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专家谈落实“双减”政策:建议高考改革 外语改为选考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大陆新闻 > 社会综合      2021-09-30 13:39:18

  专家谈落实“双减”政策:建议高考改革,将外语改为选考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如果高考不进一步改革,学生的学业压力依然会存在。其中有几个方面可以探讨:要不要继续实行一考定终生?分数计算方式要不要改革?英语是不是一定要作为必考科目?”教育部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原公使衔参赞岑建君说。

  9月28日下午,在北京王府学校举行的第六届“新聚合”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岑建君结合自身经历发表了对教育减负的看法。他认为,落实“双减”政策,一方面需要校内教育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做好考试改革,如将外语由高考必考科目,改为选考科目。

  建议外语由高考必考改为选考,减轻学生负担

  谈及“双减”时,岑建君指出,要进一步进行高考改革,否则学生的学业压力依然会存在。他认为,关于“一考定终生”、高考分数计算方式,以及外语是否该高考必考等方面,都有待再做进一步探讨。

  岑建君举例指出,美国招生考试看GPA(即平均学分绩点,是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与质的计算单位),韩国高考则是将学生各考试科目分数分成9个等级后,再综合计算成绩。“我们现在高考看总分,但总分很难看出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很难看出他各学科的平均分是多少。”岑建君说。

  他还提到,“很多发达国家将外语作为选考科目,而不是必考,比如日本、英国、美国。但韩国将英语作为必考,并还多出了一个第二外语(法语)。所以,今天韩国学生压力大,他们有句口号是‘四上五下’,即一天睡4个小时能考上好学校,一天睡5个小时可能就跟好学校无缘了。这种状况跟韩国的考试结构设计有关系。”

  岑建君认为,如果我国将外语变成高考选考,可以减轻很多学生的负担。

  开设差异化英语选修课,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据未来网报道,2017年,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也曾建议改变英语“高考必考、中小学必修”的地位,将英语学科从高考必考学科改为选考,从中小学生必修课改为选修课,提升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李光宇称,如果按照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来计算,在一个孩子最美好的10年时光里,将近五分之一(18.13%)的时间都花在了英语上。作为语言工具,英语的学习应以应用为导向,而非以应试为导向。以高考为导向的英语学习效果不佳,并无必要。

  将高考外语(英语)由必考变为选考是否可行、必要?

  “从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国家外语教学的目标很明确,要么偏重日常交往,重视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培养;要么以收集数据信息为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要么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听说读写全面强调。我们今天的高考之下,把所有学生当国际化人才来培养,要求听说读写样样会,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不佳。”岑建君说。

  岑建君告诉澎湃新闻,他本人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后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硕士学位。工作期间,他先后担任过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等职务,对英语学习和将英语作为工作交流工具方面都有深刻体会。

  他认为,学好英语很辛苦,但学了很久的英语不用的话就会忘。因此,在推广英语过程中不宜对所有学生都一样高标准,要求听说读写样样会。

  在岑建君看来,可以考虑通过教育改革,将外语变成选修课,并按不同的标准设计不同的课程学时,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同时,高考中也可将英语由必考科目变成选考科目。

  英语变选考是否影响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经验?

  此前有观点认为,高考不宜削弱英语的地位,因为英语是工具,学好英语便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及时了解、学习国外最新成果、技术。

  英语变选考,是否会对我国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经验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岑建君向澎湃新闻表示,“这在我前面提到的按需选课、分类培养中有提到,即强调英语收集数据信息的功能。这类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英语选修课。对这类学生主要注重读和写的培养,不必强调对说和听的要求,也无需批评哑巴英语现象,他们的英语学习能满足吸取国外信息的需求即可。”

  岑建君认为,外语教学,包括学其他技能,一定要讲实用主义,不能搞空想,否则只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谁需要某样东西,就花时间去做这件事情。就像开车一样,并不需要全国老百姓人人都会开车。

  同时,岑建君强调,我国国际化人才(包括外交官)培养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需在高层次国际人才培养上投入更多精力。

  “在国外,有一类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午用母语授课,下午用外语授课,各个科目都是如此,这属于沉浸式教学。据我所知,我国还没有这样的学校。”岑建君建议,教育部门可以先选部分中小学试点开展沉浸式双语全科教学,为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储备力量。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徐亚旻
热门评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