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湾菠萝被叫停是“大陆打压”?这些大陆惠台真相民进党当局绝不敢承认

华夏经纬网 > 台湾 > 岛内政治      2021-03-02 00:00:00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 倪浩】台湾菠萝因无法通过大陆海关生物检疫而被暂停进口,导致岛内上下大呼其“冤”。相关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事实上,大陆长期以来基于关爱台湾同胞民生福祉,推动两岸交流的整体考虑,采取善意贸易政策,可谓仁至义尽。但这不应该被民进党当局当作“政绩”,并以此来挟持大陆,民进党当局应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从自身寻找原因,切莫操纵民意“反中”,将经贸问题进行政治化解读。


  海关总署26日宣布,为防范植物疫情风险,自3月1日起暂停台湾菠萝(凤梨)输入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同日应询表示,此举是正常的生物安全防范举措,科学合理,符合大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尽管如此,海关的这一通知还是在岛内引发激烈反应,民进党当局迅速将事情进行政治化操弄,宣称这是大陆“随便找理由打压台湾凤梨”。

  “遵守出口目的地海关生物检疫政策是国际通用惯例,进口方从进口水果中检出危害性生物而做出暂停进口决定也符合国际贸易规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3月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是大陆,还是美国和日本,都不会接受带有虫害的菠萝进入。张文生认为,民进党当局应该正视问题实质,而不是将两岸经贸关系进行政治化操弄,煽动民意来“反中”。民进党当局这种恶劣的操作手法,大陆无法接受。

  民进党当局炒作“大陆打压”,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在两岸经贸关系中,大陆基于关爱台湾同胞民生福祉,推动两岸交流的整体考虑,在政策上长期让惠于台湾,实际上,两岸贸易长期处于“不对等”状态,尤其表现于农业领域。采访中,有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20年有4.2万吨台湾产菠萝在大陆长驱直入,而同样是全球菠萝重要产地的大陆,却在民进党当局“保护本岛农业”的政策之下,不得其门而入。一颗菠萝背后,其实折射出长期以来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善意,但民进党当局却不知恩图报。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3月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从2005年前后开始,大陆陆续对台湾农产品采取零关税和低关税进口政策,尤其是大陆对台湾农产品采取进口优惠措施与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收清单”安排下,台湾农产品大量销往大陆,使得台湾在2015年开始在农产品上逆转了对大陆的贸易逆差。台“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的官网上对于两岸贸易关系目前仍有表述:“由于台湾农业生产成本高,两岸经济协议签定后,台湾坚持保护农业的立场,亦获大陆善意回应。”记者查询发现,台湾管制进口的产品中就包括来自大陆的香蕉和菠萝等农产品。

  2010年8月,两岸在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大陆对原产于台湾的10大类539项产品实施降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2020年8月曾披露,截至2019年底,通过ECFA安排,大陆已累计对台减免关税61.5亿美元,给岛内相关企业和民众,包括广大中小企业和农渔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ECFA于2020年9月十年届满,岛内担心大陆或单边终止这一协议而忧心忡忡。马英九时代“农委会主委”、前南投县长陈志清去年曾呼吁,假如ECFA停止,台湾农产外销市场将严重萎缩,对台湾农业冲击甚剧。他表示,ECFA的早收清单共有539个品项,当中农渔产品18项被大陆给予零关税优惠。

  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截至2月23日的数据显示,至2020年11月底,台湾共计从大陆享受到74.19亿美元的关税减免。而同期大陆对应的这项数据只有7.22亿美元,相差悬殊。王建民说,台湾岛内农业成本高,根本无法面对大陆农产品的竞争,因此一直不放松对大陆农产品进口的管制。王建民还表示,大陆从未对来自台湾的农产品实施过反倾销调查,对台湾工业产品实施的反倾销关税税率也远远低于日本和韩国,可谓仁至义尽。

  不惟农产品,两岸贸易关系上,台湾一直对大陆保持着巨额的贸易顺差,去年台湾从大陆赚取的顺差约为1405亿美元,是台湾最大顺差来源,为台湾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拉动作用。但是民进党当局却在美国对中国极限施压时与之遥相呼应,并禁止了淘宝、爱奇艺、大疆无人机等企业在台运营。王建民认为,台湾民进党当局一方面要求大陆惠台,一方面却制裁大陆企业,“这种奇葩行为举世无双。”

  “民进党当局应该正视问题实质,而不是将两岸边经贸关系进行政治化操弄,使台湾同胞被蒙蔽,并遭受损失。”张文生表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大陆基于关爱台湾同胞民生福祉,推动两岸交流的整体考虑,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采取善意贸易政策,惠及台湾农民、渔民。但这不应该被民进党当局当作“政绩”,并以此来挟持大陆。他表示,大陆一向严格执行海关进口安全检疫,以保障人民健康。民进党当局应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从自身寻找原因,切莫操纵民意“反中”,将经贸问题进行政治化解读。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