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英雄的村庄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2-01-21 10:51:51

  从事文学创作30多年,我曾多次到一些著名的革命老区采风。每到一个地方,最令我心情难以平抑的是有的村庄几乎家家有烈士,有的家族,大多数人牺牲了,幸存者是少数。这种情况在大革命失败之后、红军时期尤多。在那个腥风血雨的特殊时代,面对刽子手的屠刀,无数英雄从血泊里爬起来,继续战友未竟的事业,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成为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20世纪80年代,我到山东中部的潍坊市当兵,离我所在的军营不远处,有一个村庄叫茂子庄村,听说是潍坊地区挺有名的红色村庄,涌现出好几位革命烈士。附近还有一个名叫庄家村的村庄,出了个很有名的烈士庄龙甲。那时候我已经开始练习写作,热衷于搜集素材,曾经几次走进离军营很近的茂子庄,想发掘点值得书写的故事,却由于那个年代不重视挖掘红色资源,想看的东西看不到,想听的故事无人讲,所以每每无功而返。

  几年后,我调到省城济南。虽然后来很少回老部队,但是茂子庄村、庄家村的英雄传奇,我一直未曾忘怀。后来陆陆续续从一些史料上读到几个似曾熟识的英雄名字,勾起我对那两个村庄的点滴回忆。不久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来到潍坊,故地重游,最想听最想看的其实就是当年未曾实现的心愿。

  现在我可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了。早在1926年,中共潍县第一次党代表会议在茂子庄村召开,成立了潍县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的委员会,从此以后,潍县大地上的红色事业掀开了新篇章,因此茂子庄后来被称为潍坊早期革命活动的红色摇篮。这个党的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是在王全斌家的场院小屋里召开的,26岁的小学校长王全斌被选为县委候补委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白色恐怖,党组织决定建立潍县地区第一支革命武装,王全斌倾其所有拿出200多块大洋交给组织,买了两支手枪。约一年后,王全斌被省委任命为高密县委书记。不久,他被捕,宁死不屈。敌人逼他写出共产党员名单,他便写“共产党好,能救国救民”……他牺牲时年仅28岁。

  庄家村的庄龙甲,是王全斌的革命引路人。1921年秋,庄龙甲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他结识了后来成为党的一大代表的王尽美,所以王尽美又是庄龙甲的革命引路人。庄龙甲在学校和省会济南积极开展党的活动,显示了出色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被称为“王尽美的左右手”。省立一师建立党支部,庄龙甲担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25年初,他奉命回到家乡,组织创建了山东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中共潍县地方执委,并担任书记;他领导创建了全省第一个农民协会——南屯农民协会;他参与创建了党在潍县的第一支革命武装——潍县赤卫队。因此他是潍县党组织的创始人。

  长期的忘我工作使庄龙甲积劳成疾,染上严重的肺病,时常咯血,瘦成皮包骨。党组织安排他隐姓埋名到一家药铺养病。1928年10月的一天,庄龙甲不幸遭敌人逮捕。敌人对他施以惨无人道的刑罚,面对酷刑他毫无惧色,视死如归,年仅25岁的他最终被铡刀斩首,头颅被悬挂于潍县南门外城墙上示众。他的遗体后来由同志们设法找回,悄悄埋起来,做上记号,但是头颅却没了下落。新中国成立后,民政部门寻找到烈士遗骸,并移入革命烈士陵园。所谓“抛头颅、洒热血”,正是对庄龙甲的真实写照。

  比庄龙甲小3岁的庄立安,是庄龙甲的堂叔。庄立安日渐受庄龙甲的影响,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庄龙甲牺牲后,庄立安成为新产生的潍县第二届中共执委之一,在艰苦卓绝的年代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

  抗战爆发后,庄立安积极投身抗敌斗争,多次参加战斗。尤其令人感慨的是,他把三个儿子庄升明、庄耀天、庄龙震带到队伍里,同自己一起征战沙场。1944年8月,在一次反扫荡的战斗中,大儿子庄升明为掩护群众脱险,挺身而出,与日伪军战斗到最后一刻,壮烈殉国,年仅22岁。二儿子庄耀天抗战期间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多次被评为战斗模范。1946年6月,国民党军窜至解放区抢粮,破坏生产,担任指导员的庄耀天率部与敌激战,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0岁。三儿子庄龙震随父亲参军时只有12岁。他在战斗中成长,解放战争初期随部队挺进东北,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随部队入朝作战,负伤后由于环境艰苦,未得到及时救治,因伤情恶化而牺牲,时年22岁。庄家一门三烈士的事迹感天动地。庄立安老人生前多次表示,他的三个儿子是为党的事业牺牲的,他们是无上光荣的。

  茂子庄村、庄家村,原本两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因为有王全斌、庄龙甲、庄立安等英魂,便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年轻的生命在血与火中飞逝,滋养了草木,染红了山河,催生了希望。时代更迭,岁月不息,他们是村魂、是明灯,烛照着后来人的心灵。

  现如今,这两个英雄的村庄早已经旧貌变新颜,整齐的街道,宽阔的马路,绿树白墙,车流不息,百姓安居乐业,满目太平景象。英烈们当年舍生忘死,说到底,就是为了让父老乡亲不受人欺,都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在中华大地上,无数的英魂凝聚成国魂、民族魂,宛若日月星辰,高悬于头顶,提醒后来人,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


作者:陶  纯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邓芳华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