强后盾。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由中央政府统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建的两支内地支援队分别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建设港版“方舱医院”两方面协助香港抗击疫情。
前者包括约570名来自广东、广西和福建的检测人员,他们于设立在香港中山纪念公园体育馆的临时气膜火眼实验室不分日夜地工作,协助香港完成普及社区检测计划。这是香港至今唯一一次推行普及社区检测,此计划于9月14日圆满结束。翌日,香港本地新增病例出现第三波疫情以来首清零。
后者在亚洲国际博览馆旁建设的临时医院已在今年1月20日竣工。这间医院现名为“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设有约820张负压病床。连同去年10月初完成的增建社区治疗设施,中央政府为香港应对疫情共增加约1800张病床,大大加强了香港医疗系统的抗疫能力。
这让香港更有准备应对现正肆虐的第四波疫情。虽然社交距离措施已经再度收紧至疫情以来的最严格水平,但香港自去年11月下旬开始的第四波疫情不断反复,下降之势明显较上波缓慢。在不断总结抗疫经验之余,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2020年施政报告》中承诺,力争达至“清零”目标。
这波疫情的特点之一,在于出现了一个将病毒广泛传至全港各区的歌舞群组,不少病例或因中间传了多层无法追踪而成为源头不明病例,加上部分市民出现“抗疫疲劳”等因素,香港累计确诊病例猛涨。为控制疫情,特区政府已经推出多项前所未有的防疫抗疫举措,包括:首次围封佐敦“受限区域”内人士进行强制检测、规定外国抵港者须在指定酒店检疫、禁止包括香港居民在内的曾赴部分疫情严重国家人士登机来港等。但香港距离“清零”仍有较大距离。
抗击疫情可谓长痛不如短痛。特区政府围封指定区域强检体现其抗疫决心和意志,若有需要今后应果断扩展至更多区域。新冠疫苗为人们恢复正常生活带来希望,但疫苗抵港和接种需时,亦不宜将其当作让经济生活回归正常的唯一方法。当务之急,香港全社会要更有决心、更齐心地向“清零”迈进。(完)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