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革命红”“科技蓝”闪耀徽派精彩——安徽展团参加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侧记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热点 > 文化热点文章      2021-09-27 15:00:42

    金秋时节,南海之滨,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吹响了全国文化产业阅兵的“集结号”。盛装亮相的安徽展团以“创新安徽 美好未来”为主题,组织104家文化企事业单位集中参展,充分展现新时代“文化皖军”的强劲实力和崭新形象,迎来一批又一批参观体验和洽谈合作的嘉宾。

    “革命红”铸造文化精品

    “延乔路短,集贤路长,他们没能汇合,却都通往了——繁华大道。”顺着延乔路标牌的指引,就到了“革命红”色调主打的安徽馆序厅。

    由安徽省委宣传部策划推出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便成为“爆款”,陈延年、陈乔年的英雄故事激励无数青年,也带火了合肥市的延乔路。一拨拨观众驻足在播放《觉醒年代》动人片段的屏幕前,重温剧中的经典台词,再一次收获感动。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安徽文化战线守正创新、砥砺奋进,推出一大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文化作品和产品,受到全国瞩目。

    广播剧《板车女孩》、电视动画片《大禹治水》、歌曲《多想对你说》……在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文化皖军”硕果累累。报告文学《大别山上》、长篇小说《经山海》、学术专著《人民情怀》……安徽出版集团推出的主题图书带领读者畅享“红色盛宴”。一块块展板、一段段视频、一件件实物,展现着安徽的红色文化精品,把党的辉煌历程刻进人们心里。

    从黄梅戏《共产党宣言》《红梅赞》到话剧《今夜星辰》,从交响组曲《八月桂花》到音乐剧《龙潭三杰》,安徽演艺集团着力打造彰显徽风皖韵和时代特征的党史题材文艺作品。该集团工会主席王运慧介绍:“我们深入挖掘安徽红色文化资源,推出‘艺术党课’系列作品,将艺术欣赏与党性教育完美结合,进一步创新党课教育形式载体,尤其受到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欢迎。”

    “科技蓝”赋能转型升级

    站在屏幕前举起右手,系统识别后进入学习模式,屏幕会跟随手臂挥动变换文图页面和视频资料,带领观众上一堂沉浸式、互动式的党史课,这就是安徽中科美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智慧党建AR体验系统”。该公司工程师纵艺介绍:“观众还能重温入党誓词、体验虚拟换军装,科技让党建工作变得生动有趣。”

    创新,是安徽的一张亮丽名片。“文化+科技”“文化+互联网”,为文化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在数字创意、智能语音、媒体融合、AR/VR(增强/虚拟现实)、文化装备等领域不断诞生新业态、新产品。走进安徽馆,随时都能和耀眼的“科技蓝”撞个满怀。

    时代漫游文化传媒股份公司开发的全媒体电子教材“豚宝宝学前教育STEAM智能交互式课程”,可在个人电脑、电子白板、投影仪、平板电脑上使用,具有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互动功能,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望全面取代幼儿园传统课程。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联合中科大打造的“美丽科学”可视化数字内容,运用超高清特种科学影像技术,记录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展现化学反应的奇妙过程,令人叹为观止。如今美丽科学教育数字平台已经应用于1.3万余所中小学,覆盖1300多万学生。

    将手写的英语作文放在屏幕前,摄像头启动并拍摄页面内容,然后迅速批改、指出错误。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科大讯飞AI学习机”,简直就是学生身边随时可以提问的老师。科大讯飞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人工智能学习机覆盖预习、复习、备考、作业辅导等多种学习场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家长辅导孩子的难题。”

    “魅力徽”焕发生机活力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黄梅戏《女驸马》的故事家喻户晓,经典唱段广为流传。安徽漫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打造国风连载漫画《女驸马》,首次将黄梅戏的种子植入年轻人的“二次元”世界,让“冯素珍”“公主”“李兆廷”“春红”等戏曲角色萌化,用“戏曲+漫画”的跨界组合吸引90后、00后,成功激发年轻人对黄梅戏、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江淮大地拥有悠久历史文脉、丰富的非遗资源,更是名副其实的工艺美术大省。文化与创意交融,让历史典故、非遗特产背后的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徽风皖韵焕发无穷魅力。文房四宝、徽州三雕、芜湖铁画、阜阳剪纸、寿州窑等,一大批“徽字号”工艺品集中亮相。

    走进马鞍山展馆,根据李白形象制作的卡通和陶瓷文创产品令人爱不释手,令人不禁生发一探“诗城”李白行踪的愿望。徜徉阜阳展馆,古朴的界首彩陶吸收学院派雕塑方法,融汇国画、书法和印刻艺术,推出变化多样的器型、丰富多彩的图案。走进芜湖展馆,铁画工艺不仅将徽派风格的灵秀山水装进画框,而且打造出贴近当代生活的铁质家居摆件。

    “这些文玩折扇的扇骨使用天然竹子,纹理自然形成,最贵的一把要上万元。”明光市丝艺堂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咸陆忠介绍,该公司深入挖掘传统扇艺文化,打造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产品,让传统文化瑰宝来到百姓身边,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从真丝折扇到棉布扇,从双面绣扇到雕花镂空扇,我们生产的扇子外观精美、样式丰富,还能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书法、动漫等多种扇面的扇子,每年销售额排在全国同行业前列。”(记者 张理想)

来源:安徽日报


文章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张理想  |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