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台商黄金生在萤火谷农场内受访。 钟旖 摄
中新网重庆3月19日电 题:台商投身大陆乡村振兴 扬农业IP冀年轻人入场
中新网记者 钟旖
“一年300多天,不是在农田,就是在去农田的路上。”这是年过六旬的台商黄金生退休后,扎根重庆回归乡野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资深农业人,他不仅将台湾先进的文农旅融合模式搬进大陆,还欲在更广袤大地“复制”经验,吸引年轻人加入。
万物复苏的时节,正在筹备新一轮田野考察的黄金生在其创办的“萤火谷”文创农场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从新农村建设到精准扶贫、田园综合体,他见证了大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看到了“大有可为”的施展空间,“希望在乡村振兴路上,我们台商不要缺席”。
图为萤火虫在农场内飞舞。 受访者黄金生供图
黄金生是台湾台中人,上世纪90年代就“登陆”上海商界闯荡。2010年,因父母相继过世,已到退休年纪的他决心“重新审视生活”。抱着“找寻乡愁”的初心,黄金生用6年多时间涉足大陆近百个乡村,感知田园万般可爱可亲后,他决定重拾农学本行创业。“大自然像是燃起了我的第二次生命,这一次我要做自己热爱的事。”
2017年,黄金生选定重庆缙云山脉中的三河村,流转村民的千亩土地,启动文创农场项目。和大面积铺开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不同,他从创业之初就锚定了“小而精”的方向,做与生态自然共生的新农业,先用充满浪漫特质的生态指标昆虫——“萤火虫”,讲好土地与自然的故事。
“萤火虫只能在良好的环境下生存,光、水污染都会驱离它。也就是说,它聚集的地方,就是最自然的生态。”在两岸农业专家指导下,黄金生团队从还原萤火虫栖息地开始,用一年多时间改良土壤、水和植被,在农场内成功复育了10个品种的萤火虫。
图为孩子们在农场内亲近自然。 受访者黄金生供图
每年4月至10月,数以百万计的萤火虫在山间自然繁衍,周边游客争相“打卡”的同时,山野餐饮、林间民宿、自然研习、探险教育也受到热捧……一个集有机农业、生态保育、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乡土生态建设样板孕育而生。如今,这套生态复育模式已在重庆市巴南区、北碚区及贵州贵阳落地。
“文创农场的发展模式是赋予农业‘价值’,是可以被快速复制的。”黄金生表示,大陆农业相较台湾的,差别并不在技术,而在“多元化的观念”。建立乡村振兴复合式全产业链条的关键,是精准定位好农业IP,不走同质化路线,讲好品牌故事,由此链接起农业生产服务中的更多环节。
黄金生透露,自己正带着“萤火谷”经验“走出去”,以技术下乡方式,指导多地展开农业体系的提档升级。今年一开春,行程已排得满满当当,刚从福建厦门做完农业调研,又要启程去河南信阳。
与此同时,一个以“数字农业”为主题的线上线下生态产业链互动平台正在架构,预计于年内上线。“当有一天我跑不动了,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联动两岸专家,带动大陆更多乡村在农旅产业项目上协同发展。”黄金生介绍说。
图为学生在农场内亲近自然。 受访者黄金生供图
交谈中,黄金生反复强调乡村振兴中“年轻人”的重要性。“年轻人不是不愿意回乡,而是找不到方法。”黄金生说,随着农业新机械、新技术更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虽已一去不复返,但要想吸引年轻人返乡,还需要为农业注入更多科学手段。
文创农场模式或是一个破题之道。他认为,与其让年轻人在500亩土地里辛苦劳作,不如让年轻人把5亩地“玩得高大上”,让他们从内心认同农业价值,做新型农业的代言人。他还提到,从事农业需要有实践精神,不能“好高骛远”“三心二意”,“务农应该是轻松快乐的,只要脚踏实地地做,土地会给予你回报”。
“在大陆乡村振兴建设浪潮中,未来,农村的孩子不再害怕返乡,年轻人不再争做城市白领,农民也可以是令人骄傲的职业。”采访最后,从台湾农村走出来的黄金生如是期待。(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