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6月1日电 (严格 柴燕菲)2011年6月1日,在成画660多年、分身360多年后,分藏于海峡两岸60多年的《富春山居图》,终于穿越历史在台北实现合璧,中新社记者当时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瞬间。
2011年2月,台湾画家江明贤(右)与大陆画家宋雨桂共同创作《新富春山居图》。江明贤 供图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名画”,2021年6月1日,在合璧十周年之际,著名书画家何水法这样评价这幅传世名画。十年前,作为大陆书画家代表,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
以浙江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为背景的《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完成于1350年,对后世画风极具影响,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1650年因为火焚该图分成两段,前段为“剩山图”,后段世称“无用师卷”。
1956年,“剩山图”成为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而“无用师卷”1746年被征入清宫,在乾清宫里存放了200年,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湾海峡让这样一幅稀世珍品天各一方,隔海相望。何水法告诉作者,多年来,不少有识之士一直在积极推动分藏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合璧。
2011年6月,何水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合璧现场。何水法 供图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2010年何水法向全国政协提交将分藏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在海峡两岸合璧展出的提案。
2011年1月16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岸达成协议,浙江博物馆同意借展。6月1日,《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实现了合璧。当时在现场的何水法告诉记者,作为中国人,作为艺术家,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台湾著名书画家江明贤当时也在现场共襄盛举,十年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当年盛景,仍激动不已。
“《富春山居图》不仅仅是一张画”。今年79岁的江明贤说,这张画在600多年中颠沛流离,历经磨难,两岸人民的悲欢离合浓缩在这一传世名画中。
1988年,江明贤打破海峡两岸艺术界分隔四十年的僵局,应中华文化联谊会邀请,在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举行个展,成为首位亲临大陆举办个展的台湾画家,引起两岸文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回响,开启了两岸美术交流的先河。至今他已经往返大陆200多次,走遍了大陆名山大川,作品也多次在大陆展出。
2011年《富春山居图》合璧前后,江明贤曾被国务院参事室邀请与大陆画家宋雨桂代表两岸主笔画家“合璧”创作《新富春山居图》。
《新富春山居图》起自千岛湖,贯穿新叶古村﹑建德大桥﹑三江汇合处﹑七里滩小三峡﹑严子陵钓台﹑江南龙门湾﹑桐君山﹑黄公望故居﹑富春画舫﹑六和塔,至钱塘大桥止。
为了画这一巨作,江明贤趴在地上长时间工作,甚至患上胃出血。
画家都很有个性,但江明贤和大陆画家的“合璧”却很愉快。
“我们约定,谁都可以改对方的画”,江明贤回忆,两岸画家互相切磋,获益匪浅,他认为这种包容性就是中国画的精髓。
那一段时间,两岸画家坐汽车,乘轮船,搭直升机,贯穿富春江、新安江和钱塘江,用画笔描绘了600多年后的新富春山居图。
而何水法,后来也把画室建在富春江畔的庙山,这也是当年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的地方,他觉得这也是一个特殊的缘分。
何水法有一个愿望,希望分藏两岸的《富春山居图》也能够在大陆合璧展出,而且最好是在《富春山居图》的诞生地——杭州富春江畔展出。
“这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财富。”何水法认为,《富春山居图》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公之于众,而不是藏之名山,不但在台湾合璧,也可以在大陆合璧,更可以在世界各地合璧展出,让全世界欣赏中国文化瑰宝。
江明贤也十分赞同两岸继续牵手“合璧”,“我也有个中国梦,希望能把中国的书画艺术推向世界,可以和西方艺术平起平坐。”(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